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淇華:會考成績公布,該如何選校?當小池的大魚,更有動機

會考放榜之後,該選哪個學校?當「雞首」好?還是當「牛後」好?其實,想要答對,你必須先對「好」重新下定義。能維持你自信與動機於不墜的環境,才是你最好的選擇!

▲ Shutterstock

▲ Shutterstock

會考放榜了,該選哪個學校?當「雞首」好?還是當「牛後」好?其實,想要答對,你必須先對「好」重新下定義。能維持你自信與動機於不墜的環境,才是你最好的選擇!

國小畢業後,父母送我進入一所「好」的私中,這所學校每年有近半的學生可以考入一、女中。我的成績一直在中後段打轉,念得很不快樂,最後考上二中。

「我想重考。」想重考並非瞧不起二中,而是因為沒考上想念的五專工業設計科。重考那年,我在國四班的成績維持在前五,一輩子沒當過「雞首」,因此每晚讀書都在「亢奮」狀態。現在回想起來,覺得很天真,因為以前班上的前30名都不見了,此刻我當然排到前段。

一年的「快樂學習」把我送進一中,一所公認的「好」學校,但我英數不管怎麼念,月考都不及格。成了「牛後」的自卑再度重擊我,我索性不唸,數學更是完全放棄。最後聯考數學考了12分,斷了商學院之路,最後只能唸私大的文學院。

女兒國中畢業後,基測的成績落在PR65,當時有兩所高職可以選,一所最低標準剛好是PR65,另一所只要PR50。和她分享我的求學經驗後,女兒決定選擇當「雞首」。

國中時女兒算數學會算到哭,但因為念得學校降低難度,每天快樂算數學。還曾替我婉惜:「爸,數學有邏輯之美,你很可惜,沒碰到能引導你的老師。」女兒的「亢奮」學習,很類似我讀國四班時的狀態,也因此成績一直保持在前三。持續「亢奮」三年後,女兒考入第一志願,24歲時已成為一名自信滿滿的高中老師。很難想像,才幾年前,她是一名毫無自信的魯蛇學生。

所以,對我女兒而言,PR50的學校,可能比PR65的學校,更能提高她的「自我效能」。

社會認知學者班杜拉(Bandura)於1977提出「自我效能」(self efficacy)概念。自我效能又稱為個人效能(Personal efficacy),自我效能可以用來衡量每個人達成目標能力的信念強度,還會影響他的選擇、抱負、熱情,以及毅力。翻成白話就是「自信心越強,達成度越高」。

班杜拉還發展出「認知基模」,認為個人與外在環境會彼此影響自我效能的形成,用這個概念來談牛津大學教育學者馬許(Herbert W. Marsh)在1984年提出的「大魚小池效應」(big-fish-little-pond effect)會很有意思。馬許發現「小池的大魚」,因為信心與學習動機較強,最後成就可能會比「大池的小魚」高。例如美國後段大學排名1%的經濟學畢業生,在畢業後六年,其出版成績,竟然遠勝美國前五大學排名25%的學生。

我和女兒「自我效能」最高的時期,竟然是在社會排名「相對後段」的學校。所以下次選擇學校或競爭場域時,別只以社會的觀點為依歸。記得,能維持你自信與動機於不墜的環境,才是你最好的選擇。即使,那環境是世俗瞧不起的「小池塘」。

延伸閱讀:蔡淇華《青春微素養》36個通往更理想自己的基本功,給青少年的全方位生涯指南!

延伸閱讀

蔡淇華 蔡淇華

蔡淇華

翻轉教育專欄作家

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畢業。現任台中惠文高中教師兼圖書館主任。曾獲臺中市文學獎首獎、新北市文學獎首獎、臺中市詩人節新詩創作首獎、總統教育獎主題曲首獎、教育部師鐸獎、星雲教育獎。出版多本暢銷著作:《青春動力學》、《青春微素養》、《青春正效應:新世代應該知道的人生微哲學》、《有種,請坐第一排》、《寫作吧!你值得被看見》、《寫作吧!破解創作天才的心智圖》等。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