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成學習是什麼?3種好上手的線上線下混成學習教室

混成學習、混成教學,是疫後的教育新型態,究竟什麼是混成學習?除了線上和實體的混合,還能搭配時間與空間,透過不同工具或策略,達到學習最佳化。本文提供3個混成教學方法、相關設備與工具運用,並提醒2個混成學習挑戰。

開學前,桃園百吉國小模擬測試教室內也採用線上教學的情景。記者黃建賓攝

開學前,桃園百吉國小模擬測試教室內也採用線上教學的情景。記者黃建賓攝

本文重點摘要

開學前兩週,高雄市四維國小老師林俞君在校內展開實驗,找來老師們的小孩當起課堂上的學生,另外與幾位小琉球全德國小學生共同上了兩天特別的「線上線下混成數學課」,教室內架起筆電、螢幕與視訊鏡頭,搭配大型觸控螢幕,她讓兩邊原本不相識的學生透過鏡頭互相介紹,並且設計撲克牌的數感遊戲,線上分組互動討論,第一次這樣上課的孩子們紛紛感覺相當新鮮。

台灣的中小學老師們今年五月中停課後,在最短的時間內啟動線上教學,但這僅代表了老師和學生能「連上線教學」,如何能讓學生獲得更有效的學習,或因應疫情變化,隨時做好實體與遠距的切換,確保學生都能「不停學」,是接下來必須思考的課題。這也讓「混成學習」(Blended Learning)成為疫後的教育關鍵字。

「以前沒有想過可以這樣教,設備花一天的混亂就可以搞定,重點在教學方式上得重新思考。」原本就擅長資訊融入教學的林俞君說,全部遠距教學對多數老師已逐漸上手,進一步思考,假如開學後有學生無法到校,若不要只是單純看影片,還能維持與班上同學之間的互動,還有什麼樣的可能性。只見課堂上,她在大螢幕及電腦前移動,又得隨時留意兩邊小孩的反應。「特別容易忽略不在現場的孩子,要一直提醒自己,別讓線上學生感覺自己是『教室內的客人』,」她說。

混成教學 混成學習是什麼?

所謂的混成學習(Blended Learning),是為了達成學習最佳化目的,搭配時間與空間條件,混合各種合適的教學策略或工具,來進行教與學。「科技融入」是近年常見的形式。

面對疫後重返校園的學習場景,不少老師在體驗過遠距教學的優點後,也期望將線上評量、數位平台及工具的使用,應用在實體課堂中。專長遊戲化教學的國立台灣科技大學教授侯惠澤表示,如何讓不同的教學模式發揮優勢,相互搭配,甚至開學後繼續應用在課堂,啟動孩子的學習動機,是開啟混成學習的新契機。

老師們紛紛意識到,線上教學無法取代實體面對面的教學,而完全的線上同步教學(如:直播、同步視訊)容易影響視力、學生專注力低落;完全的非同步教學(如:觀看預錄影片、教材檔案與作業練習)更考驗自律與自學的動機,也難有師生直接的互動與交流。

他帶領團隊在暑期辦理多場線上研習,教導老師們如何運用線上「同步」與「非同步」的混成方案,結合遊戲化的設計概念,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即便回到實體課堂,他認為,混成學習也可以是「實體」與「線上同步」、「線上非同步」的混成。

以下綜整學界和現場老師的建議,老師開學後可在教室內嘗試的三種混成學習方向,另外提供給老師的能在課堂活用的教學資源下載

混成教學 形式1:實體教學+虛擬分組,遠距做到小組合作

日本聖瑪麗國際學校學習總監陳巧茵舉例,以香港及日本復課後的經驗來看,就算學生都回到教室上課,為了拉開適當的社交距離,轉頭和隔壁同學討論的景象不再,老師會在實體課堂,採取線上的分組討論功能(可參考:混成教學的分組建議與班級經營)。

過去曾在KIST實驗教育機構中推行「混成、混齡學習」的新北市龍埔國小教師施信源也建議,可以從最基本的運用數位平台登入、成班、派任務、看影片、做線上題目等開始,讓孩子搭配課本、習作,進行個人化的混成學習。再來,也可應用Google的共享文件、表單等,搭配視訊會議討論、分組活動等,進行主題式的混成學習創作。

