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機會,台大校長管中閔專訪:讓變動成為時代的鼓勵

▲ 台大校長管中閔(圖上排中)在疫情停課期間,接受台大學生視訊專訪。高季芃提供

▲ 台大校長管中閔(圖上排中)在疫情停課期間,接受台大學生視訊專訪。高季芃提供

新一波 Covid-19 疫情,讓台灣晚了世界一年,仍宣布全面停止實體授課,教育現場被逼著全面數位轉型,過去授課「含水量」太高的老師正被學生「快轉」檢視著。面對持續變動且未知的大環境,台大校長管中閔特別期勉年輕人、尤其台大生,不要害怕選困難的路走,與其整日坐困愁城,不如抓住疫情大洗牌的機會,成為創新的力量。

>>【在家停課不停學】停課關鍵問答,線上學習親師生指南

5月28日,台大校長管中閔獨自在管理學院辦公室接受台大學生新聞寫作專題作業的遠距專訪。所有人的接觸只限於電腦螢幕上的分隔畫面,但所有人的聲音在彼此的耳中被聽得很清楚,面部表情透過鏡頭也鉅細靡遺,讓人很親近又很有距離。管中閔面對學生,這樣又近又遠的關係,很放鬆地講了很多心內話。

他鼓勵台大的學生,要有勇氣走不一樣、有點困難的路,譬如:做別人都沒有想過的事情,投入社會企業等等。「因為這個社會不缺乖的學生,台大需要野一點的學生。」他認為這些不乖和困難的選擇,是讓社會變得創新多元的關鍵。

管中閔上任後,推動了未來大學計畫,而疫情一來,竟加速讓很多原本預計兩、三年後才會發生的事情,一下子全部上場?譬如教學的全面數位轉型。

「台大大一生有大約13~15%休學,大二生有10%左右申請轉系,這麼多優秀的學生找不到方向,未來大學計畫希望找回學生學習的初心。」管中閔說。他最希望有機會和學生深夜對話,從自己年輕時耍廢的經驗出發,鼓勵學生找到自己的路、做自己的選擇。他鼓勵學生,抓住疫情這個大洗牌的機會,讓變動變成時代的鼓勵。以下是專訪內容:

Q1:五月中新一波 Covid-19 疫情的到來,讓台灣雖然晚了世界一年,最終還是宣布全面停止實體授課。台灣教育一下子全面數位轉型,這對台大帶來什麼立即的衝擊?

第一個影響是,它讓我們本來要做的事情,原本覺得還需要兩年、三年、五年,才會慢慢演變出來的,但現在都被強迫立刻上線了。最簡單的一個例子,就是遠距教學。現在的遠距教學,在我看來還是一個很初期的階段。很多老師就是原來上什麼內容,現在只是把他錄起來,或者用線上直播的方式去做,沒有做到根本上的改變。

但疫情若持續,必然就會迫使很多老師,開始要用很多不同的方法來教自己的課。因為線上上課跟實體授課,從課程的內容到教法,一定要有很多的不同。

我知道很多現在的講課的課程錄起來放,很多同學都是用1.5倍,或2倍的速度在看,對不對?這反應老師上課實在講話太慢了,還有內容中的水分太多。線上上課還有一個好處,因為這個東西同學太容易存下來,這個水分太多的課程哦,這將來都是留有無可辯駁的鐵證在那裡(笑)

Q2:疫情迫使所有理所當然的事情發生變動。校長覺得年輕人該如何面對大環境的變動?

我相信很多年輕人會想要穩定。但是這個疫情是用各種方法在衝擊,他帶來社會的變動。所以換句話說,今天求穩定,你未必有穩定。可是相反的話,就是社會越變動,你越有想法的越容易出頭。就是因為,因為很穩定的時代的話,所有東西都放在特定的位置上,你在中間要找到一個地方鑽出頭來,其實是很困難的。像去年我就注意到,有些餐廳撐不下去。但為什麼有的餐廳做得出比以前高2、3倍的生意?就是他找到他的模式。他生意其實做得更好,因為他掌握到那個技能。

越變動的時代,我覺得正好是鼓勵。現在就是願意去變動的學生的一個好時機,這也是他們有機會的那一個 window

這個 window,如果時機一過,那個門一關,搞不好機會又會開始變少了。

Q3:疫情是這個時代一個很大的變化因素,面對疫情,校長覺得跟您上任後推動的未來大學有甚麼樣的關聯性?

疫情第一個就把教室邊界打破了,對不對?老師在家裡錄影直播的時候,他可能上身穿襯衫,下身穿睡褲,事實上我有一個學生在美國教書,他線上教學第一堂課,請學生穿適當的服裝,因為有的學生聽一聽站起來,幾乎要把他嚇死了!所以說疫情首先就打破教室的界線了。回到未來大學,我們要改的很多其實是制度結構,而不是蓋大樓的問題。

Q4:未來大學和現在的大學有什麼不同?為什麼要改變?

