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出一份好功課?

功課屬於課程設計的一環,相輔相成。一份聰明有效的功課,是課程的延伸,只是進行場域在學生家裡。功課最高的目的,應該是以孩子為中心,促進高品質的學習和主動學習的慾望。

▲shutterstock

▲shutterstock

怎樣的功課才算聰明、有效?台北美國學校每位老師都拿到一份指派功課守則,清楚點出有效的功課應該是:
1. 強化基本技能,提供綜合資訊的機會。
2. 透過開放、個別化的功課鼓勵發明和創造力。
3. 培養獨立的學習技巧。
4. 學習時間管理。
5. 促進家長對課程的了解。
6. 確保成功的學習經驗和對教材的熟稔,建立學生自信。

功課屬於課程設計的一環,相輔相成。一份聰明有效的功課,是課程的延伸,只是進行場域在學生家裡。功課最高的目的,應該是以孩子為中心,促進高品質的學習和主動學習的慾望。

功課必須緊扣教學目標,」高雄師大教育系教授張新仁強調,「如果要學生精熟上課內容,功課就是寫生詞、練字。演練抄寫是ok的,是必要的,但那只是功課中的一類和一種層次。」她說。

透過功課可以讓學生學習到不同層次的能力,從精熟、記憶、理解、應用、分析到創新。老師必須先思考,出這份功課背後要達到的目的及過程。否則「只是殺孩子時間,讓家長沒話講,」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教授吳麗君表示。

好功課不見得有標準答案,卻可以綜合不同層次的學習。張新仁舉例,把詩詞畫出來;把台灣五大地形特徵從地圖中找出來;採訪捷運乘客、商家,自己建構捷運對周遭環境的影響。或者,老師教導如何做筆記等學習策略,教孩子找到規律,然後可以運用、猜想。「活潑不在於沒有標準答案,而在於能否促使進一步思考和運用,」張新仁澄清一般對「活潑」功課的註解。

好功課讓學生綜合已經學過的基本技能和內容,而不是教導學生複雜的技巧。美國學者哈里斯.庫柏建議,功課的內容最好是課堂討論之前或之後,當天討論的主題最好不要出現在當天功課裡。

好功課綜合不同能力,讓學生動手動腦也動用五感。台北興福國中老師林燕菁利用部落格教國文,用照片、音樂、文字寫遊記,她要學生在做功課時,加入自己的情感、思考邏輯和風格,讓學生覺得「是我在寫自己的功課。」

一份好功課也能適性化,會因應孩子的個別差異,讓不同孩子用不同方式完成作業。例如,設計兩份難易不同的學習單或指定的功課份量不同。從功課的完成程度可以看出學習的進程或問題,便於老師給予個別指導,所以功課不應該納入正式評量。

專題(project)作業最能讓學生主動探索、想辦法解決問題。台北美國學校經常指定專題作業,鼓勵學生在一段比較長的期限內,完成一份必須整合基本技能和高層次能力的作業。學生學到的不僅是知識,還練習思考、研究、分析。

做這類難度較高的功課前提是,老師確認孩子可以自行完成。各種所需的技能已經在課堂上讓孩子充分練習過,而且確認孩子都能掌握。庫柏提醒,老師不能期待家長在孩子功課上扮演指導的角色,否則較複雜的功課到最後反而會成為家長的負擔。

好功課更貼近孩子的文化。吳麗君建議,「老師要去了解孩子們在瘋什麼?然後善用那文化出作業,用大眾文化借力使力,例如利用流行歌曲學英文。」

教學有創意,功課就比較有創意。

「好功課可以吸引孩子,讓他心嚮往之,如果做功課像玩一樣,份量就不是問題,」吳麗君說。

好功課讓孩子眼睛發亮、躍躍欲試、持續專注。一份功課好不好,學生知道,老師也知道。

【老師出功課時的五個Do】

● 確定孩子了解所學和功課間的關連

● 讓孩子以不同方式完成

● 讓孩子去思考

● 功課多樣化

● 功課評量多樣化

【老師出功課時的五個Don’ts】

● 避免過多機械式練習

● 避免完全依賴現成參考書(學習單、測驗卷)

● 避免用功課讓孩子忙碌

● 避讓孩子超齡演出

● 避免太過花俏

延伸閱讀

親子天下 親子天下

親子天下

親子天下

【親子天下】起源於雜誌媒體和書籍出版,進而擴大成為華文圈影響力最大的教育教養品牌,也是最值得信賴的親子社群平台。 我們希望,提供給學校和家庭,專業可信賴的教育教養解決方案。從線上(online)到實體(offline),分齡分眾供應華人地區親子家庭最合身體貼的優質內容、活動、產品與服務。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