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給孩子更貼近生活的邏輯訓練?

「如果小木偶說謊鼻子會變長,那小木偶說晚上十二點時我的鼻子會變長。」 「請問小木偶晚上十二點時,鼻子會不會變長?」 這是學校同仁給孩子上的一堂邏輯課,孩子的答案五花八門,但在真假、謊言與實話中,實話不等於真話;謊話不等於假話。孩子的邏輯訓練是不夠的。...

「如果小木偶說謊鼻子會變長,那小木偶說晚上十二點時我的鼻子會變長。」

「請問小木偶晚上十二點時,鼻子會不會變長?」

這是學校同仁給孩子上的一堂邏輯課,孩子的答案五花八門,但在真假、謊言與實話中,實話不等於真話;謊話不等於假話。孩子的邏輯訓練是不夠的。

前幾天,同仁在跟我討論怎麼更貼近生活時,我給了他一個建議:用FACEBOOK或LINE(自媒體)的文章訊息來作為邏輯訓練的另一個主題。

這幾年網路社群成為大家常用的生活習慣,我們常常看到學生也好,大人也好對於訊息的判斷與掌握,跟真實有一段距離,以至於讓整個社會產生誤會、對立甚至裂解的狀況發生,當然只要有能力去使用網路社群,訊息對於學習、生活的應用,會有一定的助益。

然而,網路社群的訊息五花八門,通常我們必須注意幾種狀況,這樣對於邏輯的訓練會有幫助。

一、 以點窺面:有些訊息並不是全面的。例如:一件事情發生,當事人指PO對他有利的部分,省略其他的情境,對於事實的掌握,容易陷入誤判的情形,否則傷人以後就後悔莫及。

二、 概念模糊:有些訊息,不知所云,常常把幾個不同的概念湊在一起,但不是自己想要表達的目的或意思,所以在訊息的判斷上,常常會模糊焦點。

三、 角度與價值觀不同:這是最容易發生的事情之一,一個事件發生,許多人會想表達意見或評論,但是角度不同,就會有不同的意見,這種狀況有時會造成當事人過度的壓力,進而往負面發展,如果評論是要釐清事實,或者解決問題,那時間點的掌握與評論的尺度拿捏需要注意。

四、 結果否定過程:有些事情過程會重於結果。因此,如果只講結果,容易讓事情的意義不見了。例如:登山過程會更重於登頂,學生學習過程重於結果,但社會的人往往急躁、不願多想,就直接用結果來否定一切。

五、 頭尾不呼應:這是邏輯不通,前後無法呼應。有時是人事時地物、有時是概念與目的。

六、 斷章取義:因為偏好,有些人只聽他想聽的,或者只喜歡某部分,於是就擷取某片段,然後變成另一種意思。曾經記者問我事情,結果登出來的剛好是180度的角度,這是非常不好的情形。

七、 前提為假:就是假消息,但是過程夾雜一些真實的情境,當然結果不可能為真。如果背後是有攻擊的訊息,那就更複雜。

八、 加油添醋:本來一件事具題描述即可,但是如果把事實誇大,例如數量增加,危險增加,很容易背離本質。

九、 主觀情緒文字:科學描述或者客觀文字,這是需要訓練的。有時我們會加進自己主觀意見或情緒性字眼,這樣會出現判斷混亂。

十、 錯誤引用典故:引經據典錯誤,造成舉例不當,這通常出現在評論上。

針對這些常見的問題,在訓練學生上要注意幾個事情:

首先,要讓學生充分了解語意,也就是文章是否有足夠的訊息讓你判斷作者的本意與要表達的意念。

再來,回應要合乎邏輯性。

第三,需要同理心,也就是要有雅量與包容心。

第四,面對無法判斷的狀況或情緒性語言盡量不回應,因為無法掌握何者為真。

最後,思考可以複雜,但是對人要真誠。

當然,我們沒有要複雜社群的應用,簡單的寒暄招呼那是禮貌。但是既然是邏輯訓練課,從生活常見的互動軟體來著手,主要的目的也是讓孩子能夠學習如何面對社會,畢竟溝通互動,是課綱重要的核心素養,學習當然無法跳脫生活,讓自己沉浸在虛擬世界。

*本文經授權同意轉載,原文出自陳清圳臉書。

陳清圳 陳清圳

陳清圳

雲林縣古坑鄉雲林縣華南國小、樟湖生態中小學行政人員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