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課綱,到底該討論什麼?

作者:何琦瑜

shutterstock

shutterstock

作者:何琦瑜

期望孩子適性學習的家長們,應當對大學考招的設計發聲,不要選擇「怕麻煩,所以不如恢復聯考」這類「回到過去」的選項,而應該鼓勵「非齊頭式平等」的多元彈性。讓教育體系的變革,有機會幫助孩子「走向未來」。

《親子天下》87期-幫助每個孩子成功,精彩內容搶先看 >>

兩年前的一個深夜,念國三的大兒子告訴我,他好希望高中可以有不同的選擇。「我不要再重念一遍國英數社自了!」那時他正經歷國中的低潮,感覺自己是個盡了洪荒之力卻仍然不夠好的中等生。他對設計、影像、科技發展等,學校沒有「科目」的領域,充滿熱情和好奇,腦中永遠有無數的專案想要嘗試,卻困在滿滿的國英數社自和會考複習中,沒有一點餘裕可以探索。

當時我帶著他搜尋社區內高職電子科、視覺設計科的課表,竟然也一樣,整天塞得滿滿的課表,還是一樣的國英數社自,偶爾搭配電子概論或美術設計,以及不知為何一定要上的「書法」和「素質教育」。

107課綱,教改最後一哩

我兒子的痛苦,終於有了改善的契機。明年107課綱就要上路了。這代表高中必須減少傳統的必修科目,多元選修科目要占到三分之一,同時各校可以發展有特色、以實作和專題導向的「校訂必修」課程。

為了落實107課綱,大學考招方式也要同步變革:不能只看學測或指考的主科成績,結合校內選修類科成績或專題表現,課外社團活動、比賽紀錄的「學習歷程檔案」,將被同步採納,在第一階段入學比重占五成。我認為這是決定台灣教育改革成功與否的最後一哩路。關乎的不只是高中和大學,也關乎目前改變最少、號稱台灣教育最低潮暗點的國中,是否能翻新。

比起4年前12年國教的推動,107課綱的實施,相對已有較好的基礎和共識。照理說,在當前少子化、大學供過於求的風暴下,考招應當大破大立,大學們不能再被動的等著收割靠考試成績分發而來的學生;不應當再去討論考試要考哪幾科才能篩選出菁英大學所需要的人才。而是應當與高中互為夥伴,合作開加深加廣、或多元選修課。有系統的提前到高中「埋伏」,像星探般的去找有熱情、有天分的學生,趁著107課綱實施,高中好不容易減少必修時數,增加大量彈性選課空間,大學也應當趁勢而起,讓未來的招生和系所規劃,朝更特色化、適性化和彈性化發展。

可惜的是,當前考招改革的草案和討論方向,看到的還只是大學們想要保障招生優勢的策略攻防,目前爭議的焦點:學測考哪幾科?本來只要國英數三大科,最後還是忍不住加上社會或自然。因為大學們打的算盤是,表面上占五成的「學習歷程檔案」,最後一定會徒具形式,所以不如保住「多一點」學測考科,才能讓入學有「鑑別度」。這種沒有未來感,僵固思維下的討論,極可能會讓107課綱的實施功虧一簣:好不容易爭取來的選修課,最後還是拿來準備考科。

招聯會所代表的大學們,在這一次難得的改革契機中,沒有展現出未來感。接下來10年是大學的存亡戰,大學們關注的焦點,應該要趕快從考招方式挪移。前段頂大們,不能再偷懶的想著靠學測、指考、分數分發,躺著等好學生填滿學校。因為愈來愈少的學生,卻愈來愈多的競爭者:隔壁的港大、對面的北大、有世界級企圖心的新加坡,還不談愈來愈多從高中就念國際學校,早就等著往美加大學跑的中上階級家庭的孩子們。

頂大們應該要做的,不是嫌高中老師教不好,學生程度愈來愈差,而是提前、提早,主動去跟優質高中合作,合作開設特色選修或加深加廣課程,提早預約吸引優質有潛力的異才。有願景的頂大們,應該放下身段,積極成為高中的夥伴。

前五志願以後的大學們,不要再想著合併用人頭搶教育部預算了,不要愈來愈大但最後都分不清校名了,反而要愈來愈小,要特色化、專業學院化,集中全力經營出一個特色,連結台灣優勢,成為亞洲最好,形塑出左邊右邊國家學生都願意千里迢迢來台灣上學的動機。

在此次大學考招爭議中,有一群熱情積極,提前在高中運作特色和選修課,期待正常化教學的高中老師、校長們,起而連署反對招聯會的決議。雖然目前看起來考招定案再改變的可能性不大,但參照4年前推行12年國教,高中考招改革的經驗,我覺得或許也不用太沮喪。

當年推動12年國教,大家以為「頭過身就過」,初期把所有的力氣和資源,都放在考招改革(還記得會考改成三階段記分、超額比序的混亂等等)。當時所有人都相信,只要拿掉考試的箝制,改變考招的方式,一切都會變了,教學就正常了,學生就適性發展了⋯⋯

但很可惜的是,事情並沒有如想像中簡單。4年後的今天,大多數的國中,還是停留在考試升學的牢籠裡,牢門早就開了,但小鳥不敢飛出來。我們於是了悟,真正能驅動現場有一絲改變氣味的,不是考招的方式,而是家長價值觀逐漸的鬆動,還有教學現場教師、校長、教育工作者們的自我提升與覺醒。當老師有能力改變教學,能夠用多元的方式帶動「真學習」與「深學習」,考試僅僅就是學習的「過程」,而不是一切。所有扎實有意義的創新教學和課程變革,最終也應該能通過考試的基本能力門檻。家長、教師、學校課程和氛圍的改變,都比考招方式的調整,更需要時間和耐性,也更具有關鍵影響力。

我認為以上兩者才是107課綱,最需要關注和討論的焦點,也是最關鍵和最難的事。

期望孩子適性學習的家長們,應當一起來監督107課綱的落實:關心高中年段學習和選修課程的預備、師資的培養,以及和大學的合作連動。我們也應該對大學考招的設計發聲,不要選擇「怕麻煩,所以不如恢復聯考」這類「回到過去」的選項,而應該鼓勵「非齊頭式平等」的多元彈性。讓教育體系的變革,有機會幫助孩子「走向未來」。

親子天下 親子天下

親子天下

親子天下

【親子天下】起源於雜誌媒體和書籍出版,進而擴大成為華文圈影響力最大的教育教養品牌,也是最值得信賴的親子社群平台。 我們希望,提供給學校和家庭,專業可信賴的教育教養解決方案。從線上(online)到實體(offline),分齡分眾供應華人地區親子家庭最合身體貼的優質內容、活動、產品與服務。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