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吧:讓知識像連續劇一樣吸引人

作者:賓靜蓀

黃建賓攝

黃建賓攝

作者:賓靜蓀

由四個平均二十五歲年輕人製作的《動畫臺灣史》, 創下近六百萬的人次觀看。他們不僅讓台灣歷史重新被看見,更讓人預見未來的學習樣貌。

「哈囉大家好!歡迎光臨臺灣吧……我們會硬拉著大家認識台灣近百年的歷史發展……從台灣是什麼東東,台灣人又是什麼西西,台灣為什麼與中國、日本這麼曖昧,又為什麼今天還有一堆紅紅、黃黃、藍藍、路路~有的沒有的族群紛爭……」

《動畫臺灣史》從去年九月一開場,用這樣幽默搞笑的口白,配上可愛動畫,立刻造成網路轟動。

連續八個月,每月一號晚間八點準時推出如《鬼島現代化,劉銘傳與蔣經國,的中間》、《全球瘋傳、臺灣人不告訴你的,228事件》等約七、八分鐘的動畫短片,提綱挈領的介紹沉重又複雜的台灣近代史議題。八集《動畫臺灣史》在YouTube上總共創下近六百萬人次的點閱率。

四人小組引爆台灣史熱潮

《動畫臺灣史》的四人製作團隊,平均年齡二十五歲,他們創辦「臺灣吧」(Taiwan Bar),各有專業分工,默契十足。

製作人謝政豪(DJ Hauer)最有生意頭腦和領導魅力,負責音樂剪輯和行銷;時任政大附中歷史老師的蕭宇辰負責內容,根據大量史料,為每集產出三萬字的文本;替代役男林辰扮演「資料處理機」,負責消化三萬字資訊、再吐出老嫗小孩都能懂的三千字腳本,並配上口白;團隊唯一女生、負責視覺美感的張佳家配上逗趣動畫。

不為考試、不談政治立場,《動畫臺灣史》說故事的方式,掀起大家對歷史的興趣和討論,「原來歷史可以這麼好玩」。意外成為國高中歷史老師的熱門教材,國小生也因喜歡模仿影片旁白的聲調語氣,開始對台灣史好奇。「我們只希望引起興趣和學習動機。過去的教改全都想改,結果改成四不像,臺灣吧只要做好『引起動機』這一點就有貢獻,」唯一有教育現場經驗的蕭宇辰堅信。

成長背景各異的四個人,深深了解動機在學習過程的重要,也都有豐富的「自學」經驗。

蕭宇辰來自社會底層,典型「靠教育翻身」。張佳家是他台灣大學歷史系同學,號稱「筆記王」,是拿過書卷獎的好學生,但愛設計、畫畫的她,畢業後選擇去英國學插畫設計。竹科長大的謝政豪學農經,從高中起就反骨打工「提早社會化」,自稱YouTube kid,從未出國遊學,卻透過網路吸收新知。

「美金混血」(阿美族+金門)的林辰,升學靠原住民加分優勢,大學主修經濟卻想休學,改去屏風表演班學表演。但大三起找到學習意義,開始擔任助教,「把很枯燥無聊的統計學和經濟學,用簡單的話解釋給不想念的學生聽,讓他們覺得有趣。」臺灣吧讓他結合興趣和專長,「覺得自己好像在舞台上跟同學聊天。」

臺灣吧無心插柳,掌握了機緣和創意。種種知名度和好評,讓臺灣吧開始思考擴大發展的可能。

用娛樂包裝學習,引起動機

「臺灣吧不是動畫製作公司,是自產內容的新媒體,」謝政豪強調。從按讚到按贊助,臺灣吧透過網站販售張佳家設計的五款可愛動物公仔,已可養活自己,未來發展方向仍將鎖定「提高學習動機」和「自學」兩個核心價值。

臺灣吧目前已經成立公司,正在積極募資,徵召更多夥伴,希望成立一個教育頻道,替各種科目都製作七、八集動畫短片知識外,包含相關的演講、活動、網路上的素材等,讓中小學生都可先看完第一集,挑選出自己有興趣的,再繼續收看剩餘各集,「像看連續劇一樣,」謝政豪形容。

這個他口中的「大抓周計畫」,可以提供孩子興趣、基礎工具和方向,還有社群。「每月一號晚間八點世界首播」的行銷手法,就是要「創造世代共同追夢的經驗,讓你同時有十幾萬個同班同學。」

他們很清楚,為吸引年輕的世代,「短片要有某種程度的娛樂性,」可能導致內容流於淺薄,《動畫臺灣史》的某些關鍵成功元素也可能不易複製,但他們有自信,「讓臺灣吧成為數位內容的燈塔」。

臺灣吧已經讓台灣大人小孩,看到未來學習的新面貌。

臺灣吧團隊

成立時間:2014年9月

對教育的影響:製作動畫短片,引起學習動機

親子天下 親子天下

親子天下

親子天下

【親子天下】起源於雜誌媒體和書籍出版,進而擴大成為華文圈影響力最大的教育教養品牌,也是最值得信賴的親子社群平台。 我們希望,提供給學校和家庭,專業可信賴的教育教養解決方案。從線上(online)到實體(offline),分齡分眾供應華人地區親子家庭最合身體貼的優質內容、活動、產品與服務。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