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思達的國中化發展歷程02如何訓練思考能力

學思達的國中化發展歷程02如何訓練思考

學思達的國中化發展歷程02如何訓練思考能力

學思達的國中化發展歷程02如何訓練思考能力

學思達的國中化發展歷程02如何訓練思考

雲林縣土庫國中沈政傑

何謂學思達:自學、思考、表達

 

  • 如何訓練自學、如何訓練思考、如何訓練表達

 

  • 思考方式的建立

1.    系統化提問

2.    聚焦式講義

3.    教學設計

1.    系統化提問

提問不難,問好問題難

如何透過教師的提問引導

讓孩子可以思考文中的核心概念

並且建立自己的學習思考是關鍵之處

以閱讀層次來看

我粗略的分為

檢索題(尋找關鍵訊息、因果、事件發展)

推論題(表層推論、深層推論)

省思題(寫作手法、文章寓意、個人評價)

教師可以斟酌自己的教學順序

逐一提問於教學課堂當中

甚至我曾在講座中分享

同一個題目,在課文教學前、中、後使用

都還有不同的涵義存在

如背影一課為何以背影為名呢?

教學前主在訓練審題、預測

教學中則是帶領孩子聚焦主要事件

教學後則是為了要確認孩子是否理解背影的寓意

(第一題主在檢索王冕的個人資料,

第二題則是在訓練學生找支持證據,

因為王冕可以有孝順、好學、勤勉的特質,

我的重點在訓練從文本中找證據立論)

(根據不同文體的寫作方式

我還會訓練相關的模組練習

如論說文中的論點與論據)

而相關的提問素材其實都可以在鄭圓鈴老師的網頁查找相關資料

(詳見 圓鈴老師閱讀加油站 http://blog.jyreading.com/)

從一開始的翰林版發展到三家都有之後

老師還可以從單一版本的提問修改

進階到跨版本的組題訓練

甚至是把網路分享的相關資源都納入其中

成為自己的教學設計也未嘗不可

(利用共同選文兒時記趣的三種提問單為基底,再擴充成本班的提問單)

當然,教學者如果可以把自己的思維脈絡理清

更可以從中安排好口說提問、板書統整、紙本筆記等相關次序

讓學生在學習時更有層次脈絡

 

  •  因此所謂的教學提問不是有問就好,而是聚焦歸納教學重點

進而有一天老師不需問問題時

學生也能夠思考文章內的重點

您說有可能嗎?

我在上屆進度上完後時

確實就是讓孩子自己先提問

您說這不就是自學與思考的結合嗎!

詳參:會考之前,除了考試還能教孩子什麼?

http://flipedu.parenting.com.tw/toolkit-detail?id=1312

2.    聚焦式講義

(國學常識的提問,經常搭配表格統整,方便學生整理)

自從聽聞輝誠老師分享之後

我便興致勃勃地在我的班級補充相關講義

以輔助學習單的深度

但是在某些單元中

我卻又不知道這一課、這一個作者我可以補充什麼

於是我便重新調整腳步

思考哪幾課我需要補充資料

哪幾課用提問單即可

在一屆過後

我自己得到的心得是

文言文多數會補充文學發展、時代文化

高中以後還會遇到的作者,則另編相關作者資料

其餘的課文作家,非有必要,不另編講義

並且還會以提問作為二次檢核

確認我所延伸的講義都有相關的題目搭配學習

為的是讓學生能消化補充的資料

不至於被文字量給嚇到

(我曾遇過夥伴詢問說,

為何每一課他都辛苦編了7、8張A4,

結果學生都不讀、不寫?

是的!每課7、8張A4,老師您想寫嗎?)

(補充講義後頭依然是鄭老師的文本提問)

在編製講義之時

除了既有的網路資源(維基、百度、google ……)

個人也雅好許多紙本資料

但是我還是要提醒各位

書本是讀不完的

難道我要把全部的東西都塞給學生嗎?

所以您還是得思考哪些能結合評量補充

哪些是為高中職打底

哪些是我們本科系人的偏執而已

(此類工具書甚多,詩詞曲亦有相關鑑賞辭典,教學者務必消化)

(三民書局古籍今譯叢書,書前都有導讀資料,十分詳實)

(凌、吳兩位為建中教師,相關著作不少,可做為另種發想)

  • 還記得提問不是有問就好嗎?

  • l   那講義當然也不是有編就好,而是要思考講義要用來加深加廣那些內容!

3.    教學設計(流程與分組)

  •  教學流程安排

當我們有了該課的提問、講義後

接下來便是教學流程的設計

因為學生不是一開始就會自己寫提問單

自己研讀講義

而是需要教學者不斷的反覆操作

才能建立孩子自學的習慣

為了提升孩子提問的完成率

我都是在課堂上進行課文默讀、提問書寫

並且從同學默讀、書寫的速度與內容

判讀每位孩子的學習狀況

有些孩子連檢索都有問題

有些孩子則是不會推論

這都是我在前測時蒐集的資訊

那麼我在教學時要花多少時間處理檢索

要花多少時間處理推論

都是由此去調整

甚或可能看到學生完全找不到論點、主旨、修辭等主要概念

我便再次共同說明也無妨

重點在於孩子到底是被動的接受知識

還是真的學會解決問題

 

  • 分組合作VS分組合坐

我是真的讓學生一起合作學習

還是只是讓他們坐在一起呢?

所以重點在於我們的教學設計中有沒有給予合作學習的任務

而非在於座位一定要怎麼坐

以下是我的變化歷程:

開始

(ㄇ字型的好處是發表者在中間時,可以感受到眾人目光

但缺點是,同學容易對看,擠眉弄眼,影響課堂秩序

更困擾的是,別科老師是否需要那麼坐呢?)

變通一

(讓小組成員比鄰而坐,討論時在轉身即可)

變通二

(討論時可以離開座位,那更不需要被座位限制)

終極目標,和誰都可以一組討論

無須再分親疏遠近,高下優劣

因為分組又是一個大課題

我在此只簡單說一項技巧──透過觀察,建立團體動力

不同的學生搭配組合會產生不同的拉力與推力

所以我會先觀察參與動機、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

在班上的人際互動情形

作為他們分組搭配的參考

以輔助小組學習

延伸閱讀

我的翻轉進行式03技法篇──備課與提問

http://flipedu.parenting.com.tw/blog-detail?id=15

我的翻轉進行式04技法篇──分組與操作

 

http://flipedu.parenting.com.tw/blog-detail?id=14

我的翻轉進行式05技法篇──提問設計與小組討論

 

http://flipedu.parenting.com.tw/blog-detail?id=16

我的翻轉進行式06──文本分析

 

http://flipedu.parenting.com.tw/blog-detail?id=578

 

延伸閱讀

沈政傑 沈政傑

沈政傑

雲林縣古坑鄉樟湖生態中小學班導師

不務正業的國文老師,自然組出身,卻選擇國文系為棲身之處;從事國文教學,卻又研究經學文字,只為了走自己想走的路。秉持著教育是使人向善、向上精神,試圖建立客製化的教學模式。 教育無他,惟愛與榜樣而已;教育無他,惟愛與碎碎念而已。 2016年起,開始山居歲月,嘗試另一種教育的可能。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