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遊是不是原來就存在我們課堂裡了

當我們談到將桌遊融入英語課堂,常會遇到各種質疑與困惑。其實,桌遊不只是遊戲,它能成為激發學習動機、訓練語言輸出的利器。本文分享如何運用簡易素材、結合課本單元與學生創意,打造出充滿互動與思考的教學歷程,並逐一回應那些「為什麼要玩桌遊?」的提問。

桌遊是不是原來就存在我們課堂裡了

桌遊是不是原來就存在我們課堂裡了

當我跟朋友聊到在課堂上小朋友對桌遊的熱愛、和我改編後的成果,有時會聽到這樣的疑問:

「是不是一定要花時間做那麼多套卡牌啊?如果直接買的話也很花錢吧?」

「解說會不會占用很多時間?講中文還是英文?」

「每個班都愛玩嗎?家長會不會有意見?你的進度顧得了嗎?」

「要去哪裡知道新的遊戲玩法呢?身邊並沒有桌遊愛好者呀!」

還有最終極的……「為什麼一定要玩桌遊啊?正常這樣教不就可以了?」

先分享我一堂課大概的樣貌:

跟小朋友說我找了一段extreme weathers & natural disasters的影片,跟課本weather單元有關,請大家仔細看。

小白板發下、打開課本找相關的weather單字和句型,播放兩次(第一次沒有pause、第二次適時暫停給線索)、各組討論,寫出單字、不會的可以畫出,程度較深的單字(volcano, tornado, tsunami, lava…)可以問我、他們再以phonics原則拼出,之後把小白板貼在黑板上全班共賞。

與課本相同的字得一分,國、高中程度單字以phonics拼出接近者得兩到三分。這是「建立在對天氣單元的先備知識上的TBLT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型態warm-up。

回顧影片 & 解說及學生提問~ 活動步驟很簡單地寫在右下角

全班看完影片後, 各組討論並把答案寫下, 貼在大白板上

雖然寫不出tsunami, 但這答案也太有創意了~~~ :)

接著是結合課文內容和句型,以riddle模式讓小朋友猜出我準備的多張圖片,當然,也複習了先前的許多課程。Hint有: It’s a sunny day. Two friends are talking happily. One is on the roof, and the other is in the sky. One really likes to sleep, and the other likes to laugh. 圖片內容有動漫角色、卡通對話、政治人物、超級英雄甚至學校老師… 最後讓小朋友猜出是Snoopy & Woodstock!

然後就是各組討論時間(10-15 mins):再度發下小白板,繪畫主題是weather,可以加入主角(people or animal)、動作(V-ing or –es)、心情(feels or is)、用具(clothes or tools)。黑板右側複習曾學過的句型,左側則讓各組貼出合作完成的小白板作品(這時就有不少組把warm-up學到的單字給擺進去了)。排成九宮格、徵求任何一位厲害storyteller,上台使用任何學過句型、讓全班猜這個說書人描述的是哪張圖。

把Dixit Jinx改編後, 簡單解說, 各組就可以討論

5~7 mins後, 小白板貼在前面白板上, 請想出題目的"說書人"上台給hints...

這是在金門的教學演示, 四年級玩得很有勁兒呢~

From Kinmen with LOVE~ :)

不怕生, 有自信, 很愉快地分享和猜謎, 再給語法上的建議~ 金門的孩子好棒!

An unforgettable experience~

回到中正國小課堂內, 我給的作業principles... :)

回家作業呢?請小朋友在自己的作業本上畫出一張有天氣、主角、動作、心情、用具的圖,並且嘗試以學過的句型描述這張圖。整個過程從class→group→individual,由listening & speaking到reading & writing,課本只是輔助!觀察、討論和解決問題才是我課堂的重點!

交了作業後,下一堂課小朋友走進英語教室,螢幕上會是幾張小朋友作業的個別照片。全班把句子念出、共同討論!先欣賞創意、再給彼此建議,我不加任何評語修改、照片是原封不動把作業裡的圖畫和文字記錄下來,讓大家在過程中指出語法和拼字的錯誤、小朋友自行歸納發現正確概念。

Homework #1-小女生充滿想像...

Homework #1-可以去當編劇了...

Homework #1-期待她能寫更多!

Homework #2-男生的畫風整個大不相同!

