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達關愛的同時要劃出規則界線?老師心裡最掙扎的兩難

遇到上課滑手機的學生你怎麼辦?老師同時具備著傳授者與整合班級秩序的特殊身分。所以做為老師最困難之處在於,我雖然是想跟你做朋友,但還是一個要維護公共秩序的警察。

Shutterstock

Shutterstock

本文重點摘要

雖然薩提爾的對話首重「好奇」,然而當一位老師要管理一班三十幾個孩子,最應該做的,不是一開始就好奇,而是要以和諧穩定的姿態陳述情境,把「規則」帶出來。

繼《薩提爾的對話練習》後,再次敲開冰山,啟動內心最深刻的連結

雖然我們希望人與人之間沒有階級,別忘了知識的傳遞與接收,雙方就是有一個不對等的狀態。老師是一個傳授者,學生是一個接收者,老師的責任是維持班級的秩序,歸納出守則。

因此老師同時具備著傳授者與整合班級秩序的特殊身分。所以做為老師最困難之處在於,我雖然是想跟你做朋友,但還是一個要維護公共秩序的警察。

學生上課滑手機,老師該怎麼回應?

接下來,我想請進成來示範老師的角色,輝誠扮演上課滑手機的學生。

進成:好。我的做法是,直接走過去對輝誠說:「輝誠,手機收起來。」接著走回講台繼續上課。

輝誠:過沒多久,我又把手機拿出來了。因為進成老師只有說收起來,並沒有說等一下不能用啊(笑)。

進成:好,我會再跟輝誠說:「輝誠,手機收起來。待會如果再被我看到你拿出手機,老師會請你到後面罰站。」

輝誠:但是我暫時收起手機,接著又拿出來了。這是有可能的對嗎?因為學生想挑戰老師。

進成:那麼我會說:「輝誠啊,手機收起來之後去後面罰站。」

輝誠:「不要!」

進成:我再說:「好啊,如果不要的話,希望你能好好的上課。」

輝誠:「好吧。」

崇建:兩位表演得太棒了!

進成:我的做法並不是就到此為止。等上課結束後,我會跟輝誠說:「輝誠請你到後面來,老師有話跟你說。」我會私底下跟輝誠聊聊,問他:「嗯,老師有點好奇,我今天提醒你很多次把手機收起來,但你還是一直要用手機,是有什麼原因嗎?」

輝誠:「我不想說。」

進成:那麼我會說:「老師還滿關心也滿在意的,當你想說的時候再讓我知道,那就先請你回去,謝謝你願意跟老師到後面談話。」

輝誠:我覺得,進成最後講的這段話,讓我的內心產生了不一樣的感覺。

崇建:我認為老師如果能做到進成這個狀態,已經是非常好了。但如果是我來處理,我會先跟自己連結好以後,再把課堂規範明確的對學生說明。而剛剛進成課堂裡面的情境,規範是不清晰的,他並沒有跟輝誠說不能玩手機,而是只叫輝誠收起來。

老師要管理一班三十幾個孩子,最應該做的不是一開始就好奇,而是要以和諧穩定的姿態陳述情境,把規則帶出來。進成剛才在示範中第一步先叫輝誠的名字,第二步是要輝誠收起手機,雖然「收起來」也是規則,如果能夠把規則講得更明確就更好了。

輝誠:到這裡我產生一個想法,孩子在課堂上有這麼多狀況,崇建提到說你的做法是會先帶入一個明確的規則。但是有沒有可能,我們先去幫助一直要滑手機或刻意要挑戰老師的孩子來做覺察?幫助孩子覺察自己為什麼會有這些狀態。

崇建:當一個孩子一直滑手機時,輝誠的規則是幫孩子覺察。但課堂上如果沒有帶入規範的情境,要如何覺察?如果創造出沒有規範可循的情境,孩子就可以理直氣壯一直滑手機了。

老師、家長如何和孩子講規則?

因此情境要先帶進來,才能夠幫助一個孩子覺察。所謂情境就是孩子在這個課堂的情境當中,所必須負的責任與守則,可是我們大部分的老師和父母,在講情境、講規則的時候,運用的是「比較」、「憤怒的能量」與「指責」。當然可以懷抱著愛與接納,去幫助孩子覺察,但不是一開始就這麼做。當孩子正處於分心狀態時,他的內在無法應對,難以覺察。

一個分心的孩子,他的內在有各種不斷衝突的能量,浮躁、不安、焦慮、沮喪、生氣⋯⋯這就是為什麼在導入冰山的對話系統裡面,會直指孩子感受的狀態,這就是幫助他在當下做覺察,讓他能夠與當下的內在情緒連結在一起,會使孩子的內在穩定許多。

本文摘錄自親子天下出版薩提爾縱深對話,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博客來親子shopping誠品金石堂讀冊 │momo

延伸閱讀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