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校興起的4個啟示

台北市文山區人行道上,蜜蜜的媽媽無法抑制的崩潰大哭,她剛剛帶著三歲多的蜜蜜去參加台北市私立靜心中小學附設幼兒園招生抽籤,沒抽上。「國小要進去機會更渺茫了!」蜜蜜媽媽絕望的想著。 去年四月,台北市建國南路上出現多年不見的擁塞車潮,那天是私校復興、延平...

私校興起的4個啟示

私校興起的4個啟示

  • 作者:張瀞文

台北市文山區人行道上,蜜蜜的媽媽無法抑制的崩潰大哭,她剛剛帶著三歲多的蜜蜜去參加台北市私立靜心中小學附設幼兒園招生抽籤,沒抽上。「國小要進去機會更渺茫了!」蜜蜜媽媽絕望的想著。

去年四月,台北市建國南路上出現多年不見的擁塞車潮,那天是私校復興、延平、薇閣三所中學國中部入學考試。這三所老牌私校入學一向競爭激烈,譬如,延平中學第一階段只錄取一百四十二名,卻有兩千多人報名,報考的人潮癱瘓了交通。

台北還不是戰況最激烈的地方。台中市小學生上了國小五年級之後,家長談話內容總繞著私中考試,一個學生報名三、四所學校趕場考試稀鬆平常。台中市補習教育協會榮譽理事長楊佳叡觀察,中投區的國小畢業生高達三分之一,都會報考私中。

私校已經不是精英家長專利

為了安排課後安親、避免國中霸凌、更精實的英語教學、避免追不上瞬息萬變的十二年國教政策......這幾年來,愈來愈多的家長把「私校」當做國中小入學選擇之一。

尤其是面對青春期轉變和升學壓力的國中階段,根據教育部統計資料,去年就讀私立學校的國中生,佔總國中生人數五年內從佔比九.七%提高到一○.九%,也就是說,現在每九個國中生就有一個讀私校。私立國中已經不是少數經濟優渥家庭的選項。

學生愈來愈少,但是私校愈來愈多、讀私校的比率愈來愈高。反映了什麼?

私校熱潮,給教育4個啟示

記者走訪國內由北到南、由西到東數十所私校,觀察到在辦學上,私校的確有幾個和公校迥異的特質:

1. 少子化帶來強烈危機,校長老師向心力強。

少子化是公私校共同的課題,只是學生數攸關私校生存,不只校長,學校老師也對於少子化帶來的減班非常敏感,形成全校一起行動的生命共同體。

「因為要生存,所以必須更積極、更努力。」新北市私立南山高中校長蔡銘城認為,少子化帶來的壓力反而是帶動學校進步的動力,在南山高中,每間教室的門都是打開的,老師習慣彼此觀課、評課,教室後面擺了五張空椅,學校老師、行政人員,甚至家長,都可以入班觀課。

台北市私立文德女中這幾年班級數驟減,高三還有九班,高一只剩四班,四年前接任校長的程淑貞努力帶著老師轉型,校園內貼滿了老師的「專業績效」。各項教學獎項包括:補救教學、閱讀教育、差異化教學、科技教育、校長科技領導獎等,老師還出版《文德學報》,分享自己的專業成長方法與心得。資深老師蔡米桂說,校內老師因為這幾年減班而增加危機感,都願意跟著校長多做一些增長專業。

但是,危機感帶來的強烈生存動力,也是私校發展容易過於功利的限制。譬如,許多學校聘任老師時就明說,老師的職務之一是招生,沒有招滿學校規定的額度還要被扣薪水。這樣的師生關係,容易讓學校和老師在經營與教學上過度討好家長和學生,偏離教學專業。

2. 以「客」為尊,滿足多元異質的家長需求。

每年至少多花十萬元將孩子送私校的家長,除了希望學生成績要好,更重視學校的教育是否「物超所值」。因此在課業壓力大的私校,活動也非常多,台北市私立靜心中小學光讓學生興趣試探的社團就開了四十多個;薇閣中學隔週六還要到學校上社團。

「社會型態改變,現在家長移動能力高,需求不同,要滿足家長是不容易的,」淡江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新北市秀山國小校長林文生有此觀察。

因此私校的經營者不僅對家長需求非常敏感,更要求自己前瞻的看見未來幾年的市場趨勢。在這幾年,私校普遍重視的兩個明顯趨勢分別是「十二年一貫」和「國際化」。

「十二年一貫」學制的學園趨勢,在十二年國教的發展下,更加蓬勃。家長要的不只是國中,還希望學校是往上到高中、往下到國小。期待找到一個可信賴的「品牌」後,就可以一勞永逸,安心的讓孩子從國小念到考上大學。

台北市私立復興中小學就在二○○六年往上延伸至高中;南投的普台中小學、台中的葳格中小學及新北市的時雨國中這三年都成立了高中部。也有學校將向下延伸,宜蘭的中道中學在二○○七年開辦小學,提前卡位。

就算先天有限制無法延伸學制的學校也會做策略聯盟,台南市的寶仁小學,就和港明中學合作,輔導畢業生考上港明國中部的入學考。

第二個趨勢是重視國際化,具體的做法就是加強「英語力」。英語教育常常也是家長送孩子進私校的考量之一,但現在光增加英語時數已不夠,家長選校時還看師資、課程等。幾所新興私校如高雄的義大國際高中、雲林的維多利亞中學都強調雙語課程、外師教學,以及設有國際班,甚至引進國際認證課程,讓學生畢業可以和國外大學無縫銜接。以前入學考試不考英文的私校,現在也加入英文科考試。許多傳統私立國小也在這幾年新設雙語班,讓招生起死回生。

但是家長選擇私校應該要認清,所有的需求都是一分錢一分貨。學校提供好的服務都需要付出代價,家長期待的外語課、樂團練習、社團,每學期可能要多付出上萬元,相較於公立學校加上安親才藝,費用還是比較高。

而私立學校普遍「以客為尊」的價值,也常常讓家長覺得學校有大小眼的差別待遇,對於特定大戶會有更好的服務。這也是國民教育私有化的一個隱憂。

3. 「績效」至上,成敗論英雄?

