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辦法讓學生喜歡你對嗎?

新任老師如何拿捏好師生關係,讓學生喜歡你?好老師並非與生俱來,而是透過不斷調適及和學生的相處經驗中找到方法。文內,廖振順老師分享自己在教育現場的觀察,希望為老師們帶來改變的勇氣!

如何讓學生喜歡你?拿捏好師生距離,增進和諧關係。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如何讓學生喜歡你?拿捏好師生距離,增進和諧關係。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本文重點摘要

好老師並非與生俱來,擁有25年豐富教學經驗的師鐸獎得主——廖振順老師,分享自己在教育現場的觀察,希望為老師們帶來改變的勇氣。針對老師們常討論的話題:如何做到讓學生喜歡,廖振順老師提出他的看法。

新進老師初任教職,除了萬分緊張之外,心中必然是滿滿的期待,期待自己能把書本內容教好,期待學生能乖乖聽話,期待師生關係和諧,期待學生都很喜歡他(她)。

師生距離如何拿捏?

大雄老師是位新進教師,為了讓學生喜歡初來乍到的新老師,大雄老師總是滿懷誠意去面對學生的各種需求。大雄老師把學生當朋友,但是學生年紀輕,還有許多社會化不足的地方,很快地,他發現學生真的在應對的「形式上」把他當朋友,開始直呼其名,甚至連小熊熊、熊寶貝等稱呼都出現。

大雄老師心裡開始出現一絲不安、不悅與不知所措,這時他發覺老師應該要適時嚴肅一些,於是開始板著臉「教育」學生,可是孩子似乎聽不進大雄老師的教誨,只是覺得老師很小氣、很機車,於是大雄老師更生氣,口氣更差地責備學生,師生關係瞬間進入了衝突狀態;人在生氣時,不管是老師還是學生都不會有好話,在惡言滿天飛的狀況下,師生衝突達到最高點。

有一次尚未到下課時間,大雄老師氣得拂袖而去,巡堂人員發現鬧哄哄卻不見老師在場的班級,只好進班了解並適當處理。事後經過一連串地約談老師、約談學生、做出處分⋯⋯,此時大雄老師與學生的關係已經有了疙瘩,處於誰也不願低頭的僵持狀態。

大雄老師和班上某些挑事學生可說是互看不順眼,或許接下來會因為其他管教上的小事而繼續加深摩擦,甚至發展到對立狀態。大雄很感嘆地表示,現在別說什麼教書了,我看學著如何做人比較重要吧。

如果時間可以逆轉重來,或許大雄老師的教學故事會不一樣:

大雄老師表情嚴肅地走進剛接手的班級教室,一進到班上,學生就感受到一股莊嚴之威(或者說肅殺之氣)。

接手之後的一個月內,大雄對學生不假以顏色,機靈的學生察言觀色之後,不敢輕舉妄動;而且在第一堂課,大雄就把上課的規矩一次全部講清楚、說明白,規矩不多,只有一條,但絕對是一條「能執行又無法回嗆的鐵律」。

「能執行又無法回嗆」是關鍵,什麼叫做能執行又無法回嗆呢?那就是「上課不可以隨意交談」,這條規則簡單明瞭而且毫無反駁的餘地,因為上課隨意交談會干擾到其他同學的受教權,老師有義務維護所有學生的上課權利,所以禁止學生上課未經允許「擅自說話」完全具備合理性,以及擁有維護多數學生利益的基礎,再刁蠻的同學和恐龍家長也無法質疑這一條規則。 

大雄老師先把自己在整個班級的領導形象建立起來,同時仔細觀察班上每一位學生的人格特質,找出有領導特質且各方面能力都在平均以上的人當班長,如果沒有這類學生,領導特質稍弱但是有霸氣的人也行,沒領導特質但是有熱情又愛管閒事的人是最後的底線。

有了班長還必須觀察出誰需要較多的「注意」,包括需要課業鼓勵的學生、需要情緒關懷的學生,尤其要注意那些容易被霸凌的學生。

這些訊息必須透過建立班上的「關愛細胞」來取得,也就是要挑選適當的學生來擔任關愛細胞,這個過程非常重要,一定要找正向而且心術純正的學生,更重要的是,絕不可以讓學生有「被利用」的感覺。

透過關愛細胞來得到訊息,老師傳達出去的也是關愛與鼓勵,都是正向和積極的態度,就不會有任何學生覺得被出賣或是被利用。由於老師總能準確到位關愛,正向行為被鼓勵,脫軌行為被預防,自然慢慢被學生所尊敬,也逐漸受到學生的愛戴。

老師除了要有領導能力還要有料

除了領導能力,老師最根本的才能當然是要「有料」,有的老師一個概念說了一節課,多數學生還是如在霧中,有料的老師講同樣的概念只需要幾句話,學生便豁然開朗。那麼剩下的時間做什麼呢?

