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首創 SEE Learning 實驗班誕生,偏鄉小校推動「慈悲文化」

臺南市左鎮區光榮實驗小學成立全台第一個SEE Learning實驗班,從偏鄉啟動「慈悲文化」。校長蔡坤良以行動帶領教師共學、結合 108 課綱與社區資源,打造安放情緒、培養同理的學習環境。

Negi 教授(後排左二)與光榮實小SEE六年計畫第一年的學生和校內老師們合影。圖片來源:光榮實小提供

Negi 教授(後排左二)與光榮實小SEE六年計畫第一年的學生和校內老師們合影。圖片來源:光榮實小提供

本文重點摘要

2025 年被視為台灣社會情緒教育SEL, Social Emotional Learning)推動元年。(延伸閱讀:SEL是什麼?4方法讓社會情緒學習融入課程(附教案參考資源)

在臺南市偏鄉左鎮區光榮實驗小學,一場由下而上的教育行動正在發生。全台第一個 SEE Learning(Social Emotional and Ethical Learning,社會情緒倫理教育)實驗班在此成立,串聯學校與社區,打造出溫柔而堅定的「慈悲文化」風潮。

由下而上的偏鄉力量:從一所小學開始

台南市實驗小學九校聯盟與左鎮周邊小學,2024 年起主動向教育局申請經費,舉辦 SEE Learning 教師工作坊。光榮實小校長蔡坤良以實際行動證明:即使在偏鄉、資源有限,只要有願景與連結,一所學校也能成為孩子的情緒避風港與社區轉化的起點。

2025 年 3 月 26 日,光榮實小舉辦全台首場 SEE Learning 聯盟工作坊,邀請美國 Emory 大學慈悲中心主任 Negi 教授親自蒞臨觀課。Negi 博士曾獲羅格斯大學頒贈榮譽博士,肯定其推動全球社會情緒教育的貢獻。

Negi 博士觀察光榮實小一年級首屆SEE Learning實驗班學生,展現的穩定情緒與師生互動後感動表示:「建構安全感最關鍵的元素,就是慈悲心」。

慈悲不是口號,而是長期經營的文化

光榮實小一年級導師關瓊如曾因班上多位特教生而感到挫折,但在校長與行政團隊的全力支持下,半年後班級氣氛完全轉變。孩子之間更懂互助、願意傾聽,連其他教師也感受到不同。這樣的改變,正是長期深耕 SEE Learning 的結果。

蔡坤良校長自 2023 年起邀請 SEE Learning 講師每週駐點學校,與 TFT(為台灣而教)教師共同研習。2024 年起,他更將 SEE Learning 正式納入學校六年發展計畫,由種子教師莊雅淇編寫結合 108 課綱的在地化教案,讓慈悲教育真正落地。

教師先學會理解自己,才能理解孩子

蔡坤良強調,教育者若不能照顧自己的情緒,就難以照顧學生。透過共學小組與 SEE Learning 的引導,教師學會辨識並接納自身的情緒,也更能同理孩子的需要。這樣的雙向關係,讓教學現場不只是課程實踐,更是師生共同成長的歷程。

光榮實小不只推動情緒教育,更系統性地串聯社區資源。從小提琴、獨輪車、書法、爵士鼓到機器人課程,校長希望讓孩子「在山裡也能看到世界」。這些豐富的學習體驗讓學生建立歸屬感與自信。一位畢業生感性地說:「光榮國小六年,是我人生中最快樂的時光」。

課程改變學校,學校帶動社區

光榮實小結合博物館教育、台積電基金會、人本教育基金會、成大及 TFT 等單位資源,推動多項創新計畫。兒福聯盟與地方慈善會也長期協助弱勢家庭,讓學校成為社區安全網的核心。

曾有家長感動地說:「如果不是蔡校長,我早就讓孩子轉走了。」如今,學校多元的課程甚至吸引跨學區學生報名。

2025 年 3 月的實小聯盟工作坊,台南市九所實驗小學行政、教師代表與周邊學校校長、社區夥伴齊聚一堂。下午更帶領聯盟夥伴走入社區,由在地醫師與藝術家導覽,展現教育如何與地方共榮。

Negi 教授對光榮實小的觀課印象深刻,並在同年 11 月台灣本土心理學年會上特別提及此案例,稱之為「從慈悲出發的教育奇蹟」。

慈悲,是教育的永續力量

蔡坤良校長與團隊證明:教育不只是知識的傳遞,更是情感與關懷的連結。當學校成為孩子的安全基地,社區就能成為愛與支持的網絡。

正如 Negi 教授所言,同理關注(empathic concern)是人類最深的連結力量。光榮實小的經驗顯示,慈悲不是遙遠的理想,而是一種可以被培養、被傳遞、被延續的生命能量。

(記者王韻齡與chatgpt協作整理)

延伸閱讀

陳燕錚 陳燕錚

陳燕錚

諮商心理師

諮商心理師

張書銓 張書銓

張書銓

大學教授

成功大學物理系教授。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博士,專長研究統計物理。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