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 Minerva 的第一個暑假:在舊金山新創公司實習學到的事

台灣自學生黃岳涵在密涅瓦大學的第一個暑假,進入舊金山科技新創公司實習。長達三個月的夏日時光中,讓他體驗了不同於學生的生活,也更加清楚自己學習的意義。

我在 Minerva 的第一個暑假:在舊金山新創公司實習學到的事。圖片提供:黃岳涵

我在 Minerva 的第一個暑假:在舊金山新創公司實習學到的事。圖片提供:黃岳涵

本文重點摘要

編按:近年來最具創新和實驗精神的密涅瓦大學(Minerva School),總部位於舊金山,大學4年,學生必須在世界7座城市生活、學習。來自台北的黃岳涵是大一新生,帶著遊走於自學、體制之間的智慧和好奇,他已在親子天下發表三篇密涅瓦大學的生活、學習和見聞的文章。這一次,他將分享在 Minerva 的第一個暑假,在舊金山新創公司 Netlify 的實習經驗,從面試到工作環境,有什麼不一樣?以下是他的自述。

故事開始於2019年4月初;我在舊金山的一場活動認識了 H,一位從大公司轉職到新創的資料科學家。這個職涯歷程使我感到好奇,便與她聊起她的工作內容、新創團隊的文化以及工作上的挑戰等等。對話的最後,H 提到了她的公司正在擴展資料科學團隊,並說:「假如你有興趣,應該來面試看看。」

這家科技新創叫做 Netlify,提供網頁建造工具,簡化網站開發者的工作流程。成立於2014年的 Netlify 目前有60人的團隊、 40萬位用戶的社群,以及4千多萬美金的創投支持。

我曾用過 Netlify 的服務架設網站,卻不知道這家新創的背景如此驚人,也從不曾想過 Netlify 將對我20歲的暑假影響深遠。

圍繞在專題經驗上的面試

▲ Netlify 的辦公室。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員工的自行車、植物,以及辦公室的自然光。圖片提供:黃岳涵

在我回覆面試邀約之後,節奏快速的 Netlify 在一週之內就安排了兩次面試。面試官就是將來可能一起共事的工程師。我介紹自己的背景,包括密涅瓦大學的學習方式、籌辦密涅瓦黑客松的過程。

面試的問題,圍繞在我過去做過的專案式學習(Project-Based Learning)。例如,他們問:

● 之前是否有專案或工作經驗?做了什麼?為什麼而做?

● 遇到最困難的部分是什麼?如何處理這樣的挑戰?

● 你學到了什麼?如果重新開始這個專案,會不會改變執行的方式?

我最相關的經驗,是我在一年前在交大就讀時,曾投入的「校園用電分析」專案——用 Python 程式設計分析學校提供的用電資料,視覺化校園用電的規律。因為這貼近自己的興趣,因此我格外投入;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我同時累積了寫程式的技術、資料分析的原則以及解決問題的方式。而這些經驗是 Netlify 實習面試在乎的。

當天下午,就收到 H 的郵件,通知我被錄取了!

實習是美國大學會鼓勵學生加深專業能力的制度,不過國際學生必須要申請課程實習訓練( Curricular Practical Training,CPT),才有資格在大學相關主修的公司裡有薪實習。

回頭來看,我認為自己在準備面試時做了兩件正確的事:盤點自己的經驗、理解 Netlify 的成立背景。這樣的準備其實跟申請 Minerva 的歷程類似。能夠把這兩件事想清楚,就更能在表達自己時,回答「為什麼自己能適應這環境」以及「加入之後能展現什麼樣的潛力」。

適應新創的工作文化

暑假開始,我正式加入 Netlify。三個月中,我理解了公司軟體即服務(Software as a Service,SaaS)的營運模式,學習資料工程的技術,並與不同部門的同事合作。

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 Matt ,是團隊的關鍵人物。他來自丹麥,主修音樂,並自學程式設計,曾擔任過網頁開發公司的技術長。他的共同創辦人 Chris,大學主修的是電影,也是 Matt 自高中以來的朋友。

我很欣賞 Matt 和 Chris 的特質。Matt 個性樂觀並有紮實的技術背景、有著實事求是的態度;Chris 不僅個性樂觀,也相當懂得領導,能夠規劃公司未來的發展。是這兩位創辦人的特質與理想,吸引到 Netlify 的早期的員工,篤定了 Netlify 的文化。

▲ Chris(左二)主修電影、Matt(前中)主修音樂,Netlify 同事都很熱血。圖片提供:黃岳涵

遠距工作在某些舊金山科技公司是漸漸普及的文化。Netlify 同事散佈於世界上18個地點、大約一半成員是遠距工作。連在舊金山辦公室的員工,一週也只需要三天到辦公室,其他兩天可任選地點工作。除此之外,還有無上限的帶薪假可以使用。

這樣的自由度,在台灣工作過的我難以想像的。Chris 說,這樣的制度使 Netlify 更容易找到世界上優秀的工程師,也能真正保持分散式的文化。

在公司,我們使用通訊工具如 Slack 與 Zoom ,軟體工具如 GitHub 與 Notion 等來保持協作的效率。高度的自主性,也意味著員工必須有主導專案的能力,並能專注投入在優先順序高的目標項目。