未來大學的基本概念是「以學習者為中心」,也就是希望讓學習者願意學習。其實多數人都喜歡學新東西的,因為某些制度、環境,或者人為的因素,學習的初心就被扼殺掉了。過去很多媒體在報導,什麼休、退學海嘯啊,我們學校過去幾年大一的休學比例,大概在13%~15%,這比例是很可觀的哦。申請轉系的比例,大概都至少10%,但這10%絕對是低估。

另外,幾年前還有做過一個新生調查,發現同學進了台大,一般人認為是台灣最好的地方,還有大概有38%的人方向不明確!大家看看這數字就會覺得很可怕。所以,找回學習的初心,找回學習的動機,然後樂於去學習,這是我們很希望做到的。

未來大學有幾個項目,預期秋天就可以開始了。有叫做院學士、校學士的,做法和其他不分系不太一樣,另外也有 gap year 的設計,就是希望讓學生有機會可以出去(探索)一、兩年,再回學校。

Q5:未來大學實施在即,但大多數同學完全沒聽過或是幾乎不了解。這對於學校在推動上會不會成為阻力?

如果今天你問多數同學都說,哇我完全了解未來大學,這我才嚇到哩。今天學校任何一個東西,我想90%以上的學生都不知道學校曾經要做什麼東西,除非等到事到臨頭的時候,或是他真的接觸到的時候,才會知道。因為同學基本上不會看學校任何的公告,對不對?所以這事情他不知道是正常。

Q6:校長為甚麼會想要推動未來大學呢?

2012至2013年在政府部門工作時,接觸很多二十幾歲的新創業者,那時發覺,他們關心的議題、市場,他們認為的解決方式,幾乎都跟我們不太一樣。那時我問我自己:這樣的話,我們在學校教的東西,到底符不符合現在這些年輕世代?如果符合,不可能他們講的東西我都……好像不了解、不認識。所以當了校長後,才開始推動未來大學。

而且我一開始就認為它不是一個校長領導的改變。我一直把他定位成是學校的老師、同學們,由下而上去想像未來的大學會是什麼樣子。希望是一個由下而上的運動,而不是我去定的一個格式說,這是我覺得的未來大學。

Q7:大學的經歷,帶給您什麼樣的影響?

我很多的改變都從研究所開始,嚴格講我是(在大學)走了冤枉路的人,其實真正影響我的不是在大學是研究所。在國外學校看到其他人面對學術的態度,帶給我很多影響,我發現透過學習,把不懂的東西變得非常非常懂,很快樂。研究其實是創新,透過學習累積能量,想出新的東西,很過癮!我後來做了很多東西,包括做學術研究的態度,都是在研究所(培養),不是在大學。

Q8:校長會如何鼓勵,那些和您讀大學當年一樣、不了解人生方向、感到茫然、找不到學習動機,很「廢」的學生?

很廢的學生喔,其實用公開罐頭信不可能改變他們,因為他們基本上已經把門都關起來,不會接受這個訊息。我覺得最適合的方式,是辦一個類似「夜教」、深夜大家一起聚會、聊天,這樣他們才有可能把心房放下來去聽你要講甚麼。廢了還是有機會嘛!我以前也是從高中開始廢到大學,廢了七年,還有人比我更廢嗎?若有機會和他們對話,我希望至少能影響他們,讓他可以開始自己去思考,找到自己想學什麼、哪個東西適合自己,這樣就能找到自己可能的方向。未來大學其實就是希望,大家的走法可以更多樣一點,不是一定要這麼規矩的。

Q9:最後,校長對台大學生的期許是甚麼呢?

我覺得台大學生應該還有一些別的路。畢業後進金控,聽起來很響亮、相對比較順遂,可是沒有機會找到自己更多的可能。今天所學,將來都有可能幫助你們去做某一些,不管是新創,或是某種Social enterprise(社會企業)。台大學生至少應該要有一部份的人要走 hard 的路,而不是走這種標準相對安穩的路。這是我對台大學生的期許。我希望有更多學生願意去走不一樣的路,可以開發出一些不一樣的未來。

台大應該要能夠把它更多的能量給釋放出來,而且不是兩倍、三倍的放大,是指數型的放大。這是我對台大的期望。訓練規行矩步、守本分,或者很乖的學生,不是台大的目的。我覺得台大學生應該要更野一點。乖的學生台灣不缺啊,對不對?不安於現狀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我們做學術研究是要改變、創新,其實在各行各業上多少都是這樣。

延伸閱讀

林知晴、侯宜萍、高季芃 林知晴、侯宜萍、高季芃

翻轉教育專欄作家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