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歲高中生的首次公投,公民老師告訴你「關於公投該知道的事」

現在有高中老師辦起「模擬公投」。 桃園武陵高中公民老師饒玉屏表示,操作模擬公投一方面是為學生做複習,若以大考來看,選舉投票被命題的機率也高。

▲ 18歲高中生成了首投族。Shutterstock

▲ 18歲高中生成了首投族。Shutterstock

12月18日將進行四大公投,究竟要怎麼投?投票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親子天下》訪問公民老師,為投票者上一堂實用公民課。

公民投票,是民眾直接對政策表示意見的機制。2017年底《公民投票法》修法,除了公投提案、連署與通過的門檻降低外,投票年齡下修為18歲也是很大的改變。現在18歲的學生也可以投票表達意見,因此公投怎麼投,不但是學生課本所學、考試愛考的「時事題」,更是切身相關的生活情境。

現在有高中老師辦起「模擬公投」。 桃園武陵高中公民老師饒玉屏表示,操作模擬公投一方面是為學生做複習,因為現在高三學生、在高一時學的公投內容是舊法,資訊上有落差,而若以大考來看,選舉投票被命題的機率也高。此外,饒玉屏也感受到學生很關注公投、特別是性別議題,透過模擬公投,「學生可以認真思考每一案怎麼選擇,最後結果出來什麼樣是過關,這樣子走一遍會更清楚」她說。

高雄新莊高中公民科老師呂昱達也在班上進行模擬公投,他會先做公投法修法前後比較,接著讓學生導讀議題並辯論,再執行模擬公投,讓學生對公投有更全盤的認識。

投票前夕,《親子天下》訪問饒玉屏與呂昱達兩位公民老師,請兩人以公民老師的專業與教學經驗,解答公投相關問題:

Q. 公投年齡下修到18歲具有什麼意義?

A. 讓年輕人參與政治、意見被看見,也培養思辨能力。

呂昱達表示,台灣過去訂定的二十歲投票年齡,與各國相比算高,鄰近的日本投票年齡就設為十八歲。投票年齡高,會造成年輕人在政治上缺乏影響力,「他們沒有投票權,包含政治人物或政黨其實不會很在意年輕人的需求,」他說。

饒玉屏則指出,投票是一個基本參與政治的權力,且國高中公民都會談政治,高中更有一冊專門介紹政府體制、民主理論、選舉等。若學生十八歲就能夠有基本參政權利,便不會覺得所學離自己遙遠,還可能「高一學公投、高三就投票」。

Q. 18歲參與公投年齡會不會太小?

A. 不會,年輕人參與政治早是有跡可循。

身處教學現場,饒玉屏觀察到,現在學生在課堂上吸收知識後也會反思、應用,像是先前的微調課綱事件,就是高中生自發性組成組織、認為制定課綱應該要聽取學生意見,因此她認為,課綱若有設計、加上老師在課堂引導,學生是有能力做獨立判斷的,也能養成思辨能力。

Q. 這次公投題目有哪些?

A. 核電、食安、環境等議題都入列。

這次公投有4案,部分題目敘述長,宛如在考閱讀測驗。如何認識議題、拆解資訊,也像是對選民的「考驗」。

【第17案:核四啟封】

您是否同意核四啟封商轉發電?

同意:啟用核四
不同意:核四繼續封存

【第18案:萊豬不得進口】

你是否同意政府應全面禁止含有萊克多巴胺之乙型受體素豬隻之肉品、內臟及其相關產製品?

同意:含萊劑豬肉不得進口
不同意:維持現狀,仍進口含萊劑豬肉

【第19案:公投綁大選】

你是否同意公民投票案公告成立後半年內,若該期間內遇有全國性選舉時,在符合公民投票法規定之情形下,公民投票應與該選舉同日舉行?

