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自主學習可以與學科學習結合嗎?財管系副教授的6大觀察與建議

「自主學習能做什麼?」、「一定要跟學科脫鉤?」、「逐週設計學習進度適合嗎?」中山大學財管系副教授唐俊華具體的探討目前108課綱的自主學習制度設計,是否有優化的可能?

▲ 自主學習可以做什麼?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 自主學習可以做什麼?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本文重點摘要

Q1 學科學習可否作為自主學習內容?

目前關於自主學習的媒體報導,大多聚焦於與學科沒有直接關係的學習內容;然而,既然是自主學習,其內容未必要與學科脫鉤。有些學生對於英文有高度興趣,因此安排指定教材以外的英文雜誌作為自主學習內容;看到家中兄姐高三數學課程的微積分內容感到有趣,想要超前部署自修微積分⋯⋯。這些與學科有關的自主學習內容,應該都可以被接受。

自主學習的內容重點應該是:學生學習動機是什麼、學習過程學到或加強了哪些知識或技能;學習內容與學科有關,那又何妨?

筆者建議:如果高中生的興趣很明確,可以往有興趣的方向自主學習;但是,若學生志向不明確,或者沒有具體想發展的課外自主學習內容,可以將自主學習與學科能力結合。

例如:學校指定○○英語教室雜誌,學生另外找☆☆☆英語雜誌或線上資源來加強英文,並且以英檢成績作為學習成果。自主學習與學科能力結合,對於升學目標未定的學生來說,可以擴大未來選系空間。

就前述的英文自主學習為例,或許未來可用於申請外語、財經、管理、大眾傳播學群的科系;而且筆者曾經看過部份國立大學理工科系提到申請時可附上英檢相關成績(這也不意外,因為大學需閱讀大量原文書),因此英文自主學習成果應可用於部份理工科系的申請。

再一個例子:資訊科技是高中必修課,內容包括基礎程式設計,學生可以進一步自學特定的程式語言,或許可用於申請工程、資訊、財經領域的科系。

Q2 逐週設計自主學習進度是個好方法嗎?

筆者目前看到的自主學習計畫範本,多數要求學生逐週規劃預計執行內容,例如:9月16日要作些什麼事、9月23日又要作哪些事,於學期初就要規劃整學期的各週進度。

對於此方法筆者的疑問是:學生自主學習內容可能是不太熟悉的領域,既然不太熟悉,如何在學期初就規劃各週可以作哪些事?筆者猜想這可能是仿照課程計畫書教學大綱逐週呈現的模式,但是高中生自主學習計畫與教師課程計畫不同:教師熟悉課程內容,容易撰寫課程計畫,而且教師們已累積許多授課經驗,可以順利執行課程計畫;至於高中生撰寫自主學習計畫可能經歷由無到有的過程,如果對於不熟悉的領域作計畫,可能容易流於畫大餅,或者事後發現不易執行計畫而讓學生心生挫折。

大學教師經常寫計畫,就筆者的了解,大學教師的計畫內容鮮少以週為單位呈現計畫進度,較常以大範圍的時間區間來呈現,例如:9月1日至9月30日閱讀大量文獻、10月1日至11月30日繼續閱讀文獻同時設定研究模型⋯⋯等。

這樣的模式可運用於高中自主學習計畫,例如:以段考週為分界,區分3個時段:開學後至第一次段考前、第一次段考後至第二次段考前、第二次段考後至第三次段考前,3個時段分別有將近六至七週的時間,讓學生更彈性地安排與執行計畫。

此外,如果是現行逐週計畫的模式,筆者好奇高中生在考試前一週或前一天,有心思作原訂安排的自主學習嗎?如果改成以3個時段分別規劃,學生或許可以更彈性運用時間,在還沒有接近段考時多作一些自主學習,或者在段考後補上未完成的進度。

Q3 只有校內自主學習,才能上傳學習歷程檔案嗎?

高中校內自主學習有些待解決的問題:

第一,部份學習內容可能要有校外資源配合,例如:學習如何製作點心;向目前在菜市場或夜市營業的親戚長輩學習如何抓利潤、與顧客談話技巧。
第二,部份學習內容需要電腦資源,學校可能缺乏足夠電腦支援學生自主學習。
第三,目前的校內自主學習每週一次,分散在多週進行,學生這週結束後,下次要等一週後才會接觸自主學習內容,上週學習的內容可能印象模糊,又要花時間重頭來過。

自主學習計畫與成果在學習歷程檔案中為多元表現的一部份,不需經過高中校內教師認證,因此高中生自主學習的內容理應不用侷限於校內,寒暑假在校外的自主學習應該可以上傳作為學習歷程檔案一部份,這樣一來學習面向可以更廣、更彈性;而且寒暑假沒有立即就要面對的課業壓力,學生可以更從容地安排時間自主學習。

不過這項建議是兩面刃,校外業者可能以「寒暑假輔導學生自主學習」的名義辦理營隊並收費,不利於在經濟資源不足或地處偏遠家庭成長的學生。筆者目前沒有想到適合的解決方法,有待有識之士提供建議。

Q4 成果發表需在學期末進行嗎?

