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翻轉進行式10 ──弱勢學生的協助策略(資源班學生篇)

所謂弱勢學生有兩種, 一是學習能力不足, 一是學習動機不足。 前者還可分為資源班學生, 以及學習低成就學生。 因此本篇針對其成因, 分為以下三類學生來討論: 一、資源班學生 二、學習能力低,但不到資源班 三、單純學習動機不足 (限於思...

我的翻轉進行式10 ──弱勢學生的協助策略(資源班學生篇)

我的翻轉進行式10 ──弱勢學生的協助策略(資源班學生篇)

所謂弱勢學生有兩種,

一是學習能力不足,

一是學習動機不足。

前者還可分為資源班學生,

以及學習低成就學生。

因此本篇針對其成因,

分為以下三類學生來討論:

一、資源班學生

二、學習能力低,但不到資源班

三、單純學習動機不足

(限於思路整理,預計分為兩篇完成)

不論學生程度好壞,

教師都應該對每位學生進行分析評估(如同特教IEP一樣),

才能進行所謂的拔尖扶弱,

協助孩子往更高層次發展。

因此我習慣利用SWOT模式,

評估其切入點,

以擬定相關支持策略。

一、資源班學生

近兩屆班上都有資源班學生,

上屆兩位都是學障學生,

所以類型比較一致,

其分析內容如下:

學生編號

學習能力

表達能力

家庭支持

同儕支持

努力動機

學生A

學障

(學習能力低弱)

略顯畏縮

正常

正常

略嫌畏縮

學生B

學障

(學習能力低弱)

大方,不怕羞

正常

良好

積極

由上表可知,

兩人都屬於學習能力低落的學生,

家庭支持力量也都足夠,

但由於學生B的同儕關係良好,

所以以新生入學後的表現來看,

學生B呈現較穩定的狀態。

(因為有同學照顧,比較不會丟三落四。

在學習上也比較有人協助其完成)

學生A則屬於人肉鹹鹹型的孩子,

作業經常缺交或未完成;

(因為沒有同學協助,家長只能就知道的項目協助)

當被留下補完時,又容易落跑。

(因為國小老師過度權威,使其採取躲避狀態)

因此我先把學生B的小幫手找齊,

並訓練他如實記錄聯絡簿的習慣,

讓他可以透過同儕、家長的協助,

完成大多數的工作,

我就可以專注處理學生A的狀況了。

初始時,學生A的心理因素影響他的投入動機,

所以我努力卸下他的防衛機制,

此點我先緊迫盯人,

確認他放學會留下來補完基礎工作。

其次是減量化他的課程,

我發現該生在閱讀時,

亦有錯讀、漏讀、跳讀的狀況,

所以指導他用手念讀的方式。

有時我也會示範念讀,

或是給予其注音版課文,

(將課文貼到WORD,利用注音字型印出,

還可以放大字體,減少念讀的錯誤率)

協助他透過看、聽、念的多方學習,

增加課文理解的程度。

因為每課只要花一兩天盯一下,

配合關鍵提問,

等於是幫孩子提早預習。

也協助他比同學提早進入該課,

讓他可以提升小組內參與程度。

加上此屆的學生真是太團結了,

所以兩位學生幾乎是快樂的過完三年時光,

甚少讓我擔心他們的學習狀況。

(很大的主因是隨著歲月流逝,許多記憶也流逝了)

本屆學生就比上屆富有挑戰性了,

但因為學習狀況落差太大,

所以學生C與學生E我多是個別指導,

減少他們在組內當客人的機會。

此外在發表時,

多讓他們處理檢索與個人省思的問題,

以強化他們的成功經驗。

至於學生D在狀況穩定後,

偶爾會讓他參與小組討論,

試著讓他融入群體當中。

其分析如下:

學生編號

學習能力

表達能力

家庭支持

同儕支持

努力動機

學生C

輕度智障

(閱讀障礙)

發音困難

正常

正常

積極努力

學生D

學障、後改判輕度智障

(學習能力低弱)

正常,但怯懦

缺乏

稍差

消極

學生E

非語文類學障、

類亞斯伯格(記憶力好,但無推論能力)

說話正常,但沒有邏輯

正常

匱乏

積極努力

學生C在閱讀、說話上,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所以我採取和上屆學生B的指導策略,

給予注音版課文、領讀等額外補教活動,

藉由多碼學習模式(視、聽、口說),

強化他的學習成效。

加上該生家庭支持系統強,

個人亦屬於努力類型,

在小組討論中就會努力融入運作模式。

在發表時我就會給予兩類型的問題,

一是檢索訊息,一是個人省思。

前者主要訓練他找尋課文核心,

後者再連結課文與生命的經驗,

深度也許不足,但至少可以建立他在課堂上的成功經驗。

學生D則讓我花費不少心力,

既無家庭支持,又無學習動機,

此正是許多老師抱怨(放棄)的主要類型。

再蒐集背景資料時,

該生的國小同學說其在國小就已習慣用逃避來解決困難,

加上國小的老師對其也是放生模式,

所以只要一有壓力,

他便會開始缺曠課。

於是我便逐步追殺其問題點,

讓該生知道我會在意他的學習表現。

待其發生缺曠課狀況後,

我便馬上家訪和學生家長約定好,

後續的處遇模式,

讓家長也感受到壓力,

進而一同和我協助該生改變學習習慣。

我便改採「亮點累積」模式,

只要他一進步,

便讚美他的進步,

並且讓他知道,只要有做事,一切沒事。

一旦逃避,下場一定不好。

讓正向的連結越來越多,

自然可以累積另一種學習習慣。

除此之外,該生在資源班也遇到一位重要同儕,

可以每天和他一起來學校,

這樣的多方協助後,

該生現在也可以在台上說出自己的想法了。

因為一旦嚐到學習的回饋美味,

他就會一直努力去爭取學習的成功。

學生E則是另一個費心的類型,

由於外顯的怪異行為太多,

導致其人際關係一直不好,

直到現在同儕支持的力量還進步來,

只能從其個人優勢──背誦來著手。

該生在記憶項目頗有心得,

但卻缺乏推論能力,

在文意理解上甚差。

更重要的是因為文意理解差,

所以他也無法從旁人表情、語氣了解情緒與言外之意。

因此我首先訓練他的檢索能力,

讓他知道如何找到核心概念,

再從核心概念去推論作者的想法。

雖然還無法建立他的自學模式,

但至少透過提問引導,

他已可以掌握大半文章關鍵。

此後便讓他去思考個人省思發表的內容,

讓他自己組織想法。

整體而言,

資源班學生程度與困境不一,

所以無法一概而論。

當他進入到翻轉課程中,

其學習任務更是需要教學者仔細安排。

不可以貿然進入到小組運作模式中,

要不然會讓學習者與指導者都感到挫折。

其次是自學的任務需要替他們切割的細小些,

因此我多讓他們學習到該課的最低標內容(授課者評估狀況),

如果有機會再往上加。

但是一定會讓他們說說自己的想法,

讓他們習慣思考與發表的模式

(相信我,他們過去多是不太思考,更不發表的礦物型學生)。

延伸閱讀

沈政傑 沈政傑

沈政傑

雲林縣古坑鄉樟湖生態中小學班導師

不務正業的國文老師,自然組出身,卻選擇國文系為棲身之處;從事國文教學,卻又研究經學文字,只為了走自己想走的路。秉持著教育是使人向善、向上精神,試圖建立客製化的教學模式。 教育無他,惟愛與榜樣而已;教育無他,惟愛與碎碎念而已。 2016年起,開始山居歲月,嘗試另一種教育的可能。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