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會的意義:重視不缺席的選舉功課

大選靠近,學生必然想要了解老師的選舉意向,除了能教導孩子判斷是非外,還能如何在班級中帶領學生重視「民主素養」?詹志超老師分享,「班會」能奠定學生穩固的民主素養基礎,便是其中一種養成教育。

▲ 【班會的意義】重視不缺席的選舉功課。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 【班會的意義】重視不缺席的選舉功課。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本文重點摘要

記得2014年,台北市長勝選者柯文哲在國際記者會表示:「我來自庶民,未來也將傾聽庶民,政治的高牆將倒下了,這是一個人民當家作主的時代。」「感謝支持的朋友,這座偉大的城市會繼續前進,請大家回去好好睡好覺,迎向明天太陽的升起。」經過一場選舉,不管誰人當選、落選,全民又打了一場值得引以為傲的選戰。

在選舉的過程中,容或有些許不盡民主的手段,不過,終究不能抹煞台灣「民主素養」的躍進;只是「民主素養」也絕非完成於一夕之間,是以,從小的養成教育是必要的功課

過去每到選舉,年輕人對於政治是冷感的,漠不關心;這次選舉則不然,年輕世代開始關心自己的未來,參與選舉程度比往年還高。我因此有很深的感觸,在學習的過程中,應該更重視「民主素養」這門功課。

民主素養,是一門重要的功課

由於升學制度的關係,學生除了因應考試苦讀課本以外,還必須強化自己的技能並充實自己的常識;但卻忽略了某些素養的提升,諸如文學素養、藝術素養等,而在所有的素養中,學生的「民主素養」一直是我擔任教職最關切、也最重視的一環。

學生在不同的課程中,跟著老師學習不同的知識。除了各科學科、人生觀念以及生活態度,從小學、國中到高中,每週的課表中,一定會安排一節「班會」,如果教師能帶領學生重視並善用「班會」,將能奠定學生穩固的「民主素養」基礎,這便是一種養成教育

我認為「班會」是所有課程中最重要、也是最無價的一門課。「班會」是班級所有成員討論議題、意見溝通的最佳時刻,期望透過集思廣益,異中求同,在「少數服從多數,多數尊重少數」的民主原則下,獲得共識並達成一致的結論。班會能順利進行,有賴學生對於開會的重視,而這也就是一種最基礎的「民主素養」課程

選舉投票,每個人都不應缺席

開班會時,我特別重視提案的表決,期望學生在表決時一定要表達自己的立場;不舉手投票,不只是一種投廢票的負面行為,更是對公共事務漠不關心的消極態度,對於班級事務的推動毫無助益;因此,我會要求提案通過的票數一定要過半,而且「總票數」與「全班人數」必須儘量吻合,如此,學生才會尊重表決的結果。

班會提案如此,選舉亦然。關於選舉,我認為只要是選民,就應該出來投票,不應該缺席;或許候選人不盡令人滿意,但卻不應該投廢票或是不投票,投票不只是國民應盡的義務,更是成熟的民主行為的展現。

客觀中立,謹守老師的職分

在選前,學生必然想要了解老師的選舉意向,身為老師,則謹守民主的素養,絕不輕易透露自己的想法。我相信在每個人的心底深處,必定存放著名為「政黨傾向」的寶盒,除非自己掀開寶盒,或有意透露寶盒的內容物,否則旁人絕對沒有鎖匙能打開這寶盒一探究竟。

老師不透露自己的選舉意向,學生將無從確定老師的政黨傾向;在教學時,即便論及政治或時事,老師更應保持客觀中立的立場,嚴守老師的職分。一直以來,我秉持的教育理念是教導學生判斷是非,而非灌輸學生是非,我不希望因為個人的喜好影響或引導學生。

民主素養,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功課;選舉投票,每個人更是不應該缺席。新學期開始,老師可以好好運用班會時間,奠定學生穩固的「民主素養」基礎。

延伸閱讀

詹志超【隨寫人】 詹志超【隨寫人】

台北延平高中班導師

我是一位中學國文教師,任教於臺北市私立延平中學。身為一位被賦予生活教育與生命啟思職責的國文教師,我以「生命教育」為重點,期望從情感、人際、生活、人生、生命各方面,透過文章,啟發學生對「生命意義」的瞭解。同時自己也從優質的部落格吸收許多察人、看事、觀物以及生活的心得,充實人生與生命旅程。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