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現在,你的孩子還是哭著上學嗎?

開學已經過四個月,小一的孩子還是每天哭著上學,想和老師、家長「討拍」的孩子,是出自於什麼原因?其實,眼淚並不是孩子們的工具,而是沒有其他應變的方法時最脆弱的表現。當遇到孩子上學時哭泣不止,老師們也可以這樣做......。

▲ Shutterstock

▲ Shutterstock

開學都已經快4個月了,小一娃娃到現在還是噙著眼淚、拖著腳步、一步一回頭的望著後面送她上學的爸爸或媽媽。直到終於進到教室,就滾著大淚珠的望向我,我知道她想從我這裡得到一個安慰,這時候老師該怎麼處理比較好呢?

打從娃娃還在大哭進教室的第一個月,我就先表明了:「妳可以繼續哭喔!不過進教室該做的事情還是要做好,可以嗎?」

娃娃其實很聰明,雖然年紀是班上最小的,但是做起事情來井然有序,很有效率。撇去到班後需要用半個小時來轉換情緒,但上課的時候態度認真,下課時還常常擔任老師的貼心小祕書,我給她的指令從來不需要過多解釋,她很快的就用自己的理解方式向老師確認後立刻執行。

原來準備「討拍」的娃娃聽著老師只有這麼簡單的回應,點點頭,邊哭著邊整理書包、準備一天上課要用的工具和簿本。眼淚不斷線的流著,肩膀不停過的抖動,但手上進行的作業也沒有中斷,不一會兒,娃娃已經整理好所有的個人用具,擦好桌子,還比早她幾步到教室的同學更快完成工作呢!

娃娃轉頭望向我,依然淚眼迷濛。我向她比著大拇指,誇讚她的效率。娃娃的眼睛、嘴角向上揚起三道彎彎的弧線,坐在位子上安靜的進行閱讀活動。

從頭到尾,我對她的眼淚和心事隻字不提。

說起來她並不是適應不了學校的生活啊!也不是對學校或老師有任何畏懼感,那麼每天還要哭著上學的原因到底出在哪裡?

問過媽媽,媽媽說從幼兒園就是這樣了,KK老師眉頭一皺,啟動腦內類似案例的資料庫,綜合起來交叉分析比對,立刻了解案情其實「很簡單」。

娃娃的眼淚是啟動了親子互動模式連鎖效應的鑰匙。

眼淚可以換來抱抱、可以換來柔聲細語的安慰、可以換來約定的條件,更重要的是可以確定「不用上學的妹妹取代不了我的地位」,經過一再保證,娃娃才願意踏進學校。

你懷疑小一娃娃會有這麼複雜的心思嗎?那豈不是很可怕?

孩子對確定且安全的情感需求是出於天性

眼淚並不是孩子們的工具,而是沒有其他應變的方法時最脆弱的表現。只是這恰好擊中照護者最軟弱的一塊,所以就會對孩子們的要求一再妥協。

我覺得娃娃到現在還是哭著上演十八相送,其實也是大人不堅定的做法讓孩子找不到可以解決「分離焦慮」的辦法,只好用哭泣傳達他們的情緒。

那麼不抱抱、不安慰的KK老師難道就是鐵石心腸嗎?啊~誤會大了呀!

大人們因為成長的經驗和生活的歷練,讓我們有智慧轉換面對環境不同時帶來的適應不良。我們想辦法找出新環境裡值得期待與探索的有趣面,好讓我們保有一個充滿希望和勇於嘗試的正面態度。

但是孩子的零經驗值會讓他們面對環境的改變感到不安,那些膽怯、退縮的反應不是錯,是正常不過的本能反應,所以陪伴的大人本身就要「勇敢」的引導他們找出新環境裡有趣的部分,誘發出娃娃的興趣,並且對他們每開發新的探索就給予讚美,建立娃娃的信心,然後適時地退一步,以「欣賞」的方式鼓勵娃娃學會自己前進,這樣他們才能逐漸獨立成自主的個體。

不過我看過很多大人,錯把孩子的「離不開」當成是「愛極了」大人的表現,他們對眼淚表示無奈,但又把孩子的依賴當成是癮,說到底,這是「愛」、還是「害」。

延伸閱讀

KK笑 KK笑

KK笑

翻轉教育專欄作家

常在教學現場分享的KK笑老師今年決定出走校園,用不同方式延續教學工作。雖然離開校園圍牆,身為資深學姐的KK笑老師有很多想要跟圍牆內的學弟妹們分享30幾年學姐翻跟斗、跳火圈的實戰經驗。之前不好說的職場甘苦,現在終於可以在這裡「資深學姐老師說」專欄中誠實說、大膽說、有技巧的說。學姐會用輕鬆活潑搞笑的方式聊聊教育現場的學生輔導和親師溝通,也希望能夠帶給在教育現場奮鬥的教育夥伴們心靈上的療癒啊!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