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提問出發,讓孩子看見知識的連結|《妙妙喵圖解生活科學》數學老師洪進益

孩子天生就擁有無限的好奇心,每一個「為什麼」都像一扇窗,讓他們看見世界更深一層的奧祕。《妙妙喵圖解生活科學》提醒我們,教育的起點不是給答案,而是陪孩子發現問題、培養觀察力與想像力。當他們勇於追問、願意探索時,學習便成為一場充滿溫度與驚奇的旅程。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還記得小時候,我最愛看的書就是《十萬個為什麼》。那時的我,常趴在地上,翻著那些關於雲、雨、閃電與火山的故事,覺得世界真奇妙。那個年代沒有平板、沒有AI,只有一本書和滿腦子的「為什麼」。

為什麼天空會打雷?為什麼雲能飄?為什麼玻璃會反光?
每一個「為什麼」,都像一扇小門,打開了我對世界的好奇,也悄悄種下了我成為老師的種子。
後來,當我站在講台上,看著學生舉起手問著相同的問題時,我總是微笑。
因為我知道,那份單純的好奇,就是學習最珍貴的起點。

在我的教學生涯中,有一個孩子特別讓我印象深刻。
他是個對生活充滿好奇的小男孩,幾乎每天都會在下課時跑來找我,手裡拿著一本科普書,眼睛亮晶晶地問:「老師,為什麼閃電那麼快?」、「為什麼磁鐵可以吸東西?」、「為什麼樹的年輪是一圈一圈長?」。

有時候,他的問題我也需要查資料才能回答,雖然下課時間,常要忙著批改著那堆積如山的作業,但他那種堅持到底、渴望理解的模樣,總讓我感動。
有一天,他忽然問我:「老師,閃電是數學還是科學?」
我笑著回答:「閃電是自然現象,是科學;但要算出閃電離我們多遠,就得靠數學的魔法。」


他聽完開心得拍手:「原來數學也能量閃電!」
那一刻,我看見一個孩子的世界被連起來了。
他不再把科學、數學、生活分開,而是發現它們其實是同一個世界的不同角落。
幾個月後,我在他的聯絡簿日記裡看到一句話:「我長大後想當一個會講故事的科學家。」我知道,那不是一時的興起,而是好奇心的種子開始發芽。

最近我讀到《妙妙喵圖解生活科學4:閃電避雷針》,立刻想到這個孩子。
這套書正是為這樣的孩子而寫——為那些對世界充滿「為什麼」的孩子。
書裡的妙妙喵與跳跳蟲,就像老師與學生、家長與孩子的對話。
他們從「為什麼大樓要裝避雷針?」、「為什麼哨子會發出聲音?」這些日常問題出發,透過故事和圖像一步步引導孩子理解現象,找到答案。
對這些孩子來說,它不只是一本教科書,而是一場有趣的生活冒險。
孩子在閱讀時,不知不覺就學會觀察、推理與驗證。
這正是科學與數學的共同核心:從生活中提問,從提問中理解。

我常對家長說:「孩子不一定要成為科學家,但一定要有一顆科學家的心。」
科學家從不怕問問題;數學家擅長整理問題。
兩者的出發點,其實都來自「觀察」。
當孩子數著閃電與雷聲之間的秒數,他在學距離;當他觀察冰塊融化的速度,他在學比例;當他用積木搭房子、用紙飛機試飛,他在學物理與幾何。
生活裡到處都是學問,只要我們願意停下腳步,抬頭看看。

教育,不是給答案,而是陪孩子找到提問的勇氣。
當孩子願意問「為什麼」,他就開始用腦袋思考、用心觀察;當他願意翻開一本書找答案,他就正在為未來的學習打基礎。
在這個充滿AI與科技的時代,我們更需要這樣一本溫柔而有深度的書,提醒孩子:
世界不是冰冷的,而是充滿可以探索的美好。

每一個「為什麼」的背後,都是一段學習的故事;每一次好奇的目光,都是對世界最純真的愛。
願我們的孩子,都能像那個不停發問的小男孩一樣,勇敢地問、勇敢地學、勇敢地相信——生活,就是最好的科學課,而好奇心,永遠是學習最珍貴的起點。

《妙妙喵圖解生活科學4》為妙妙喵圖解生活科學系列的最新集數,5大分類,20個專題探究,啟動知識素養力,,幫助孩子快速理解複雜知識,學會用圖像整理與思考。
​博客來誠品親子Shopping金石堂momo

延伸閱讀

洪進益(小益老師) 洪進益(小益老師)

翻轉教育專欄作家

澎湖縣石泉國小老師、數學教科書編撰委員。曾獲教育部師鐸獎、星雲教育典範教師、教育大愛菁師獎、GHF創新學人獎。獨創數學《星空教學法》,並曾受邀遠赴芬蘭、馬來西亞等地分享星空數學教法。創立臉書粉專「小益的布拉格廣場」,同時經營同名部落格,分享創意數學教育、班級經營,以及各種教育觀點,著有《離島星星數一數》一書。IG帳號:starmath2022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