下課不只是上廁所時間,好好下課讓學習效果更好!

無論是剛開學、還是學期中,大人總是討論、關心孩子有沒有「好好得」上課。但上學時間不只有上課,還有下課。其實下課也可以重新規劃和享受,讓孩子也「好好得」下課。

若孩子下課時間更久、更有品質,會有更好的學習效果,讓所學的事物在腦海常駐更久。shutterstock

若孩子下課時間更久、更有品質,會有更好的學習效果,讓所學的事物在腦海常駐更久。shutterstock

開學不是只有準備好好上課與學習,下課也是大學問,值得好好學。怎麼「好好地」下課,可以有趣、好玩、又可以增進學習效率與身心健康?

無論是剛開學、還是學期中,大人總是討論、關心孩子有沒有「好好得」上課。但上學時間不只有上課,還有下課。其實下課也可以重新規劃和享受,讓孩子也「好好得」下課。

或許有人認為,下課不就是稍微休息一下、上廁所、起來動一動,趁機辦一點事,或是趕快到下一堂課的教室?其實,下課也大有學問。因為「有品質」的下課、較長時間的休息,可以增進記憶等學習效果,還有助孩子的身心健康、安全與人際關係。

德國的馬克斯普朗克神經生物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 of Neurobiology)透過老鼠的研究發現,像下課那樣的休息,如果能有較長時間的徹底放鬆,會有更好的學習效果,讓所學的事物在腦海常駐更久。

他們先讓老鼠嘗試與練習怎麼找到隱藏在迷宮中的巧克力,之後給予它們不同長度的休息時間。結果發現,休息愈久,老鼠們重新找到巧克力所耗用的時間愈短。這給了教大家不少啟示。

下課時間不僅要夠長,還要夠開心、夠多元

首先是,老師要盡量準時下課,讓學生在連續學習中有較長時間的休息。或許有人認為,相連的兩堂課如果性質不同,已經有自動調節的效果,學生自然就可能得到某種程度的休息,下課時間不夠長或晚一點也沒關係,反正學生是在不同的課程,刺激不同的腦部活動或部位。

但是這個研究發現,比較長的休息可以讓當事者在學習時,強化神經連結,重複使用神經細胞,讓記憶維持更久,記住更多事情,強化學習的效果。

休息看起來讓進度變慢,沒有用盡所有的時間,但是卻會有更好的效果;如果用盡時間塞滿學生的腦袋,中間沒有足夠的休息,結果很可能就像學生考前臨時抱佛腳惡補,考完就快忘光了。

美國奧勒岡州立大學更進一步探索,下課時間的活動,對孩子們的影響。研究人員親身觀察美國5個州、25個學校的三年級跟五年級學生下課時的狀況,包括外部環境以及他們所從事的活動。

結果發現,下課的效果不只跟時間長度有關,也會有「品質」問題。例如,玩耍的校園是否安全、有沒有玩樂和休息所需的空間與設備、不同背景的孩子們是否融合玩在一起、以及可以玩的選擇是否多元。這些有形、無形的基礎設備,會影響小朋友是否能開心又安全得享受下課時間與交朋友,藉著下課達到放鬆、休息以及社交與情緒學習的目的和好處,更有韌性,懂得自我控制與如何解決人際衝突,也讓他們在上課時更專心。

下課時間需要刻意安排,不只有上廁所和轉場

那麼,要怎麼樣給孩子「有品質」的下課呢?

研究指出,學校要認真看待下課時間,投入更多資源與心思設計,讓下課跟上課一樣受重視、安排得精采、有效果,別把下課只當作老師和學生上廁所、辦事情與「轉場」的時間。

這並不代表學校要花很多錢讓學生下課去好好玩,也不會很困難。

這個研究的作者、公共健康與人類科學學院的助理教授麥錫(William Massey)舉了些例子,讓學校跟老師參考:

  • 維護場域的安全:可以請一個大人每天檢查遊樂場的設備有否損毀與環境是否清整潔、沒有危險的雜物或障礙物,這不用花很多錢。

  • 善用空間,騰出空曠且安全的地方:讓孩子自由玩耍,或在這些地方設置合適、不同類型的設施,讓孩子有地方好好地玩。

  • 鼓勵孩子下課有些肢體活動:越多讓身體動一動的機會,就越少校園與課堂衝突。

  • 要有大人看著、甚至陪著孩子玩:這有助孩子玩得更投入、更盡興。

  • 當大人看著玩、確保安全時,也可以鼓勵孩子跟不同的人、和大家在一起玩,趁此認識更多人,與不同的學生互動。

  • 不要犧牲孩子的下課時間:如果學生可以有完整的10-15分鐘盡情地玩,會帶來很大的不同!

參考資料:

Recess Quality and Social and Behavioral Health in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 Massey - 2021 - Journal of School Health - Wiley Online Library

Remember more by taking breaks | Max-Planck-Gesellschaft (mpg.de)

延伸閱讀

黃敦晴 黃敦晴

黃敦晴

翻轉教育專欄作家

親子天下、翻轉教育特約專欄作家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