▲ 工作之外,我參加了瑜伽課,也開始練習攀岩。圖片提供:黃岳涵

不懂沒關係,有能力學起來更重要

不論是實習生或是正職員工,在剛加入公司的時候,都會收到相當多的善意與幫助。在我進到公司的第一天,面試我的資料工程師特別告訴我:「今天講的資料架構很複雜,不懂沒有關係。重要的是,要主動問,因為你越快理解不懂的領域,就越快能能為一位有貢獻的團隊成員」。

他的這段話,讓我更體悟到在未知中探索學習的思維——原來實習生沒有很聰明也沒關係,沒有人(特別是實習生)什麼都懂,因此虛心學習、積極提問且會反思的實習生,才是重要。而這反而能讓周遭的人因為你的態度而信任你。

學習 google 不到的經驗

在實習中,我得以有機會觀察公司的決策過程,獲得一些我 google 不到的見識與經驗,增長了我的思考與判斷能力。例如,查詢到 A 軟體與 B 軟體的功能相對容易,但是評估、判斷哪個軟體較為符合當下的需求,在我眼中需要更多的經驗與智慧。在新創的環境,幾乎每天的工作都牽涉這樣的決定,在新創公司實習中,我才能有機會見識到這些,漸漸發展出我自己在工作上所需要的能力。

在緊密合作的新創環境,個人的行事風格也相當顯著,要能完成共同的目標,得要有好的溝通能力。在溝通時,能有效來回確認對方的意思;在犯錯時,坦承並快速修正;以及擁有樂觀的態度,這些都是能累積信任、促進溝通的做事細節。

重視實作的環境,實習生可以上場發表自己的專案

▲ 我定期參加「台灣資料科學社群」在灣區的活動,不斷從這個活躍的社群學到新知。圖片提供:黃岳涵

進入 Netlify 的第三天,我第一次上傳(Push)了自己寫的程式。在實習的第二週,我完成了一個內部網站,用來監測平台上的異常使用者,並且在公司 Demo 時間上發表。

接下來的三個月中,我跟財務長與資料科學主管合作,研究產品轉換率,並且預測公司未來的營收。這個專案後來也向 CEO Matt 報告,並且在公司的每月會議上發表。

我在 Netlify 實習的位置上,對執行的專案擁有一定的所有權(Ownership),主管提供一個方向後,就由我自己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主導完成專案。我想,只是一個新的實習生卻能有這樣的主導性,是因為我們公司是小規模的團隊,以及公司文化並非以位階,而是以能力與效率來做考量。

各種 Open House,認識來自全球的實習生

▲ Lyft 的 Open House 活動中,工程師與主管談了公司在解決的問題、實習的體驗與學習,增加我對不同實習職位的想像。圖片提供:黃岳涵提供

在暑假,眾多科技公司都會舉辦針對學生的 Open House ,以推廣其文化,增加吸引人才的機會。我參加了社群平台 Twitter、共享叫車平台 Lyft、團隊工具 Asana 與設計工具 Figma 等舉辦的活動,探索不同公司想解決的問題,也認識了想法相近的其他實習生。

舊金山灣區的夏天,聚集超過五千位來自各地的實習生。彼此認識了之後,也會互相透過朋友再認識更多人。因此在舊金山灣區的夏天,有著積極創造連結的文化。

我很懷念與這些人的暢談。我們會討論工作、學校與生活。我們聊天中,最常提及的議題就是「如何找到自己的方向」。我們分享一些共同的煩惱,例如,把科技巨頭公司(Google、 Facebook)當成追求的目標前,是否忽略了自己的初衷與目的。對我來說,這些「連結」並不是一般理解的「人脈」,它遠比人脈更有意義;我在表達自己、理解他人的過程與對話中,能重新反思自己的價值與價值觀。

在新創公司實習:學習使自己更有能力

作為新創公司的實習生,學習態度是我對自己最主要的要求。能夠整合相關的文章、參與各部門的會議、寫筆記反思自己的做事流程,讓我在新環境能夠快速適應,產生貢獻。

Netlify 的環境與文化對我影響深遠。解決著真實世界的問題、有著同事的互相支持、以及有執行專案的主導權,使得我的學習相當有意義。這些經驗增加我對未來職涯的適應能力。

「享受學習的有趣之處,看見自己因為學習而增加能力」,是我在 Netlify 的實習珍惜的經驗,也是我看見大部分學生在學校系統中被消磨的。這樣的經驗,使我在回到 Minerva 的學校環境後,能更加積極的定義著屬於自己的學習意義。

 

延伸閱讀

黃岳涵 黃岳涵

黃岳涵

Minerva大學畢業生

Minerva 大學畢業生。自小在體制內外學校都有學習經驗,也曾經自學。因想探索世界,申請進入美國 Minerva 大學。帶著遊走於不同學習環境的好奇與洞察,分享在 Minerva 大學的學習體驗。現已畢業,將在矽谷科技公司工作。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