可以橫向與縱向來延伸概念,或是舉國內、國外的例子來證明,這些方式都非常好,過程中更要引導學生思考、發問,雖然一開始會發問的學生不多,但是只要每一次有學生發問時,便用力地給予肯定,慢慢地,願意主動問問題的學生就會稍微多一些。

為何說「稍微」多一些呢?這是大環境使然,學生在過去的學習經驗中,經常遇到老師問問題,當學生真誠地回答,沒想到老師卻「很有技巧」地嘲笑他不夠標準的答案,下課後反而演變成同學藉此繼續嘲笑。

或是上課得到老師的鼓勵,鼓起勇氣提問,卻被同學諷刺問的是白痴問題,而老師未即時做任何處理,形同默許同學們的行為,這些過往種種傷痛的經驗,仍然歷歷在目,學生當然會非常謹慎小心,警惕自己千萬不要再上當。

為了讓自己有內涵,大雄老師不斷學習,TED 和網易公開課都是他經常流連忘返的吸收資訊管道,尤其是 TED,能在TED 演講的講者都有好幾把刷子,從這些講者身上不只是看到不同的視野,更能學到走在時代前端的觀念,還順便附加學到如何清楚表達理念的演說方式,更重要的是,這些資源不但免費,甚至有大量的演講已經過翻譯並附上中文字幕,真是令人感動到想淨身焚香跪拜。

老師不但自己觀看,也可以鼓勵學生去看,但顧及家庭經濟差異或家庭教育環境的不同,以及部分學生的怠惰,有時也能精選一些棒透了的演講在課堂上播放給學生看,再引導出演講中可以「在地化」的觀念。不過對於教育,學生可是很會「選擇」的,即使老師使出渾身解數,上課內容精采無比,甚至課堂上播放的是一場擁有數百萬點閱率的熱門演講,下面還是會有學生呼呼大睡或是狂玩手機。

師生各取所需的教育現場

有些教育專家、教育長官,尤其是校長,非常堅持學生上課不可以睡覺,他們認為禁止學生上課睡覺是老師的天職。「上課不可以睡覺」到底該不該堅持呢?

這包含很多面向的討論,若是老師因為學生上課睡覺而處罰了學生(如叫他起立站個五分鐘),學生心中不滿,回去加油添醋一番,恐龍家長說不定就會來興師問罪,理由是我的孩子上課之所以睡覺是因為身體不舒服、是因為老師上課內容貧乏、是因為學校通風狀況太差、是因為天氣太熱又不開冷氣⋯⋯,再說,我的孩子自己放棄受教權,又不去干擾別的學生,老師憑什麼嚴厲處罰我的孩子?憑什麼當眾羞辱我的孩子?這下事情就有得吵了,若是校長對內強勢對外卻怕事,在校內老師群體相對弱勢的情形下,當事老師就會很「委屈」。

在教育第一線的資深老師非常清楚,要求學生上課不睡覺、不使用手機、不吃飯盒、不吃零食等規範,絕對不可能是老師單打獨鬥一人承擔,也絕不可能在朝會時段,校長、教官來段訓話或說段大道理就可以解決,而是必須要有整套系統配合才行。

英國大倫敦地區北部一間以教授視覺與表演藝術為主的學校 Kingsmead School,就非常徹底地禁止學生帶手機來學校,為了貫徹這個政策,校門口安裝了偵測器,可以防止學生偷帶手機進來,校園內若是學生不遵守規定(如想辦法偷帶手機),或是上課態度不佳(當然包括睡覺),將會處罰學生離開教室,到辦公區(校長和主任的辦公集中區)的走道上靜坐閱讀或是完成規定的作業。這些處分都會通知家長,並且會將處分期間學生閱讀了哪些文章、完成哪些作業,回報給家長了解,因此沒有被指責剝奪受教權的嚴厲責難。

現今在國內的上課情境是學生睡覺、玩手機、吃零食、吃飯盒、喝飲料或看小說的比比皆是,根本就已經是普遍性現象,為何會如此?老師為什麼不管?當然絕對會有學生口中很「機車」的老師不斷要求規矩,因為不斷要求的狀況下,課程進度自然受到影響。

努力用功的學生因為參加繁星計畫而重視各項成績,最後必然抗議課程進度落後影響成績,進而影響到將來的升學大事;於是家長電話來了,誇張一點的是直接撥一九九九市民當家熱線,接著教育局打電話到校長室,校長當然要處理,於是約談老師。這種故事腳本走過一、兩次,再有傻勁的老師大約也會「變聰明」吧。變聰明的老師在課堂上開始把不愛上課的學生視為「閒雜人等」,只針對想上課的學生好好教學,於是乎,「各取所需」就成了目前教育現場最真實的狀態。

*本文摘錄擷取自時報出版《教育這種病》,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延伸閱讀

廖振順 廖振順

廖振順

高中教師

臺北市立萬芳高中地理科教師、國語日報專欄作家、人間福報專欄作家。 畢業於文化大學地理系、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曾獲優良教師獎(臺北市教育局)、教學卓越金質獎(教育部)、特殊優良教師(教育部)、師鐸獎。擅長多媒體教學,近年來融入Google Earth,多次製作高中地理課程輔助教材,對於地理教育推廣不遺餘力,著有《地理課沒教的事1~3》。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