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幼保界首本特教雜誌 總編輯:盼孩子懂接納不同、欣賞差異

「孩子們就像繪畫的顏料,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顏色。聚在幼兒園時,就像是色彩繽紛的調色盤。我們希望讓每個孩子,都能閃耀著自己特有的光彩。」

▲ 日本史上第一本、專為學齡前特殊兒設計的雜誌季刊《PriPri Palette》總編輯源嶋彩香。照片提供/世界文化Wonder Create

▲ 日本史上第一本、專為學齡前特殊兒設計的雜誌季刊《PriPri Palette》總編輯源嶋彩香。照片提供/世界文化Wonder Create

日本史上第一本、專為學齡前特殊兒設計的雜誌季刊《PriPri Palette》,今年3月剛創刊,就創下一週內售罄、緊急再版增印的佳績。《親子天下》越洋專訪源嶋彩香總編輯,深入了解《PriPri Palette》的發行初心。

【2021教育年會】實踐 SDGs 培養改變世界的行動者 預先報名中

「孩子們就像繪畫的顏料,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顏色。聚在幼兒園時,就像是色彩繽紛的調色盤。我們希望讓每個孩子,都能閃耀著自己特有的光彩。」

今年3月,日本幼兒保育界出現了史上第一本、專為學齡前特殊兒教育量身規劃的雜誌季刊《PriPri Palette》,雜誌標題作出了如此註解。

《PriPri Palette》不同於日本其他「特教出版品」給人的嚴肅感,採用活潑可愛的風格,簡單易懂的呈現方式,拆解教育現場中老師們最感棘手的特殊兒各項課題。這本看似屬於小眾市場的教育雜誌,創刊號還沒正式上市,就已經在日本亞馬遜網路書店被預約一空,開賣1週即緊急再版增印,熱銷程度堪稱出版業界異數。

許多幼教老師在網路上反饋「可以補充新知,太好了」、「這麼好的雜誌,為什麼現在才出版呢?」也有不少特殊兒家長大力支持,「讓老公讀過後,他終於也能理解孩子了!」

「特殊兒不是『問題兒』、『頭痛人物』,最感到困擾的其實是孩子自己。

不同於日本其他「特教出版品」,《PriPri Palette》採用活潑可愛的風格,每期雜誌都用一種動物做為封面,代表著不同個性的孩子。源嶋彩香提供

▲ 不同於日本其他「特教出版品」,《PriPri Palette》採用活潑可愛的風格,每期雜誌都用一種動物做為封面,代表著不同個性的孩子。

照片提供/世界文化Wonder Create

《PriPri Palette》源嶋彩香總編輯,在接受《親子天下》越洋專訪時指出,過去大家習慣去「改變這些特殊的孩子,讓他們能和大家一樣」,但其實每個孩子都不一樣,「我們該想的是,如何去幫助這些不同個性、氣質的孩子,讓他們能發揮自己的特點」。

除了介紹教育現場的成功案例、幼保界最新資訊,《PriPri Palette》也提供老師們「明天馬上就能派上用場」的解方。在雜誌閱讀人口大幅下降的日本社會,這本新雜誌為何引發讀者共鳴、甚至帶來溫暖療癒?從以下源嶋彩香總編輯的專訪中,必能領略一二。

Q:「PriPri Palette」是一本怎麼樣的雜誌? 

A:我們以幼兒園老師為主要對象,也適合家長、早期療育機構人員閱讀。主要內容分為5大類:特殊兒的特質理解、園內的支援對策、融合教育、給家長的協助、國小升學銜接等。 

我們所謂的特殊兒,包括過動症(ADHD)、自閉症(ASD)等等有發展障礙的孩子,也包含未經過正式診斷判定的孩子,例如適應困難、不太能順利融入幼兒園的孩子等。每季一本雜誌,都用一種動物做為封面,代表著不同個性的孩子。活潑的封面設計,甚至吸引一些沒有小孩的讀者,幼保圈外的人也是我們訊息傳播的對象。 

Q:雜誌出版品市場正在萎縮,為什麼在這樣的時機點,還要創辦新雜誌? 

