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的眼淚:那些我已遺忘的對話,原來都刻在他們心上

為什麼期末體育課要讓學生寫作文、或是錄製反思小短片?透過安靜的對話,那些印象最深刻的學習有機會再次浮現,鼓勵學生也鼓勵老師。引導學生觸碰自己真心的表達,從課程設計到流程,老師可以怎麼協助。

▲寶莉老師提供

▲寶莉老師提供

學期末的體育課期末心得,我一改讓學生寫作文、繪畫或是寫短語的方式,轉而決定用錄影的方式,讓每個孩子「說說想對寶莉老師的話」,內容可以是體育課,也可以是私底下跟我的相處印象。

從108學年學校改為實驗教育課程後,雖然文化課讓學生習得很多原住民鄒族文化,立意很好,但學生一星期的體育課,卻也從兩節減少為一節課,身為體育老師,我很想留下些什麼,也想知道學生有什麼想法或建議,好的壞的都可以,如果這個時間點沒記錄下來,情感就又將被覆蓋過去,很快就會忘了。

於是,1月底的期末,連續4堂三到六年級的體育課,我決定用錄影的方式留下學生的學習回饋。錄影過程數次讓我當場落淚。拿著手機一邊拍一邊忍著不哭,有眼淚有歡笑,遠超乎我的預期。每一個孩子的影片內容我都可以寫成一篇文章,錄製的當下,覺得能在這裡當老師,真是最幸福、快樂的一件事。這裡的孩子真的好單純,好多事情都忘了,但透過學生的回顧錄影,才知道好多說過的話原來孩子都記在心裡,好多情緒,原來孩子久久未能忘懷。

 

謝謝老師出現在我生命中

和大家分享其中一個故事,她叫雅涵,六年級原民學生,住在我很喜歡的福山部落,離學校開車約20分鐘的山路車程。有時她會搭隔壁鄰居家長的便車,但大多時間是坐著外婆的小機車一路噗噗噗顛簸到學校。今年初全台灣冷到結冰的3°C,雅涵就是這樣搭摩托車凍到學校,跨下機車的她,雙腳麻痺沒知覺,眼睫毛上層都像是擦了白色眼影。

雅涵喜歡寫作,我喜歡她的真誠不虛偽文字。雅涵的功課不差,文科勝過理科,從她喜歡寫作跟閱讀能明顯看得出來她的興趣跟未來走向,選擇文組的機率應該很高,如果她能撐到念完高中的話。(看更多:總編輯與偏鄉生的交換日記:孩子,未來妳不會寂寞,寫作會是一輩子的朋友

雅涵也是很貼心跟有能力的學生,但有時情緒一上來也會很衝動。去年12月帶他們去參加排球比賽,她身為女生隊長,因為學妹沒接好球,直接在場上罵了學妹好幾句,學妹被她嚇哭。那場比賽打得亂七八糟。

下場後,她以為會換成被我罵,結果我一句責備語都沒有,我看到她因比賽成績不理想已經非常自責了,罵過學弟妹後自己也很後悔。我溫柔地跟她對話、給他空間,讓她回顧比賽過程,而不只是著眼結果。

但其實這件事我很快就忘了,因為比完賽的隔天是校運會。沒有想到事隔一個月多月的期末,當天和雅涵的對話卻成為雅涵這一學期在體育課中,感受最深的一個片段:「謝謝寶莉老師出現在我生命中」雅涵一邊哭一邊說。

我想,這也是為什麼在體育課的教學過程裡,我一直希望帶著學生透過寫作反思、學習成果和情緒流動,彼此間的衝撞相互激盪出不同思維。

這是我第一次用引導分享的方式讓學生表達心裏的聲音,對學生是另外一種學習,也有很不一樣的效果。其中也有一些教學上細緻的安排,和大家分享:

