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擇雅:要不要有明星高中?

關於十二年國教的討論中,大多數人都反對廢除明星高中。然而,卻沒有證據顯示明星高中有助精英培養。明星高中對整體中學教育的扭曲,卻很明確。

顏擇雅:要不要有明星高中?圖片來源:天下資料

顏擇雅:要不要有明星高中?圖片來源:天下資料

維基百科有一份跨國高中榜,以諾貝爾桂冠加身的校友人數做排名。榜上出過四位以上諾貝爾校友的高中總共五所,其中有四所是考試入學的公立高中:位於美國紐約的布朗士科學(八位)、位於法國巴黎的路易大帝(六位)、紐約的史岱文生(四位)、巴黎的聖路易(四位)。

普通高中也能教出賈柏斯

這些名校培養出的不只諾貝爾得主,還有《財星》雜誌公布的全球五百大企業家、最高法院大法官、好萊塢名導,知名校友遍布各界。不過,校友得諾貝爾獎,是因為本來就資賦特異?還是念對高中?這沒有答案。賈柏斯和柯林頓當年念的都是普通社區高中,並沒妨礙他們變成精英。

要說明星高中可能無助於精英培養,雖然出人意表,目前科學證據卻是如此。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與杜克大學的團隊在二○一一年發表論文《The Elite Illusion》(精英幻影),以美國波士頓與紐約相同程度的八年級生為採樣,發現進名校四年後SAT與AP分數並沒有勝過念普通高中的學生。同年美國哈佛大學學者羅倫.富萊爾(Roland?Fryer)與威爾.道比(Will?Dobbie)的研究更指出,高中名校生的大學四年畢業率反而更低。

何況,就算明星高中學習效果較好,要怎麼證明是好在強強結合,還是學生承受高期待?台灣高中生有穿校服,明星高中學生等於榮譽加身,這是激勵,會提高自我期許。問題來了:激勵有即時性,當下最有效,久了就遲鈍。為什麼要讓九年級的功課佼佼者一口氣賺到三年激勵?

比較好的做法,難道不是把激勵普及到每一所高中?也許,每一年級都設英數理榮譽班。學生這學期英語好,下學期英語就升榮譽班。數學不行,就從榮譽班調回普通班。這樣的激勵更即時,一定更有效。

明星高中讓考試填鴨合理化

沒證據顯示強強結合有助學習,拿「社會永遠需要精英」這論點來挺明星高中,就有點牽強。何況,明星高中對精英養成的效果雖不確定,對整體教育的戕害卻很確定。它讓高中沒辦法自由競爭,沒辦法發展特色。更糟的是,明星高中把國中階段的「考試領導教學」變成理所當然。老師無法帶學生做探究式學習,讓孩子在自主意識萌發的年齡,只能被動學習。

很諷刺,考試填鴨好像人人討厭,都承認它打壓創意,但一說要取消考試分發,大家馬上擔心學生不用功了。李家同曾在二○一四年呼籲「走回基測」,正是這種思維的代表。

李家同認為免試入學會讓國中學業程度大幅滑落。我看法跟他不一樣。所謂免試入學,並不表示國中生從此不必考試,而是考試可以回復正常功能。目前的考試功能是快篩,篩出誰會念書,然後努力幫這些學生拚升學。然而,考試真正功能卻應該是評量,是幫助老師檢測自己教法有沒有到位,怎麼幫學生補強。

當然考試亦有施壓功能,要求學生在某個時間點之前把某段內容複習完畢,這對紀律養成很有幫助。但是別忘了,這種壓力的來源是榮辱分配,而考試分配出去的榮譽永遠只有少數前幾名,屈辱則歸後段班。

因此,我對十二年國教的看法才跟李家同不一樣。李家同反對免試入學,是看重考試的公平性。我卻認為考試的榮辱分配會製造更大的不公平。窮小孩因為種種因素,往往小學就學業落後。等他上國中,有自主意識了,正想急起直追,考試卻幫他貼上「不會念書」標籤。明星高中存在,只會讓他更得不到他需要的課輔資源,更想早早放棄。

還有一種反對廢除明星高中的聲音,是來自這些學校的學生。他們的心情我可以理解,畢竟我也曾考進明星高中,知道身在其中的愉快滋味。

以如今的後見之名,我會如此告訴孩子:「我知道考進明星高中是你人生一大成就,但等你出社會就會發現,根本沒人管你念什麼高中。高中三年,如果周遭都是很會念書的人,你會比較容易找到朋友一起討論叔本華是真的,但長遠來說,卻有礙你理解腦袋跟你不一樣的人在想什麼。因此,如果想要打好溝通力的底子,還是別念明星高中比較好。」

◎完整報導請見《親子天下》雜誌79期《設計思考》>>

延伸閱讀

顏擇雅 顏擇雅

顏擇雅

翻轉教育專欄作家

金鼎獎雜誌類最佳專欄得主。2002年創辦雅言文化,出版書目極少,卻每每創造話題,成為暢銷書如《優秀是教出來的》、《世界是平的》、《正義:一場思辨之旅》、《西方憑什麼》。著有《向康德學習請客吃飯》、《愛還是錯愛:關於教育與人格養成的思辨》。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