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累、家長焦慮、老師無力:當親師生一起陷入「忙、盲、茫」困境,教育現場最後會走向何方?
學生補習到深夜、老師被行政和雜務追著跑、家長焦慮跟風⋯⋯資深國中導師Ms.蔡蔡分享第一線的觀察,不禁反思:當親師生陷入「忙、盲、茫」的困境,學生失去探索時間、老師失去教學熱情,教育最後的面貌會變成如何?這場教育的集體疲憊,究竟該何去何從?
當學校、家長和孩子一起「忙、盲、茫」,教育最後的面貌會變成如何?。canva
第一個「忙」:大家都好累、好忙!
早上七點的捷運和公車上,常見到已經擠滿了通勤上學的學生們。有些幸運搶到位子的,睡得東倒西歪;有些比較晚上車的,雙眼浮腫的盯著手機看。
下午五點,捷運和公車繼續被這些孩子占滿,他們多半不是要回家,而是要往補習班繼續前進。
下一個擁擠的通勤時段,是晚上九點多。這些孩子陸續從補習班離開,終於,準備要回家。有家長接送的,還算幸運,可以在車上先休息一下;更多的,是需要再搭公車或捷運,或自己走回家。
身為國二導師,我最近最常聽到學生說的一句話是:「我好累喔!」問他們幾點睡?很少在 12 點之前的。
忙什麼?補習到九點半,回到家已經十點。洗澡、休息一下、再寫學校和補習班作業,往往已經超過 12 點。連睡飽這樣的基本生理需求,都難以達成。
隔天,七點起床,繼續這樣疲勞循環一天。每週五次。而週末呢?總可以好好休息了吧?不,許多孩子說,他們至少還有一天要去補習班,全天自習或寫評量。
辦公室裡面呢?以行政老師來說,早上八點到校,接著是無止盡的公文填報、回應老師們和上級長官的需求、家長的關心詢問、和學生間的緊急事件處理。有組長提過,她請了一天公假,回來以後,打開系統是 50 多份待處理的公文。
導師們呢?七點半左右要到校,看早自習與打掃、檢查作業、改聯絡本;之後穿插著教學、改作業、看午休和打掃;再擠時間出來出考題、參加研習、約談學生、回覆家長各種提問⋯⋯下午大約五點多離開,每天至少是十個小時的基本工時。
第二個「盲」:這些忙,是需要的忙,還是在瞎忙?
上課前,我有時會先問孩子,這課內容已經學過的請舉手?大約都是七至八成左右。有些人還會拿出補習班講義、甚至該課的測驗卷證明給我看呢。在臺灣,我相信只要不是極偏遠的地區,課後補習與安親的風氣都非常盛行。
多數孩子都已經上過課本上的內容,那麼,老師可以直接進行補充和進階練習嗎?答案是:不行。因為在公立學校,以臺北市國中來說,通常還是有大約兩到三成的學生完全還沒有碰過課本內容,需要靠學校老師教學與引導。在其他縣市的國中,或許比例更高。
於是當老師上課本內容的時候,許多已經「學過」的學生常常就開始神遊,甚至趴下睡覺了。但他們真的都已經「學會」了嗎?我必須畫上一個問號。許多孩子是盲從著、跟著同學一起去補習,至於學習效果?可能心安的效果更高過於實質學習成就的提升。
為了因應這樣的狀況,我嘗試過各種分組。隨機分組容易亂,我不考慮;差異化合作學習分組,讓已經熟悉自己負責部分的孩子互相教導,但總有些人難以完成任務;異質分組鼓勵程度佳的孩子去協助比較落後的孩子,但會犧牲掉優秀同學再自我精進的時間,我覺得有些可惜。
試到最後,我認為還是同質分組比較符合學生的需求。由老師設計不同程度的講義,讓同一個課堂當中,程度較佳的孩子有較多自主時間進行進階學習,有問題再發問討論。同時間,我主要教導程度較低、較需要老師協助的小組。
實施過幾次以後,不禁心中又產生困惑⋯⋯這不其實就是原本能力分班的概念嗎?如果現在推動常態分班,結果變成老師需要自行在班級內在進行依據學生能力的分組,然後再設計三軌的課程與講義設計,搞得自己好忙⋯⋯會不會回歸以往的能力分組,對學生的學習其實是更有效益的?
第三個「茫」:這些忙,會把教育帶往甚麼地方?
當孩子的時間被學校和補習班安排得滿滿,他們會有時間去發展興趣、去思考未來嗎?還是光應付各種作業和考試就疲於奔命了?而他們知道自己到底在忙什麼、為何而忙嗎?
於是當孩子有一點點的空檔,可能是搭公車到補習班的 15 分鐘,或家長接送回家的 10 分鐘車程上,只想抓緊機會滑一滑短影音,看些無腦的影片「放鬆」一下,是不是也很可以理解?但長期依賴短影音來「放鬆」,如同過度依賴能量飲料來提神,對孩子大腦和專注力的傷害,遠超出你我想像。
學生的茫,也是家長的茫。教育政策和制度各種變變變,家長擔憂、怕孩子落後,於是先趕快給孩子更多更滿。競逐式的補習風氣,建構在學生和家長的集體焦慮和無所適從之上。
教育業漸漸服務業化,其實早從教育商品化、教育私有化、教育選擇多元化、開放師培課程等出現時就開始了,是可以預見的。
而老師們對於自身工作茫然的感覺,或許不亞於家長們。教師的傳道授業角色,在各種知識隨手可得、超前進度補習盛行的情形下,已經不再是許多學生學習學校進度的主要管道。如果沒有轉而尋求教法的改變或專業的精進,老師們很容易開始對於自身工作價值感到茫然。
而在外包業務越來越多且雜、地位卻越來越低落的情況下,老師們要如何擠出時間、如何產生動力去自我精進?這實在很為難現場第一線的教師們。
如果希望學生擺脫不必要的「忙」,需要先從協助家長消滅心中的「茫」著手。如果可以陪學生學習得更好,多數老師都非常樂意再持續進化。但前提是,請不要再把各種形式居多的公文、填報系統、口號宣導、投訴回應等事情堆到學校老師的身上,然後一起假裝,我們做這些事情都是有意義的⋯⋯
*本文為【Ms.蔡蔡專欄】文章,歡迎點擊「 ♡ 」收藏文章,或下方作者欄「♡ 追蹤」,不錯過未來的文章、教學資源與活動。(翻轉教育訂戶專屬功能)
看更多專欄文章:
您可能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