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是教學的地方?還是學習的場域?──兼論台灣補習班的教育角色

之前念高中的兒子,拿著補習班的宣傳單告訴我,他想去報名數學家教班。我有點訝異,雖然,他念的不是建中,但也是所謂的台北明星高中,學校成績也在前幾名,為何還需要補習?他的理由很簡單,同學都去了,而且老師認為他們都是資優生,上課只是提醒一些觀念,沒有教...

shutterstock

shutterstock

之前念高中的兒子,拿著補習班的宣傳單告訴我,他想去報名數學家教班。我有點訝異,雖然,他念的不是建中,但也是所謂的台北明星高中,學校成績也在前幾名,為何還需要補習?

他的理由很簡單,同學都去了,而且老師認為他們都是資優生,上課只是提醒一些觀念,沒有教他們解題技巧或深入練習,考試的時候很吃虧!雖然我個人不是很贊成學校外的補習班做法,但是還是讓他去了,偶而太晚了,還去補習班門口接他。

在台灣,大概只有某些經濟狀況不佳、偏鄉地區的學生或家裡可以教導小孩的,沒有機會進補習班。幾乎很少學生沒有上補習班的經驗。在我那個年代,去補習的大都是跟不上學習進度的學生。幾次,我在補習班門口等兒子,看到的都是背著名校(不乏建中、北一女、附中)書包的學生。我們教育部官員或是這些名校校長、老師知不知道這些現象?我想應該知道。在學校上完八、九個小時的課後,又是那種動機與學習熱情,讓這些疲憊的小孩又進入一場場的學習競爭場域?

很奇怪的,去補習後,我兒子數學成績進步了,對數學也充滿信心。之前,常常愁眉苦臉的,到了十二點還在做數學作業。補習似乎發揮了功能,幫忙解開他很多不懂的數學難題。我只是奇怪,學校老師為什麼做不到?補習班在台灣似乎扮演了一個很重要的教學與學習角色!

在十幾年前教改啓動時,改革者及教育主管,信誓旦旦認為補習班要沒落了。但是十幾年過後,上補習班的人口結構改變了,從學習較弱的學生變成名校的資優生。倒底原因為何呢?

我一直認為台灣的教育體制非常奇特,學校扮演教學的角色,補習班或家教班扮演幫助學生學習的角色。也就是說,老師在學校依照規定的進度把課程教完,至於學生真正的學習,可能得回到家裡(或去補習班、家教班)才能完成。

學校老師的責任是趕進度,把課綱或教材內容教完,以教學為導向,而進度的掌握,則以上課有反應的學生或以大部份老師的認知為標準;而補習班則針對學生不瞭解的或需練習的部份,予以強化或不斷灌輸考試技巧,達到學習的目標或考高分的目標。我兒子告訴我,補習班通常幫他們整理、複習或猜題!

我個人一直在問自己,到底學校是“教學”的地方還是“學習”的場域?我們很多教育專家或一些教育專書,一直提到芬蘭或北歐的教育典範,不斷強調學校是“學習”的場所,讓學生“學會”才是老師的責任,而不是“教完”課程。如果只是教完課程,學習完成的責任在學生(或家長、補習班)身上;如果學校有責任“教會”學生,則老師就要承擔學生學習成敗的責任,老師的壓力太大了吧!還是讓補習班或家教班繼續存在吧!

雖然,我個人對於某些補習班以危機手段或恐嚇策略來招生,非常不以為然。但是,面對正規教育體制中的“教完”及“趕進度”的教育操作方式,台灣的補習班確實扮演不小的學習與輔導責任。在此,與教育改革者、教育主管當局或家長分享一下:如果希望補習班漸漸式微,除了寄望少子化、除了寄望免試或降低入學門檻外,最好的方法是:讓學校真正負起學生學習的責任──”讓學生學會,而不是教完!“

別在下課後,讓補習班或家教班收割學生學習的成效!

 


*【補習熱】孩子該補習嗎?什麼時候補?補習熱反映什麼問題?看更多:

延伸閱讀

陳超明 陳超明

陳超明

雙語教育研究與教育訓練中心執行長

前政大外語學院院長、現任致理科大講座教授、雙語教育研究與教育訓練中心執行長,在台東、高雄等地偏鄉學校推動新式英文教學法,並於全省5個縣市推動國小、國中、高中的雙語教育,此外,也協助多所大學進行EMI(全英語授課)計畫。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