1. 安靜的空間和上課節奏。照常讓學生做操、跑操場,身體熱了,腦袋才會開。結束後,把他們帶到司令台(或一個安靜的空間),教師面對開放空間,學生只能看到老師跟背後的牆壁,減少學生有視覺上分心的機會(老師跟學生的位置很重要,這會攸關學生能否進入後面的討論氣氛)。

2. 老師先回顧課程:開始跟他們緩緩回顧這學期我們上了哪些課程?田徑、排球、體適能。田徑裡面的哪些項目,排球的哪些動作,體適能的哪幾項測量內容,很「明確」的幫學生做統整跟回顧。

3. 說明具體的流程和方法:接著跟學生說明,等一下要錄製「想對寶莉老師說的話」。以這學期的體育課為主,或是想要再補充其他部分也行。「曾經寶莉老師對你說了什麼話?這些話,對你有了什麼影響、想法或是誤會。希望給寶莉老師什麼建議,不開心的話,通通都可以說,不用有太多顧慮或害怕。」

4. 讓學生安心:解釋說明,等一下學生所說的話,都將「不納入體育課成績」,不用因為擔心講不好或講了老師的不好,而有所顧慮到體育課期末成績。讓學生信任老師,讓學生真的敢勇於說出自己心中的話。

5. 班級情緒醞釀:講完上面這些話後,請全班閉上眼睛(約5分鐘)。這5分鐘是最重要的時刻,能否讓學生培養等一下錄製的氣氛,就在此刻。這時候學生會開始去思考「等一下要講什麼?」但,其實我要學生閉眼睛的用意,並不是要讓學生去想等一下要說什麼?而是,讓學生閉著眼睛聽老師說,聽聽寶莉老師說你這學期,有了哪些改變。」

6. 老師先示範,讓學生感受:「老師先對學生說感言,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原來也有話想對我說」。當學生圍成半圓與我齊坐在地上時,彼此間的距離是很近的,我對著「每一位學生說出這學期的進步與未來我對他的期待」。即使學生閉著眼睛看不到我,但我就是看著他,他會知道此時此刻我是看著他,他一定感受得到。

我就是希望他們能去「感受」老師的話語,而非停留在「看」老師說話

講5句到10句話,或多或少,有時講體育課,有時提到排球比賽,或是私底下我曾跟學生的生活相處等等。「某某某曾經......」「誰誰誰在運動會的跑步比賽擺手很漂亮,進步好多......」即使只有幾句話,但學生一定可以感受到我對他們的觀察,「每個人一定都能清楚、明確地接收到我對他們的話語」。被點到名的學生都會很驚訝,「哇!原來自己有進步耶!」「嗯,原來老師有看到我,即使我跑不快跳不高。」。

7. 順序的安排和引導:絕對不要按照座號或男生先女生後順序錄製影片。如果閉眼睛的「感受引導」有進入想說話的氣氛,根本不用去強迫哪些學生要先講。「準備好的人就自己來找我,還需要再準備的人也還有時間慢慢體悟回想,沒關係。讓學生不要有太大壓力去說出心裡的話。

8. 安全的環境:其他同學不能聽。錄製的時候其他人不要在現場,面對手機拍攝學生已經很緊張了,好不容易卸下彼此間的尷尬,若這時候又有其他學生在場,不是笑場就是會更緊張。同時,學生講完都要立即給予回饋。謝謝某某某,或是給他一個擁抱或擊掌。這是做給其他「看得到卻聽不到」的同學肢體動作。可以培養「前一個人講得很認真,所以老師給予鼓勵及肯定。」的氛圍。

謝謝雅涵,謝謝這群孩子出現在我的生命中,這些省思心得影片也將刻畫在我心上。

延伸閱讀

王寶莉 王寶莉

王寶莉

翻轉教育專欄作家

嘉義縣 KIST 光榮國小導師、體育教師。曾服務於嘉義縣阿里山國民中小學14年。身為體育老師,她擅長以最獨特的運動哲學跟運動寫作帶班,是2017年最年輕的師鐸獎得主。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