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典禮取消?5招幫孩子平撫失落情緒

受COVID-19(新冠肺炎或武漢肺炎)疫情影響,許多學校取消畢業旅行、校外教學;美國也有許多紛紛取消學校畢業典禮與舞會,許多青少年感到失落。如何幫助這些青少年度過令人低落的這一年?

shutterstock

shutterstock

《紐約時報》報導指出,面對畢業典禮與舞會受到疫情影響取消,多數中學生感到失落、焦躁不安,甚至憤怒。青少年原本心靈就較為敏感,就算在台灣疫情相對不嚴重,但仍有不少學校取消畢業旅行、校外教學行程,孩子心情難免受影響。

心理醫師、《少女心事解碼》一書作者麗莎・達摩爾博士提供家長5個方法,幫助家中的青少年平撫失落與焦慮的情緒。

1. 將焦慮正常化

焦慮可以是健康的。但很多青少年,甚至成人,都不明白焦慮情緒其實是一種正常的保護機制。近年來,由於我們對於青少年焦慮問題的警覺,甚至使部分青少年對焦慮情緒感到害怕,彷彿一出現焦慮感,下一步就會變成焦慮症病人。這才是令人擔心的。

成人可以幫助青少年,釐清「健康的焦慮其實是有其功能的」:焦慮感提醒我們潛在的威脅,幫助我們移動到安全的環境。

2. 提出不同觀點

站在心理醫師的角度,當外界沒有威脅、病人卻莫名出現焦慮情緒,或者焦慮情緒強度遠大過實質威脅,這種焦慮情緒就是不健康的,比方說為了小考而焦慮得不敢去上學,這種焦慮就不健康。我們可以幫助青少年將他們的焦慮情緒控制在合理的範圍內,例如,面對新冠肺炎疫情,不必高估其危險,也不必低估自己保護自己的能力。

美國疾管中心肯定指出:「只要做好防護措施,目前新冠肺炎的健康威脅對多數人來說都是非常低的。」

3. 鼓勵轉移焦點

研究指出,在困難的時刻,當青少年將其注意力從自怨自艾轉移到幫助他人時,他們會感覺比較好。當2006南波蘭洪水毀滅當地一個小鎮時,參與志願工作的青少年表現出最低的焦慮情緒,以及對於恢復正常生活的最大自信。

了解這一點,我們可以提醒家中的青少年,勤洗手、戴口罩,不但保護自己,也保護身邊的人,更可以減輕醫療系統負擔。也可以告訴孩子,一點點自我犧牲—例如延後度假或者居家隔離—也有助維護我們的社區健康。

4. 分散注意力

愈是專注於眼前的危機,我們的焦慮情緒就愈是增長,當我們將注意力轉向別處,焦慮感反而減輕。

在新聞版面被疫情消息洗版的當下,很多人—包括青少年和成人—,都很難不去注意跟疫情有關的消息,尤其防疫消息隨時更新,有些人甚至每隔幾分鐘就要滑一下手機,看看有沒有相關新聞。

但是,這種習慣,對我們的情緒健康是不利的。研究顯示,得到充分情報、知道如何因應危機,能幫助我們感到安心,但過量的資訊反而令我們焦慮。

5. 管理自己的焦慮

焦慮的家長更容易教養出焦慮的子女。這種現象背後的原因很多,但研究顯示,在面對新情況時,兒少會自動從父母的情緒反應中得到線索,決定自己現在應該要緊張還是要放鬆。不論我們有沒有意識到,我們的焦慮與恐懼都在不知不覺中形塑孩子的情緒。

青少年其實是很敏銳的,他們判讀父母情緒的能力,比我們以為的更精準;他們受父母情緒影響的程度,也比我們以為得更大。想幫家中的青少年減輕焦慮情緒,就從管理自己的焦慮情緒做起。

還有許多線上畢典的創意點子,可供親師生參考利用,更多的內容請參考《翻轉教育》整理的:線上畢業典禮懶人包!消失的畢業季,在疫情中愈挫愈勇,就是台灣親師生最好的寫照。

延伸閱讀

曾多聞 曾多聞

曾多聞

翻轉教育專欄作家

旅美教育記者,曾任職美國國家廣播電台、洛杉磯第18頻道,現為自由撰稿人。著有《美國讀寫教育改革教我們的六件事》、《美國讀寫教育六個學習現場》、《用繪本學STEAM素養》、《記者媽媽的數位教養力提案》等書。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