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學入學考改革 「手機費方案」入題考驗思考和判斷力

全世界都在進行大幅度的教育改革。台灣有108課綱帶來課程、學習及考招連動的變化,日本的大學入學考試,也出現巨大變動,改革方向和台灣相似。 過去30年,日本的大學入學考試名為「中心考試」(類似台灣學測),考生以此項考試成績,取得申請入學,或報考各大學第二階...

▲ shutterstock

▲ shutterstock

每年四月份是日本各大學熱鬧迎接新生的開學季。不過,今年這一屆大一新鮮人的大學之路,格外曲折。除了歷經過去一年疫情動盪,打亂複習節奏,考生們也在爭議和變動中,迎來30年來最大幅度的大學入學考試轉型。有哪些改變?帶來哪些教與學的影響?

全世界都在進行大幅度的教育改革。台灣有108課綱帶來課程、學習及考招連動的變化,日本的大學入學考試,也出現巨大變動,改革方向和台灣相似。

過去30年,日本的大學入學考試名為「中心考試」(類似台灣學測),考生以此項考試成績,取得申請入學,或報考各大學第二階段測驗的資格。但這個名稱在今年走入歷史,改名為大學入學「共同考試」,並被期許為日本教育改革重要一環。

日本大考新制 不再偏重知識量

2017年4月,日本文部科學省(相當於教育部)公布「大學入學共同考試」方針,確立在2021年實施的大考新制「共同考試」,考試重點將放在測出考生的「判斷力,思考力,表達力」,改變過去偏重知識量的考題設計。

這項考試的目的仍與過去的「中心考試」類似,但日本政府希望透過大考改革,改變學生習於死背知識的學習方式,培養出能自主發現問題、思考判斷、找出答案和新價值的能力,以因應未來多變、難以預測的社會形態。

為了達成這樣的目標,新制大考原本計劃導入兩項重大變革,其一是英文測驗納入民間英文檢測,例如英檢,或 TOEIC 多益等,希望強化英文聽說讀寫四大能力。另外,只畫答案卡的測驗方式也將被打破,包括國文(日文)和數學,導入簡答題或申論題,考驗學生實際的理解程度和表達力。

不過這兩大變革,分別遭遇考生經濟負擔增加、城鄉差距問題,以及閱卷公平性疑慮等反對聲浪,最後都在距離大考僅剩約1年的時間點緊急喊卡,未來的實施時程仍是未定之數。

引發一連串爭議後,新制大考最後還是回到了只填答案卡、考生仍有機會靠「矇對」得分的答題方式。不過,這套半新不舊的「大學入學共同考試」首度實施後,仍被肯定為「帶有想測出學生思考力及判斷力的強烈意圖」。許多題目被認為「非常具有新制精神」。

不少學生也反應,「有很多從沒看過的題型」、「果然如之前預測,很考驗閱讀速度和思考力,比學校課堂上要求的能力還要更高一階」。(看更多>>全國首次探究與實作模擬考,平日有實作才能解題成功

考題出自生活場景 英文考簡訊對話、粉絲俱樂部收費方案

舉數學為例,一題占總分三成的計算題,以百米短跑為主題,將每步跨距,以及每秒可跨步數,設為 x 及 z,提供 x 及 z 的相對關係變化表和最大值,考生需求出秒速,跨距和步數的最小值,並找出能跑出最佳成績的跨距和步數最佳組合。

許多高中老師認為,這樣的題目讓學生練習「把生活場景轉化為數學式」,而且只要寫得出算式,後續計算並不複雜,容易得分,但不少學生卡關在看不懂題目文章,列不出算式,思考能力高下立見。

英文方面,文法和發音考題完全從試卷上消失,實用性文章大增。例如室友之間的英文簡訊對話,粉絲俱樂部的入會收費方案都成為考題。 閱讀型考題總字數從過去的2800字大幅增加至4200字。

英文聽力測驗比重大幅提升,由過去的滿分50分提高到與閱讀測驗相同的 100分,各占總分一半。部分聽力試題甚至只念一次,考生在聆聽同時,必須同時看懂圖表,或是分辨多達四位發言者的內容,難度不低。

長文、復合型資料題型 考驗解讀力

「英文試卷的字彙難度不高,但考驗快速閱讀,掌握情報的能力,和現實生活中的外語需求相當吻合。」一位日本補教老師指出。

英文測驗裡的代表題型之一,是要考生分辨文章裡評論者提到的「fact」和「opinion」各為何?除了考單字字義,更考驗考生「識讀力」,也就是如何從大量訊息中,分辨出客觀事實及個人意見。這樣的考題,也反映出在資訊爆炸時代,「識讀力」培養開始受到重視。

在國文(日文)考題中,首度出現「複合型資料」題型。這個占總分四分之一的考題除了一篇長文之外,還有根據這篇文章做的3份筆記,筆記中也提到了作家芥川龍之介的小說。考生除了要讀懂長文,跟上筆記作者的思考歸納脈絡,還要依不同參考資料,站在不同視角,換位思考,找出關聯性,才能正確解答,被認為是非常考驗解讀力的新題型。

整體而言,跟台灣的素養考題方向一致,日本首屆「共同考試」裡,最鮮明的變化即是「長文化」。光是英文閱讀及聽力、歷史地理,以及公民三大科,今年的題目卷頁數,比末代「中心考試」多出48頁。過去讀完一題就能作答一題的「一問一答」單純考題,轉變為需看完一段文章,甚至兩三種不同類型的資料,才開始答題。學生須具備充分的讀解力、情報處理速度和時間分配能力。(看更多>>110學測素養題進化!名書入國文 社會重跨科和防疫

改變日常學習態度 才是升學保證

面對大考新制,日常學習及應考準備有何改變?一般認為,生活周遭的題材都能成為練習。例如,筑波大學附屬高中教師山田研也,在《President Family》雜誌中提到,許多生活瑣事都能「數學化」。

舉例來說,將燈泡換成LED燈,需要使用多久,省下的電費才能打平更換成本?不同手機月租方案,若綁約兩年,哪種最划算?學生可以練習自行思考,建立算式。補教教師小林隆章則提醒,過去看到題目就反射性地套用公式,快速解題的習慣,可能不再適用,學生需花更多時間耐心地面對題目,仔細思考算式的意義,才能真正累積數學能力。

日本補教業名師時田啓光在《東洋經濟》中提到,大考新制豐富多樣的出題方式,將迫使學生改變過去的應考習慣。大量背公式、背單字、考古題反覆練習、在模擬考試取得高分,或是搶進升學率高的補習班,可能都不再是上榜保證。

學生應改變處於被動接收訊息的習慣,採取「自發自主地收集情報,主動發掘問題,找出答案」的學習態度,在日後面對不曾見過的題型時,才能從容以對,做出正確判斷。

延伸閱讀

施逸筠 施逸筠

施逸筠

親子天下記者

親子天下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