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影片,學歷史2:如何運用「臺灣吧」影片帶孩子愛上歷史

以往老師在教室講台上講得口沫橫飛、比得手腳打結,現在透過各式各樣的影片,多多少少都提供了「輔佐」效果。

截自YouTube

截自YouTube

以往老師在教室講台上講得口沫橫飛、比得手腳打結,現在透過各式各樣的影片,多多少少都提供了「輔佐」效果。

以國中歷史老師的角度,其實很推薦現場教師將「臺灣吧」製作團隊製作的一系列影片融入課程,並藉由影片提供的素材,拋出很多的問題讓學生思考、觀察省思。但是在運用影片前,有些使用通則的建議要提供給教師(或家長)參考,以下以《全球瘋傳,臺灣人不告訴你的,228事件。》這支影片做示範:

1. 由於影片製作團隊成員大都是30歲以下的年輕網路世代,影片輕鬆詼諧幽默之餘,也穿插了許多「鄉民」的口語及用語,如:GG=完蛋了、好der=好的、塊陶挖=快逃哇。建議若對鄉民用語不熟悉的教師或家長,可先加以了解,而影片字幕的文字運用不那麼精確也無須太過在意。

2. 影片的開頭、結尾多從「問題」帶出,比如這支影片開頭先提到香菸、陳儀及228紀念日放假,最後再用問題帶入影片的主題,這樣不但一開始就輕鬆引起動機,更讓學生是在有「問題意識」下邊觀賞影片邊學習。最後,影片結束之前的提問可以讓老師或家長參考,給孩子做延伸學習。

3. 影片會結合時事,帶入時事梗,非常貼近閱聽者的生活經驗,容易引起共鳴。當然,影片推出時的「時事」,過一段時間後再看已經變成「歷史」了,這時可以解釋給孩子聽,或提供孩子線索做延伸學習與想像。

4. 影片雖以動畫為主,但會適時加入符合影片主題內容的實照或圖片,若影片播到這些片段,可以暫停,提問讓孩子做加深加廣的學習。

5. 影片雖以歷史為主,但會適時加入可以幫助了解狀況的地圖或示意圖,這些地圖或示意圖除了可幫助孩子了解當時的時空背景,更能圖像化解釋比較抽象的概念,比如:台灣島戴的國旗轉變意涵為何?

以上是針對《全球瘋傳,臺灣人不告訴你的,228事件。》這支影片給的小小使用建議,教師或家長可將這些通則運用在其他系列影片中,幫助孩子透過輕鬆看影片的方式學歷史、喜歡上歷史。

延伸推薦:

Taiwan Bar X 大抓周計畫, 新媒體教育革命看這裡 >> https://edu.taiwanbar.cc/

延伸閱讀

陳莉婷 陳莉婷

陳莉婷

國中教師

高雄市明義國中老師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