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師溝通給老師的建議:跟家長溝通不是為了告訴他,你的孩子多不好
氣在最高峰時罵小孩、用指責父母的方式作為溝通起手式、每次氣沖沖找父母只為了告訴他,你的小孩表現多差.......這些都是很難避免卻又致命錯誤的溝通方式,老師還可以怎麼做?
Shutterstock
一、面對不一樣家庭,用不一樣的溝通策略。
新北市青山國中小輔導活動老師謝佑君說,現在家長形形色色,老師要學會跟不一樣的人打交道,理解孩子的成長背景跟個別差異,老師也必須依照自己對家庭的認識決定不同策略,有時需強勢告訴家長該怎麼做,有時得先理解家長的不能。
二、跟家長溝通不是為了告訴對方:你的孩子多不好。
老師常以指責批評為溝通起手式,會讓家長誤會老師刻意在挑毛病。謝佑君提醒,老師得在溝通中釋放出願意協助讓孩子一起變好的善意。
三、強硬要求是最差的溝通,為單一問題提供多個可能選項。
僵化、毫無彈性的要求最容易引發衝突,高雄市教師職業工會理事長董書攸提醒,如果老師能時常察覺自己的狀態,親師生溝通時開放多個解決問題的選項,緊繃關係會得到鬆動。
四、不要生氣的時候罵小孩。
老師下課時間「森七七」罵完學生,進教室很難馬上恢復冷靜拋開情緒。有時甚至會用「就是你讓我生氣」這種溢出來的情緒懲罰學生,二水國中老師楊傳峰提醒,別讓學生承擔對錯之外的老師個人情緒。
暑期最新課程|4堂溝通實務課:班級經營X衝突管理X說服技巧
親師溝通、學生衝突、法律投訴、同事協調……老師每天的工作充滿了各種溝通情境,幾乎無一不與溝通有關,老師如何在每次的對話中穩住情緒、釐清需求、有效傳達?4堂課從「班級經營、法律衝突、情緒管理到職場共識」破解溝通難題, 用真實案例,帶你解決常見的溝通問題。
您可能有興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