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思考是什麼?企業到中小學都在學的創新方法

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是什麼?為什麼全球企業與中小學教育現場都在學?這套以使用者需求為核心的方法,透過「同理心、定義問題、發想、製作原型、測試」五大步驟,幫助我們找到創新的解方。本文將帶你快速理解設計思考流程、應用案例,以及這套方法背後的推手。

設計思考:企業到中小學都在學的創新法。圖片來源:CanvaPro@akinbostanci

設計思考:企業到中小學都在學的創新法。圖片來源:CanvaPro@akinbostanci

本文重點摘要

設計思考(英文:Design Thinking)是一整套用創新思維,解決複雜問題的方法。最著稱的是從使用者的需求出發,去設計產品、服務或體驗。

從設計出一個更好用的水壺、安排上下學家長接送車輛的動線、到一個界面更友善的線上課程平台……透過同理心、定義問題、發想、製作原型、測試共5個不斷循環的步驟,找出創新解方。

設計思考的5步驟:找出問題最佳解方!

設計思考的5步驟

設計思考的5步驟。圖片來源:親子天下

1. 同理心(Empathy)

每一個設計的開始都是看到了一個「別人的」問題,不是為自己設計。透過觀察和訪談,設身處地考慮使用者的經驗,找出獨特的發現。

2. 定義問題(Define)

根據上述發現,釐清要解決的問題。

3. 發想(Ideate)

不設限、天馬行空的腦力激盪,鼓勵所有人提供任何可能的點子。將點子寫、畫在便利貼上,透過分類、組合,找出創新解方。

4. 製作原型(Prototype)

設計思考不僅動腦,更強調行動。動手先做出一個原型,不論是實體、計畫或數位的原型,一點都不完美也沒關係。精神是「愈早失敗、愈快成功」。

5. 測試(Test)

將做出來的原型拿去測試、得到回饋、再修改、再測試……

設計思考的例子:企業與教育現場的應用

國際中應用設計思考的企業:Samsung、The North Face、Converse 球鞋零售、福特電動車、IKEA 未來廚房、3M 溫度計、兒童電視節目《芝麻街》學習 app。

在台灣應用設計思考的企業

  • 廣達電腦,曾在 2011 年,邀請 3 位史丹佛 d.School 的教授,來台開設工作坊,董事長林百里全程參與。廣達導入設計思考,成為企業創新的重要依據。

  • 台灣大學持續派各學院教授到史丹佛上課取經。前台大學術副校長、教育部政次陳良基根據 d.School 模式,2015年設立台大「創新設計學院」,鼓勵台大師生練習解決問題的實作能力和改變世界的企圖心。

更多學校、教師設計思考教學案例

設計思考的起源:誰發明「設計思考」這套方法?

設計思考的起源:大衛.凱利 (David Kelley)

大衛.凱利 (David Kelley) 是為「設計思考」 命名的人。

成立IDEO替企業創新

「設計思考」一詞由大衛.凱利提出。1977 年他在史丹佛大學取得產品設計碩士學位,一邊任教一邊創辦設計公司,曾為蘋果電腦設計出第一代滑鼠。 1990年凱利和另外三個設計團隊合併,共同創辦IDEO,為全球企業、組織創新產品和服務。

創辦 d.School 把設計思考帶入教育

2004 年在史丹佛創辦d.School,將設計思考轉化成課程。 2007 年 d.School設立 K-12 Lab Network,將設計思考精神和做法,推廣給中小學老師、校長。2008 年 IDEO 專設「教育工作室」,用設計思考來協助教育界。

 

延伸閱讀

賓靜蓀 賓靜蓀

賓靜蓀

親子天下記者

曾在不同國家生活,喜歡觀察世界各地的社會、文化、價值和教育,期許自己成為台灣和世界間的一座橋樑。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