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名預測策略的建構與實踐

在語文教學中,適度的「預測」是一種有趣的教學方式;語文教學有某一個程度上,仍是在追求知識的真,有了「知識的真」之後,才能繼續探討語文課裡「文學的美」與「人性的善」,因此,當老師要上國語課時,可以請學生先不要急著閱讀課文可以先從「課名」來預測看看,內容可能會寫些什麼?

課名預測策略的建構與實踐

課名預測策略的建構與實踐

本文重點摘要

語文教學裡的預測策略

在語文教學中,適度的「預測」是一種有趣的教學方式; 以往的語文教學,我們不太落實預測與推論,因為我們總覺得那是數學科或是自然科才需具備的能力;然而,語文教學有某一個程度上,仍是在追求知識的真;有了「知識的真」之後,才能繼續探討語文課裡「文學的美」與「人性的善」。

因此,當老師要上國語課時,可以請學生先不要急著閱讀課文可以先從「課名」來預測看看,內容可能會寫些什麼?例如,這一課的課文名稱為〈最美的地方〉,教師可以開始引導學生可能的答案,例如,學生可能會說:「可能在描述阿里山,因為阿里山是我覺得最美的地方」、「我覺得課文可能在說日月潭,因為社會老師上課有教到」、「我覺得可能是太魯閣,因為太魯閣是世界聞名的景點」; 筆者在帶國中生時,有學生說「最美的地方是家裡,因為有溫暖的房間和親人」。學生的答案可能有很多種,接下來,老師可再繼續引導第二個提示。

抽絲剝繭,深入答案的核心

老師繼續說,這一課是歸類於「世界風情」的單元,此時,學生可能會推翻前述的答案,因此學生的答案開始出現具國際、世界的地方了,如:「我覺得是喜馬拉雅山,因為我看過照片,我覺得這裡真的是最美的」、「應該是南北極的極光吧!因為很特別,又很有教育意義」⋯⋯。學生的答案依舊五花八門,五大洲七大洋的景點全都傾巢而出;這時,學生的答案可能符合本文,也可能完全碰不著邊,但至少,老師們已經開始引導學生思考了。

接下來,老師可以請學生打開課本,「看圖就好,不看文字」,從圖像中去推論看看,課文可能在描寫哪裡。例如,課文的圖出現了楓葉、雪地和海洋,學生可能會開始猜不同的答案,例如:「會不會是加拿大,因為加拿大的楓葉很有名」、「好像是歐洲,因為歐洲常常下雪」、「會不會是太平洋上的一些群島或小國家」⋯⋯種種的答案都是從圖像中推論出來的。而完成了這三個步驟之後,老師便可以開始請學生閱讀課文,映證自己所猜測的內容,是不是符合課文的內容。

預測策略,培養生活經驗、假設求證與寫作能力

所以,在做預測與推論策略時,有幾項很重要的教育原則,是需要學生學習,也需要師長加以引導的:

  1. 生活經驗的重要當老師說「圖像有楓葉時,就可能可以猜加拿大」時,有生活經驗的小朋友便能點頭回應,了解老師的敘述;當學生沒有生活經驗時,他可能會猶疑,並提出問題:「老師,為什麼楓葉和加拿大有關」。所以,在預測策略的帶領中,就是在回顧學生對生活經驗的了解究竟有多少;老師要盡可能地鼓勵學生培養生活的經驗,打開對生活的敏銳能力,可以是透過閱讀,讀出前人的智慧;也許是多參加活動,培養廣泛而多元的視野⋯⋯。這些都是培養生活經驗很有效益又重要的事情。

  2. 寫作的引導與發展透過「預測策略」來猜課文內容,有時候就是讓學生盡情抒發心中想法的管道。例如,有一位平常不太喜歡寫作文的小朋友,在某一課的課名預測中,很有想像力又欲罷不能地寫下:「我覺得這一課可能在寫老伯伯過馬路的時候,因為不小心跌倒,所以導致十字路口的交通大亂;這時候突然有一個英勇的小朋友衝過來,扶起老伯伯,並打電話給醫院,最後救護車來了,才讓老伯伯可以順利到醫院治療、回家休養」。這一課的課名為〈日行一善〉,因此學生透過圖像來預測,也因此編寫出一則故事。

結論:預測策略,傾聽學生內心想法

預測策略是一種有趣的教學活動,它考驗著學生對這一課課名的生活經驗與先備知識; 預測策略也是一種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的推理原則。這種語文學習策略,不是無的放矢地亂猜,也不是亂槍打鳥地推論,而是有原則性、有邏輯性地,循序漸進、抽絲剝繭地進入到事件的核心。因此,老師在教一課還沒有上過的課文前,可以先進行預測策略,聽聽看學生內心的想法。

延伸閱讀

彥佑 彥佑

彥佑

高雄市林園國小

Super 教師首獎、翻轉教育創新獎得主,擔任過教育部閱讀磐石評委、教學訪問教師、中央與地方輔導員等;著有《和孩子玩文字遊戲》、《有趣的成語遊戲》、《讀寫生活好好玩》。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