私校自負盈虧,幾乎所有作為,無論是學生的學習、老師的教學、招生的方式,都不能只講教育理想,更重視落實理想後的「績效」。

最常見的績效是升學率,多數私校的思維是「衝高高中升學率,國中小就好招生」。不少私校轉型初期會花大筆獎學金搶「好學生」,台北市私立東山高中在幾年前就大發獎學金拚轉型,除了用高額獎學金留住國中部成績優良學生外,還曾經在二○○八年以一百萬獎學金要吸引當年基測滿級分學生就讀。台中的嶺東高中在幾年前,考上「智優班」的學生不但公校收費,還另外發三十萬元獎學金,但這幾年升學績效做上來了,智優班優惠只剩下十二萬獎學金。

除了升學率還有其他「績效」:全民英檢通過率、科展、音樂、體育等競賽成績,學校都很在乎。「私校就是私人企業,一年一聘,你的工作表現攸關獎金和去留,工作表現包括:教學要讓孩子和家長喜歡、幫學生爭取各項競賽成績、老師的進修時數等。現在在公校,我只要把小孩功課顧好就可以,很輕鬆,」在台北市某明星私校服務六年,去年考上公校的林老師說。

私校校長多數可以依老師教學表現給與獎金。在新北市的育才小學,資深、績效好的外師薪水甚至高過校長;在靜心中小學,學校會依老師績效給與不同獎金,有時候家長會還會加碼。

但是,過度績效至上的環境,也可能讓家長花了大錢卻讓孩子在一個太過功利的環境中受教。

譬如,孩子可能學到:競賽排名是可以「做假」的。林老師坦承,她在私校帶學生做的許多競賽,「孩子頂多做七十、八十分,剩下的二十、三十分還是得靠老師操刀完成。」

在某些升學率績優的明星私校,孩子的成績等於他的個人價值。成績跟不上的學生,學校會要家長自行請家教,或是請學生轉學。

4. 辦學彈性,面對政策變動應變快。

在私校,從對老師的聘任及要求,到課程的安排,都比公校有空間。例如台中的葳格創立之初,就找來台中教育局前局長張光銘當總校長,借重張光銘的人脈與專業,從大台中私校挖角各領域的翹楚到校。

新北市私立南山高中的導師座位就安排在教室後面,學生的狀況、各科老師的教學,導師都可以掌握,因為對老師要求多,學校給的導師費也是公校老師的好幾倍。去年私校法修正通過,沒有接受政府補助的私校,辦學、收費、招生有更大空間,許多國際學校、雙語班和特色班級紛紛成立,延攬學生就讀,更吸引不少家長。

面對政策變動或家長對學校的質疑,私校也幾乎都能在最短時間回應。

當媒體一直報導基北區二○○四年免試入學制勝關鍵是作文成績時,靜心中小學校長簡毓玲馬上為家長開說明會,說明免試入學的計分方式,並讓九年級學生每兩週寫三篇作文,其中一篇委由曾經批改過基測作文的高中老師外改。

新北市私立裕德中小學的海外課程中,有學生突然生病發燒,只能待在飯店無法和大家同行,學校馬上派一個老師飛到國外飯店陪學生。「不管學生在哪裡,我們一定想辦法把他照顧好,先把事處理好,錢再想辦法。如果在公校,遇到事就卡在法令限制、沒有經費,」公立國小退休、目前擔任裕德校長的黃三吉說。

但是彈性其實也代表許多學校的制度化不足,資訊不透明。很多學校的課程、收費、招生方式幾乎無法取得,學校的經營也可能因為董事會的立場改變而面臨困境。

做為全民公共資產,應該「接住所有孩子」的公校,該如何在這股私校熱潮中有所學習?

拚品質,才是公校求生之道

長期關注教育機會均等的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副教授王麗雲認為,學校辦學「不官僚」及「讓家長放心」很重要。「家長口耳相傳的力量是很大的,有時還會揪團一起去念某間學校,」王麗雲說。

林文生則認為,私校的熱門現象只是表象,私校和公校一樣,如果在教學上沒有辦法提供更好的品質,讓學生喜歡學、學得好,當家長感覺不對,「他一刻都不會願意等,也不需要,因為幾乎每個學校都有缺額。」

家長像候鳥,為孩子的學習不斷尋覓遷徙到更好的環境。無論公校或私校,好的學校經營者,總是能夠洞察市場趨勢,又保有教育理想,在少子化時代,經營出家長信賴的學校。

親子天下 親子天下

親子天下

親子天下

【親子天下】起源於雜誌媒體和書籍出版,進而擴大成為華文圈影響力最大的教育教養品牌,也是最值得信賴的親子社群平台。 我們希望,提供給學校和家庭,專業可信賴的教育教養解決方案。從線上(online)到實體(offline),分齡分眾供應華人地區親子家庭最合身體貼的優質內容、活動、產品與服務。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