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競賽之我見——參賽項目、集訓過程

字音字形、朗讀、演說、作文,語文競賽在台灣行之有年。彥佑老師長期耕耘語文競賽,從參賽選手,一路到指導老師,再到評判委員;對於目前的語文競賽,想提出自己的淺見。

圖片提供:彥佑老師

圖片提供:彥佑老師

本文重點摘要

今年的語文競賽已經落幕。筆者長期耕耘語文競賽,從參賽選手,一路到指導老師,再到評判委員;對於目前的語文競賽,想提出自己的淺見。

分別為「參賽項目」與「集訓過程」:

一、語文競賽參賽項目

目前的字音字形太過於強調「反覆機械式的記憶」,舟車勞頓二天,只區區十分鐘就比完,稍難看出語文能力及效益;建議可加入成語、詩詞、語文常識的運用,將會更活化、更有意義。

作文應跳脫「命題式」作文,可增加看圖寫作、聆聽作文等創意寫作的元素,若擔心失去「作文的精髓」,亦可兩、三者並行。寫字除了目前的五十格書寫外,亦可加入春聯、書法知識的測驗,也可以擴大平時的書法教學範圍。

演說、朗讀均被關在教室長達四、五小時,也許可以將靜態作文、字音、寫字的項目,增加內容,延長時間。

二、語文競賽集訓過程

選手的產生,通常是由班級推派一人,再經校內選拔一人,再經縣市賽取得全國代表權一人;然而,縣市的焦點,就在於「一人」,其實並沒有做到語文「推廣、普及」的功夫,誰來栽培第二、三⋯⋯呢?在訓練上,有些老師沒有專長,只因選手在他的班級,就可得到指導老師的美名並敘獎;有些教師疲於奔命,卻因為該項目、該縣市菁英過多,只能敗興而歸。

有些縣市在全國賽前密集訓練二十多次,有些縣市的訓練型式聊備一格,也在在呈現出城鄉差距與縣市政府重視的程度。(近年團體獎前六名多為中北部縣市。)

整體而言,筆者仍相當肯定每一年語文競賽具有以文會友、紮根語文的功能;對於筆者提出的幾點看法,或許可行,或許不可行,在短時間內也未必能夠付諸執行,然而,我期盼來年在各地舉辦的全國語文競賽,能夠改善這幾年的缺點,精益求精。

延伸閱讀

彥佑 彥佑

彥佑

高雄市林園國小

Super 教師首獎、翻轉教育創新獎得主,擔任過教育部閱讀磐石評委、教學訪問教師、中央與地方輔導員等;著有《和孩子玩文字遊戲》、《有趣的成語遊戲》、《讀寫生活好好玩》。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