Homework #2-可以有更多的細節描述喔~

這可以是Dixit Jinx, Tell Tale甚至【從前從前】、【驢橋】… 等桌遊的概念呈現,應用在看圖說故事、改編課文、複習多個單元、建立Reader Theater架構都可行!可以在整個流程都結束後,再播放Dixit Jinx桌遊的玩法影片、並跟小朋友預告:月考過後我們就可以玩到原版遊戲囉!(也當作一種激勵方式)

Dixit Jinx 中文翻成"妙語說書人-烏鴉嘴版"

再回答文章一開始的幾個問題:

1. 我並無自製多副卡牌,小白板和作業本就解決這難題了!(有時附件可以直接進行桌遊活動、當然偶爾自製卡牌也能帶給學生驚喜)

2. 先下載Youtube英文遊戲解說影片、播放同時訓練小朋友聽力。

3. 桌遊不是課程的全部,而是激發小朋友學習動力的多元活動之一。妄想以遊戲填補所有上課空間、跟誤以為世上有某種最佳教學法一樣荒謬。畢竟桌遊不是一窩蜂,它是個理念。不只網路,研習、朋友聚會、雜誌,也都是很好的資訊來源!Life finds a way. 對學生說得通、也是老師的生存法則。

換個角度想,其實有沒有可能『桌遊精神』早就存在英文課堂裡了?

桌遊是眾多引起學生動機、輔助設計課程、鋪陳延伸活動的方法之一,它只是個選項。老師的專長會左右備課方向、感染學生學習、引導學生自學。但重點是,桌遊融入教學是彈性、開放、充滿歡樂的,要能達到『從做中學、玩樂中進步』,事前的備課、規則的引導、氣氛的建立、規矩的堅持,都需要教學者好好規劃!老師要隨時提醒自己:提升英語力是目標、千萬別被笑鬧假象蒙蔽喔!

期末考前要各組當老師, 自己想出新題型(因為Fatbat本來就很愛設計不一樣的題目, 也想看看大家的創意~) 沒想到有一組融入桌遊概念呢!

最高段的劍術,不一定要拿劍比試。

最自然的桌遊融入,不一定要買一堆桌遊到校。

Fun & practical, that’s the way it is.

Hope, smile & love, that’s what we want to see.

不斷地丟任務給他們、小朋友就會自己找出路。

不停地從生活中找靈感、學生就會覺得英文是用得到的。

如果沒辦法做到每位學生都是winner、至少不讓任何一個人當outsider!這不只是桌遊的本質,也是上課的宗旨,不是嗎?

舉手, 沉思, 討論, 觀賞... 就是沒有outsider! :)

 

Box 1:

教初階孩子”Do you like ice cream?”時,先說”Raise your right hand as right (true), left hand as wrong (false) answer!”, 不必買昂貴的animal buzzer當搶答鈴、照樣可以把桌遊Trigger的概念融入!比如聽到”A car has three wheels.”就舉左手(false), “I can go to Taitung by train, bus and plane.”就舉右手(true)

Trigger-a fun party game, good for listening practice!

Triiger盒子裡的這些題目都看起來模稜兩可, 其實課本每個單元都可以拿來入題喔~ :)

 

Box 2:

桌遊還可以拿來協助班級經營!【跳跳猴】、Jenga和Rhino Hero基本上都是平衡遊戲,放在最後10 mins的review最能提神。We Will Rock You & SNORTA! 都是瘋狂的反應遊戲,激勵答對者特別能發揮功效。我甚至拿Story Cubes讓有志當組長的人進行故事接龍,講出全班大致認同的情節就能選組員,每次月考後的分組更是最刺激的時刻!

以前在屏東縣潮州國小創立的桌遊社團, 每周一節! Rhino Hero 小朋友最高可以疊到15層喔!!! :D

有關更多桌遊融入英語教學細節, 請看這篇... :) https://www.facebook.com/fatbatisdrevil/photos/a.1765304633696790.1073741829.1764759950417925/1765300537030533/?type=3 

延伸閱讀

Fatbat Fatbat

Fatbat

安興國小教師

用情緒卡和戲劇,挖掘課本對話的言外之意,也探索孩子的內心世界;繪本跟議題結合,情節有趣反映生活,開放討論也導正觀念;單字猜謎小活動,讓孩子更多觀察,對事物更敏感度;小組討論上台發表,涉獵各科,結合流行文化,培養自信與互助;流行歌曲結合表演藝術,心靈抒發美感進階;桌遊改編訓練邏輯和反應,當然也有決策力和民主風度;Fun & practical. Simple as that.

肥蝙蝠fanpage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