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教育改變的契機──大學應負起社會責任,一同參與國教改革!

作者:葉丙成

作者:葉丙成

圖片來源:roncaglia via Visual hunt / CC BY-NC-SA

過去二十年,我們教育做了許多的變革,目的是希望能適性揚才,讓每個孩子找到適合自已的發展方向。幾年下來,台灣的教育開始出現許多改變。從制度面來說,入學制度變得比以前多元;107 的國教改革也將讓學生有更多的選修學分空間去探索自己的興趣。從師資面來說,台灣中小學這幾年也開始出現一批又一批對教育有熱忱的老師;這些老師不甘於只為升學主義服務,大家為了誘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而努力改進自己的教學。

教育制度往好的方向改、也出現了一批批對教育熱忱的基層老師們,看起來台灣教育應該讓人充滿期待?然而,這麼多年過去了,以考試壓迫學生念書的風氣在許多學校依然盛行;入學的方式雖然變多元了,但補習的人數不減反增;強調嚴格管理的私校在近年紛紛抬頭,獲得許多家長的青睞。

改革不成的根本問題

為什麼改革多年,還是看不到大家所期待的結果?

關鍵在於我們的社會對教育的觀念未改,許多家長對於教育的認知仍停留在二、三十年前自己當學生時,一切以考試升學為主的思維。不管制度怎麼改變、老師觀念怎麼進步,家長對教育的價值觀普遍的仍未隨著時代而改變。然而中小學生對教育的價值觀,大多還是來自於爸媽。如果家長以考試為主的價值觀不改,台灣的教育將很難有突破性的改變。

但要實質的改變所有家長對教育的價值觀,何其困難!也因此這二十年來的改革,或對制度、或對師資,但少有處理家長教育價值觀未跟上時代的問題。然而如果不去面對這問題,不管教育做再多的改革,到最後都可能是緣木求魚。改變家長只在乎升學的傳統教育價值觀,是國教改革不能迴避的問題。可是,該怎麼做到呢?

解鈴還需繫鈴人,如果家長都在乎孩子能否上大學,那要改變家長對教育的價值觀,我們必須思考大學該扮演的角色!

只在意分數的大學,怎能改變眾人的觀念

長期以來,大學多倚賴聯考分數或學測、指考成績來標定學生好壞。雖然還有口試或推甄審查資料佐證,但大學入學選才,主要還是以級分數為主。至於學生是否在有興趣的領域探索過?有無養成重要的軟實力?有無養成自主學習的能力?大學完全沒有掌握,也全然沒有反應在選才過程中。

當大學只看幾級分選才,不管國教做什麼樣的改革,都無法動搖家長極端在意分數的教育價值觀。而且以分數為主的選才方式,導致今日越來越多學生在高中時期只忙於準備升學考試,完全不知道自己想唸什麼。許多人進大學後才發現對自己選的科系興趣缺缺,完全找不到努力的動機。大學端也越來越多老師苦惱於系上收到的學生,不是真正適合的學生。

其實,大學端自己又何嘗不是在為這種便宜行事的選才方式而付出代價呢?

為了培育台灣未來的人才,大學應該要開始負起社會責任,關心國教;一同推動改革、一同改變台灣家長的教育價值觀。大家應該開始思考,在改革教育的同時,是否有方法能創造高中端、大學端、家長、學生四贏的局面?

如何達到四贏?

在想方法前,我們先了解接下來幾年的教育面貌。自 107 年起的國教改革,高中將被要求開設許多選修課程供高中生選修,以探索學生的興趣與專長。然而,設計出選修課程,對很多高中老師而言是很大的挑戰。此外由於選修課程跟學測、指考並不直接相關,這會影響家長跟學生對選修課程的重視。相對的,在大學有許多非就業熱門的科系,常苦惱於許多學生只是當轉系的跳板,收不到真正了解並喜歡該領域的學生。

我一直在想這些問題,有沒有機會一起解決?有的!如果大學端能好好把握 107 的契機,是有機會達到四贏的局面!

怎麼做?首先,大學端應鼓勵校內科系跟高中端合作,設計出適合高中生的選修課教材與學習評量方式。在設計好課程後開始培訓來自台灣各地的高中老師,將這些選修課程技轉給各地的高中老師,讓他們在各地的高中開授這些選修課程。這個做法,可以達到以下的四贏:

這個做法可以減輕高中端開發優質選修課程的壓力。一贏!

大學中的非就業熱門科系,將有機會提早在高中啟蒙高中生,讓他們了解該領域。有興趣的高中生,可以在之後繼續鑽研,進而申請就讀相關的領域科系。這些科系在日後,將有機會收到真正熱愛該領域的學生。二贏!

課程跟學習評量都是該系自己設計的,所以當修過課的學生申請該系的推甄時,系上老師可以從該選修課的學生評量表現,來準確評斷該生是否是適合該領域的人才。修完課不喜歡的學生,以後不會再浪費生命去申請該系;而喜歡這課、好好修這課的學生,未來在申請該系時,將因此有更高的錄取機會。三贏!

家長因為孩子修了這些優質選修課程增加了大學入學機會而放心。四贏!

大學與國教,該合作了!

除了大學端協助高中端發展選修課程外,各大學也應該成立專責單位,聘用專職人員對國教制度、教學持續深入分析瞭解。一方面將國教現況傳達給大學各科系,並與各科系合作擬定最適合該系的的招生選才方法與策略;另一方面則把大學端對國教的期待帶給國教端,形成相輔相成的教育政策。

台灣教育改革的理想是否能真正落實,取決於家長以分數為主的教育價值觀能否被改變。過去幾十年,大學各科系並未真正用心瞭解國教端的教學發展,一直是倚賴聯考、學測、指考的成績來標定學生的好壞。時至今日,大學端應該要開始負起一同改變台灣教育的社會責任,開始好好思考大學真正想要的是具備什麼樣能力的人才。除了以上的做法外,大學端還可以思考是否還有更多開創性的方法,達到高教端與國教端共贏?

唯有透過大學端與國教端開始密切合作,台灣的教育才有機會真正達成讓孩子適性揚才、培養關鍵能力的理想!

(全文刊載於「獨立評論@天下」

延伸閱讀:

《為未來而教-葉丙成的 BTS 教育新思維》

金石堂2015年十大影響力好書

《為未來而教-葉丙成的 BTS 教育新思維》

《我的成功,我決定》

葉丙成 葉丙成

葉丙成

台灣大學教授

葉丙成,號丙紳,現任台大電機系教授、BoniO Inc. (幫你優股份有限公司)執行長,創辦首創的線上電競學習平台PaGamO,引領教育創新浪潮。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