目前部份學校將自主學習成果發表安排在學期末進行,學生必須兼顧學科成績與自主學習,難免顧此失彼。建議自主學習成果發表可以在新學期初學生較不忙碌時進行,而且學生可以在寒暑假充實自主學習內容,這樣一來新學期初的成果發表可以更豐富。

這牽涉到資料上傳時程的問題,若成果發表在新學期進行,建議上學期的成果上傳時程可以延到新學期的第三或四週才結束。自主學習的內容是重點,如果因為上傳系統時程限制而侷限自主學習內容,實在可惜。

Q5 高一上學期就要進行自主學習嗎?

以筆者的觀點來看,高一上學期不要安排自主學習,這是因為高一學生剛從國中畢業進入高中,需要時間適應新的學習環境與課業強度,而且國中完全沒有自主學習經驗,要高一學生一入學就規劃自主學習,對多數學生而言有些強人所難。但是,高一上學期可以安排時間教學生如何自主學習,例如:如何有效率地查詢線上資源;高一下學期可以讓學生練習自主學習。

站在平衡升學與新課綱理念的角度來看,較適合自主學習的時間可能是高二。高二學生已經選擇班群,選系大方向(文史哲法、商管財經、理工、醫農)大致確定,而且應該已適應高中學習步調,可以安排與選系大方向有關的內容自主學習。

此外,以108課綱第一屆學生為例,這群學生目前正處於高二上學期,若是從高二寒假開始自主學習,至高二下學期期末考結束或升高三的暑假完成自主學習,隔了半年後,111年的上半年申請大學科系就會用到,學生較不易忘記自主學習內容。對於今年九月甫進入高一的學生,可以在高一協助學生學習並練習如何自主學習,有了經驗後,高二應該更有機會產出品質不錯的自主學習成果。

Q6 如何呈現高中自主學習計畫與成果?大學審查教師想看哪些內容?

這個問題沒有放諸四海而皆準的答案。不同科系(理工、商管財經、醫學、文史、法政、大眾傳播⋯⋯)的大學教師,審查重點可能大不同,因此一份自主學習計畫要顧及所有大學教師的想法,很難!學生樣貌多元、大學教師想法也多元,即使隸屬同一系,也無法保證所有教師重視的面向完全一致。

不過,還是有一些脈絡可尋,這些脈絡隱藏於招聯會於109年五月發佈的「111學年度大學申請入學參採高中學習歷程資料完整版查詢系統」,部份科系即使沒有具體提到對於自主學習內容的要求(甚至沒有提到要附上自主學習計畫與成果),但是有提供選才重點方向,有志於該領域科系的高中生可以往這些方向發展自主學習計畫。

筆者找到一些列出選才重點建議或檔案準備指引的科系(可參見系統中各系表格右側說明欄):中山物理、台大中文、台大外文、台師大資訊工程、台北大學資訊工程、政大統計、政大外交、清大化學工程、清大經濟、陽明牙醫,以上僅供參考,如果高中生想往以上領域發展而且苦無自主學習的方向,可以參考這些科系的指引,或者自行至招聯會查詢系統查詢其他科系。

結論

高中自主學習計畫是新制度,多數大學教師在111年才首次接觸,目前沒有任何規範或者主觀印象限制應該怎麼作,本文列出幾項問題並提供建議給高中師生與家長參考。雖然筆者盡量客觀說明,但是每位大學教師想法未必相同,因此本文不一定獲得其他大學教師的認同。例如:一些大學教師認為學習歷程檔案(包括自主學習計畫與成果)不應與升學連結,這些看法筆者皆尊重,由於已有許多先進對此議題表達意見,所以本文不著墨於此。

建議教育部正視高中生不是天生就會自主學習,家人也未必有時間陪伴子女一同規劃自主學習;教育部可提供官方線上資源,教導學生如何自主學習,並且安排師資巡迴指導高中教師如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筆者也期待教育部可以安排更多有意義的研習協助大學教師與高中教師雙方交流,讓高中端的困境與努力可以被大學端看見,大學端對於學習歷程檔案的多元想法可以為高中端知悉。

延伸閱讀

唐俊華 唐俊華

唐俊華

國立中山大學財務管理系副教授

雖然任教於財務領域學系,但是近年來專注於高中教育現場觀察研究,經常在網路或媒體發表108課綱或大學考招新制相關文章,並在臉書成立社團「唐俊華的學習歷程聊天室」。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