A:根據2012年文部科學省(相當於教育部)調查,一般小學的常態班學生中,有特殊兒傾向的學生比例為6.5%,這還不包括特教班、特教學校的人數。因此,特殊兒的實際比例會更高。我們另一本已創刊20年、以幼兒教育為主軸的月刊雜誌「PriPri 」,從2007年起開設特殊兒專欄,原本只有黑白兩頁,之後每年篇幅愈做愈大,2018年甚至出了單行本,到現在仍在販售,顯見市場需求。

從2018年到現在,包括種族歧視、LGBTQ(同性戀、雙性戀或跨性別族群)等議題受到重視,多元融合的趨勢明顯,我們對特殊兒的觀念已經不再是去「改變」他們,而是想要讓這些有著不同個性、氣質的孩子都能夠各自發揮,所以我們以更正面的態度,來規劃這本雜誌。 

我們也發現,很多老師對特殊兒深感困擾,卻沒想過孩子可能是發展上有困擾,大家對於特殊兒的理解還不夠,我們希望能改變這樣的情況。

Q:「PriPri Palette」如何協助幼教老師?

A:我們曾採訪調查「幼教老師的理想與現實」,過濾出幾個老師們最常遇到的考驗。

例如,一遇到班上有容易情緒激動的孩子,光是要穩定他們都很不容易了,根本沒空去想「如何讓每個人都自由適性地成長」。有時老師也想要好好理解某個孩子,但本身沒有相關的知識或經驗,也無法像療育機構那樣提供治療。

我們每刊都提供老師「明天馬上就能派上用場」的對策或教材。例如,雜誌裡有著色圖、迷宮等,影印下來馬上就可以給孩子玩;也有一些「視覺化輔助圖卡」,以繪圖取代文字,幫助特殊兒更容易理解生活常規、表達情緒。

Q:雜誌每期都會介紹融合教育,

為什麼?

A:融合教育是最近才慢慢被認識的詞,還沒有明確定義。過去一般「統合教育」(混合班)的概念是,先將孩子分為一般生或是特殊生,班級裏會有特定比例的特殊生,希望特殊生盡可能和一般生有相同的生活作息、表現。

但採用融合教育的幼兒園基本上不是從「區分差異」開始,而是希望從一般生到特殊生、外國學生,或身體障礙的孩子,都能活潑愉快地在園內活動。為了達成這樣的目標,園方會在許多活動上加入巧思調整。例如運動會時,不比賽跑步,因為過於勝負分明,改為坐在充氣球上的彈跳賽跑,大家都可以玩得很開心。同樣的活動,經過老師們事前的細微安排,就有可能發揮「融合教育」的效果,讓每個孩子都能有成就感。

Q:

您認為融合教育該如何實踐? 

A:當課堂上有狀況,老師需特別引導特殊兒時,孩子看著老師的處理方式,會想著「下次換我遇到這樣的同學,用跟老師一樣的處理方式,應該就會有用吧!」因此,就算課程被打斷停止了5分鐘,但其實孩子們得到不同的學習。

有一次我在幼兒園裡和孩子們一起吃中餐。同桌有一位小男孩,因有語言障礙,不太能說話。坐他隔壁的孩子好像說了什麼激怒他,小男孩突然動口咬了對方。被咬的孩子竟然沒有和小男孩吵架反擊,反而說:「對不起,我剛剛那樣說讓你不開心吧?」其他的孩子們也沒人向老師告狀或指責小男孩,午餐依然平和順利地進行。

我想,這應該是因為所有的孩子都理解這小男孩無法說話,動口咬人成為他在突發狀況下,表達情緒的唯一方式,他並不是故意使壞傷人。這樣的理解態度,已經滲透進入每個孩子內心,讓我非常驚訝。 

又如,孩子們在玩一種類似大風吹的遊戲時,我看到有個孩子自己必須趕快跑,卻毫不遲疑地抓起隔壁特殊兒的手一起跑。這不是因為被老師交代「你要照顧他」而做,是非常發自內心地,自然地想要幫助同伴一起跑。

在這些孩子身上,我看到他們不知不覺中就能接納他人的不同,尊重他人的存在,在遇到某些狀況時,就能立即行動協助他人這樣的態度並不是靠著在課堂上的說教就能夠培養建立的,老師的身教更能夠為孩子帶來正面的影響。

Q:您認為未來的社會,是否更需要懂得與特殊兒接觸相處的方式?

A:學習與特殊兒相處的正確方法當然很重要,但我想,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學會擁有一顆寬容的心,能夠接納多元、不同。

特殊的孩子常會被注意到他的弱點或困擾,被負面解讀。但換個角度來看,他的特殊之處可能也是強項。例如只專注在自己世界的孩子,也許能深入鑽研學問;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有可能擁有同時多工的能力。

我們不要只關注這些孩子和大家有什麼不一樣哪裡不好,而是去注意每個人都有很棒的地方,如果每一個人都能夠去欣賞別人的長處,會社會帶來很好的影響。

加入翻轉電子報 最新資訊不漏接

我要訂閱:https://cplink.co/OR1AwoDv

延伸閱讀

施逸筠 施逸筠

施逸筠

親子天下記者

親子天下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