同意:公投綁大選,公投成案半年內遇大選需同時舉行
不同意:公投與大選脫鉤

【第20案:遷離藻礁】

您是否同意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遷離桃園大潭藻礁海岸及海域?(即北起觀音溪出海口,南至新屋溪出海口之海岸,及上述海岸最低潮現網外平行延伸五公里之海域)

同意:規劃三接替代方案
不同意:維持原址蓋三接

饒玉屏建議若是要認識議題,最正式的管道是中央選舉委員會。中選會網站有各提案的理由書,可以觀察這些提案如何成案,也可以收看中選會的意見發表會,聽聽不同立場的論述。饒玉屏認為,中選會是最安全的管道,若是在網路上搜尋可能會搜到錯誤訊息或假新聞,沒有釐清的話反而容易被誤導。

Q. 公投案怎麼樣算通過?

A. 「不同意」也是意見。

現行公投案通過的第一個門檻是「有效同意票是否大於不同意票」,第二個門檻則是看「有效同意票是否達到選舉人數的四分之一」。假設選舉人數為兩千萬,有效同意票達到五百萬、且大於不同意票,這個案子就會通過。

饒玉屏以支持同婚者舉例,若是支持同婚,便要對支持的案子投同意票,反對的案子則要投不同意票,因為「不同意、也是一種意見」。若是只針對同意的案子投票,反對的案子不去投,那麼對方的案子若是同意票多於不同意票、並達到五百萬張,這個案子就會通過。

Q.公投案通過會怎麼樣?

A.公投是人民的決議,會影響行政立法機關。

呂昱達指出,公投即是要脫離立法與行政機關來解決問題,像是同性婚姻案在到底是要立專法還是要修民法就卡了兩年。人民通過的公投決議,代表的則是一種意志、而並非「參考用」,因為公投的結果會影響立法或是執行相關政策的權利。

Q. 路邊傳單、電視廣告、網路上有好多公投的資訊,要如何從中做出判斷?

A. 比較各方訊息做查證,練習媒體識讀。

帶著學生閱讀公投議題的呂昱達會要求學生觀察幾件事:議題緣起、誰提案、題目如何設計、正反方立場,再請同學進一步思考這個案子通過與不通過,政府的因應措施可能是什麼,刺激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 他也建議學生運用高一所學的媒體識讀做些練習:

1. 解構網路上各種懶人包的寫法是否正確。
2. 比較長輩、同儕各自在LINE傳的投票訊息有什麼不同。
3. 比較電視、報紙與公車廣告的差異。

(看更多:如何從假新聞中突圍?波里西:大人小孩最需要這兩大能力

Q. 遇到與同學、家人意見不同時該如何溝通?

A. 不以「扳倒對方為目的」,聽聽對方怎麼說。

每個議題都有各自擁護的立場,相互交鋒。饒玉屏表示,公投產生的效果其實就是希望促進公民討論,因此能進行對話是好的,但要看是否理性,因為現在有許多是用攻擊的言語,不聽對方的想法。「我們聽的都是自己同溫層的聲音,可是不管是哪一方都要試著去聽聽看另外一方到底怎麼說」她說。

呂昱達則會透過辯論,讓學生練習站在不同角度思考以培養同理心,例如班上都沒有反對同性婚姻的立場時、他會刻意在辯論時讓幾個同學代表反方,因為辯論時不會探究個人真實立場、而是要忠於所扮演的角色做判斷,藉此讓同學思考不同立場的人想的可能是什麼,達到交流。

呂昱達認為,溝通時並不是要以「把對方扳倒」為最重要的目的,而是要達到不同立場的交流,他自己跟長輩溝通時也常覺得辛苦、因為有些人根本聽不進別人的立場。「你要能夠吸收接納不同立場的聲音,去重新思考你所支持的真的是那麼一回事嗎?」他如此和學生說。

Q. 投票時有什麼需要注意的事?

A. 不帶手機、不穿著配帶表達立場的服飾、不記名投票。

饒玉屏特別提醒手機不離身的高中生投票時不能帶手機,不能把如何投票的「小抄」、像是網路懶人包截圖存在手機,想著投票時再拿出來看,要自己記清楚想投哪幾張公投票、如何投。她也會叮嚀學生,投票時要攜帶身分證、通知書,到了投票所,選務人員會核對年紀,18、19歲的投票者,選務人員就會直接帶領去投公投票。

呂昱達則提醒,投票時有些衣服不能穿,像是表達特定立場、明顯支持哪個案子的服飾。

延伸閱讀

許家齊 許家齊

許家齊

親子天下

媒體中心企劃。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