混成教學 形式2:實體教學+數位影片或軟體,減少單向講述時間

在實體與線上同步、非同步搭配上,侯惠澤建議,應該依據學科特質、教學工具與目標,考量不同形式的混成,才能達到學習最佳化。他舉例,課前老師可以預錄短影片預告學生下次同步線上課的內容,並將課程內容的核心概念在影片中簡述。另可提供補充的電子書連結、相關教學影片與網站連結在非同步平台上,供學生累積先備知識,到了實體課堂,便能進行更有效率的討論學習。

另外,在正式課程無論實體還是線上,老師都應該減少單向講述時間,控制在十五分鐘內,並佐以即時提問互動(如: 線上運用Pear Deck、Google Form、Kahoot!),來檢核學生理解程度,隨後可再搭配十至二十分鐘的同步分組活動討論(如:線上可運用Jamboard、Miro等白板工具進行分組協作探究任務)。

他提醒,學生課堂上的共創任務,也可在課後繼續延伸,搭配非同步學習平台(如:Google Classroom、Facebook Group、Moodle等),進行作品精緻化與同儕互評等,等到下一次課堂時間,再進行同步口頭分享,藉此從線上到線下,持續保有學生的學習動機。可參考侯惠澤教授的遊戲式混成教學示範。 

混成教學 形式3:實體教學+線上教學,全員未到齊的解方

疫情的變化難測,加上變種病毒隨伺在後,老師得隨時預備好學生未必能在教室全員到齊的可能。一種方式是將課堂教學同步錄影,作為學生補課或重新溫習的教材;另一種是創造同時可以讓線上線下學生一同學習的環境。

在中原大學華語文教學中心採取混成教學的老師連育仁指出,中小學教室的設備可能沒有大學完善,但其實有電腦、麥克風,搭配可追蹤人物移動的追焦腳架與鏡頭,以及可投影或分享畫面的螢幕,這樣就可以達到實體與線上學生同步上課的效果。軟體方面,常用的Google Meet,或是相關簡報、出版社提供的數位教材,都能滿足教學需求。施信源老師也曾示範用「3機」就地取材打造混合學習教室

他也分享「4321」混成心法。首先,要做到眼睛看得到、耳朵聽得到、手部常點選、肢體有互動感,讓學生的四感打開;再來則是每三分鐘就要創造互動,比如點名、搶答等;然後進一步做到雙向互動,「老師不要呆呆的自己講課,可以開放小組討論,或是利用聊天室功能,增加互動機會。」他更提醒,若採混成教學,針對不同形式的學生要有公平的回饋非常重要,執行方式可參考連育仁的線上實體複合式教室

混成學習 挑戰1:學生要從被「餵知識」變自己獵食

「未來是否可以讓學生自行選擇要實體或是線上上課?」早期推動台灣數位教學的先驅之一、曾負責台大數位學習平台建置的前副教務長岳修平指出,混成學習的核心是要思考如何讓學生打破時間、空間、班級或年級,不受單一學習路徑和學習速度限制的學習方式。她曾在課堂上請學生兩週不要到學校,自行選擇一個和課程相關的線上課程學習,結果,大部分學生都不知該如何選擇,或做更多的自我探索。

「長久以來,大部分孩子是『求餵食』的學習模式,希望老師告訴他們該學什麼、考試要考哪裡;但現在要培養學生『打獵』的精神,要有能力自己覓食,」岳修平直言,包括教育制度的鬆綁、軟硬體基礎建設的建置、老師和學生的思維都必須改變,台灣距離自主混成學習之路,還有一段漫長的距離。 

混成學習 挑戰2:混成關鍵不是工具而是教學方法

「現在大家談的多半聚焦教學形式上的混合,真正混成學習的精神在於,教學內容要能配合孩子不同的程度、學習風格,達到差異化教學。」施信源提醒,各種的混成學習不必拘泥在特定方式、形式或模組,教學最終還是得回到如何讓孩子確實有學習的成效、溫暖的關懷與良好的親師生關係,而數位教學不論遠距或實體進行,運用得宜,都可以讓教室創造出不一樣的風景。

混成教學步驟、教學工具相關推薦

延伸閱讀

邱紹雯 邱紹雯

邱紹雯

親子天下記者

媒體中心與翻轉教育網站主編,擁有一對可愛女兒,同時也是一個童心未泯、想陪孩子一起重新長大的大人。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