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加劇教育不平等 劉安婷:讓老師成為孩子的學習教練

全台因疫情警戒升級,自5月18日突發停課親師生三方被迫快速啟動遠距教學。歷經「史上最長的暑假」後,9月1日學校大門終於再度敞開,實體開學迎接新學期到來。然而,在超過100天的線上學習之後,所有老師最擔心的便是遠距學習恐加深學生的學力落差。

▲ 為台灣而教(TFT)董事長劉安婷。黃建賓攝

▲ 為台灣而教(TFT)董事長劉安婷。黃建賓攝

本文重點摘要

2022教育年會|為幸福而教 報名請點此

疫情的爆發促使教師快速上手遠距教學,另一方面也加劇了既存的城鄉學力差距,為台灣而教(TFT)董事長劉安婷在《親子天下Podcast》中分享,科技融入教學的混成模式將成必然,第一線教師的增能與心態轉換也成了當今教學現場值得關注的焦點。

全台因疫情警戒升級,自5月18日突發停課親師生三方被迫快速啟動遠距教學。歷經「史上最長的暑假」後,9月1日學校大門終於再度敞開,實體開學迎接新學期到來。然而,在超過100天的線上學習之後,所有老師最擔心的便是遠距學習恐加深學生的學力落差。

親子天下總編輯陳雅慧在《親子天下Podcast》中分享,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世界銀行調查142個國家,發現約只有1/3國家已開始評估中小學生的學習滑落的狀況,並且規劃補救教學,而這些國家大多皆為高所得國家。大多數的低收入國家呢?仍為在為學童們備妥乾淨的水、足夠口罩等健康安全防措施努力。國際上面臨的情況,開學在即的台灣也遭遇相同挑戰,為台灣而教 Teach for Taiwan 董事長劉安婷認為,教育不平等議題早已存在,疫情的出現更加深了不平等的差距,教師如何因應與轉型,也值得探討。

疫情下的教學,教師需發揮領導思維與能力

對弱勢家庭而言,家長因各種因素無法顧及孩子時,老師是孩子的支持角色,學校是孩子的避風港,除了能提供學習資源,甚至是孩子解決三餐、免於飢餓的安全環境。停課後,原本相對穩固的支持重心,轉換成以家長的薄弱力量為主時,更是偏鄉孩子身心健康的挑戰。

面對遠距教學如何維持孩子學習效果,不僅是偏鄉老師要面臨教學動能的轉變,劉安婷強調,第一線教師都需考慮「領導思維和能力」的重要性。領導力,並非名片上的頭銜,如何在面對危難時能發現問題,透過積極、正面態度開展具體行動,尋找適合資源創造新的可能,是所有教師面對疫情時代的課堂風景能思考的面向。以 TFT 而言,在得知停課時利用最短時間募得款項,首先幫助弱勢家庭解決數位硬體落差,與現場教師和家長協力關心孩童學習狀況就是策略之一。

線上線下整合策略成趨勢

疫情突如其來爆發,教學現場也宛如歷經一場地震,從實體教學轉為線上遠距,雖然拉大了孩子的學力差距,卻也讓劉安婷開始思考,若遠距或線上教學往後將成為教師的教學輔助,或許「教師轉型」及「科技混成教學」將是疫情過後值得關注的焦點。

「假設我們把部份知識傳授轉移到科技上,老師不用花過多力氣講課,就能有更多心力關注孩子的需求,成為孩子的學習教練,陪伴孩子,做出差異化或個別化教學。如果有機會發揮科技混成模式教學成效,那麼遠距或科技融入教學,並不一定加深學力落差的鴻溝。」劉安婷表示,線上與線下融合的有效教學策略,是教師們未來必定要掌握與摸索的路徑。她舉例,即使疫情過後,新加坡仍決定約每兩週進行至少一天遠距教學,若科技混成教學是教育工作型態的未來趨勢,親師生就須不斷透過實戰摸索與討論來熟悉。

尋找轉型路上的夥伴,創造教師社群連結

前英國首相邱吉爾曾說不要浪費一個好的危機,疫情加速了教師角色轉變的重要性與可能性,更值得老師們探討如何透過科技的協助,讓老師能更專注於只有『人』能發揮的獨特價值。劉安婷說,除了透過科技混成模式與差異化教學最大化教師角色,老師們也能將自己融入社群中,再次重新與學校、與同事、與孩子連結。「彼此有支持力量的社群不容小覷,除了能讓自己知道不孤單,跨國社群中他國的老師們比台灣早經歷教師轉型,或許老師們能在當中感受到一種安慰——有一群人跟著你一起努力,在尋找新的教學方法和創造成功的經驗。」

彼此激勵、支持、學習,台灣的遠距教學雖相較他國晚了一年起步,卻因此更能借鏡他國的經驗,轉化成增能的動力,持續在科技混成教學與教師轉型的路上走得更穩、更長。

收聽本集 Podcast 完整內容:EP.16【總編輯會客室】

>>更多詳細內容,免費訂閱收聽

>>節目許願池,歡迎一起來許願

延伸閱讀

林靖軒 林靖軒

林靖軒

親子天下

親子天下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