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桃園客運事件引導SEL教學:應對衝突的10個教學

桃園客運司機與學生間的衝突事件引發社會關注。國小教師彥佑老師從教學角度出發,整理出10點情緒管理與應對衝突的策略,進而導入SEL(社會情緒學習)概念,盼能協助孩子與大人建立更良好的情緒與人際關係應對方式。

桃園客運司機打學生的影片引起社會關注,不論成人或小孩,情緒管理與人際衝突管理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我們可以如何引導、帶給孩子更多學習?圖片提供:彥佑

桃園客運司機打學生的影片引起社會關注,不論成人或小孩,情緒管理與人際衝突管理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我們可以如何引導、帶給孩子更多學習?圖片提供:彥佑

本文重點摘要

這幾天,客運司機與學生的肢體衝突新聞事件,看了令人捏一把冷汗。如果把這則新聞,帶進教室中引導,我們可以帶給孩子什麼呢?身為國小教師,我想從幾個角度切入,進行分享。

1. 心靜、停頓、緩衝情緒

務必先「心靜」,讓情緒處於低點時再來後續處理。停個三秒鐘,讓情緒有時間沉澱。因為大多數的衝突事件,都是「心急、不耐煩」所導致的,所以,若能先讓心靜下來,停頓幾秒,應該有助於情緒緩衝。

2. 學習「好好說話」

多數的衝突,都是因為沒有「好好說話」所爆發的。我們可以提醒孩子,隨時覺察、管理自己的情緒,學習用不傷人、不帶挑釁的方式說話。也要運用「好情緒來說話」,凡事有話好好說,得理也可以饒人。如果真的擔心「越說越錯」,那就不如「少說、不說」。有時,吃一點虧也未必不好。

3. 需評估自己的能力

在衝突當下,要迅速評估自身的能力、體型、當下身體狀況等,以及對方的人數與狀態,判斷自己是否有能力應對眼前的局面。若發覺情勢不利,切勿逞強或硬碰硬,應優先採取保全自身安全的策略。

4. 學習察言觀色

留意對方的語氣、眼神、肢體動作與情緒狀態,判斷對方是否已經失控或準備升級衝突。平日在課堂,我也會請孩子學會觀察老師的臉色,不說話代表什麼?皺著眉頭代表什麼?說話很慢或專注看著某人,代表什麼?手指比「1」代表什麼。這也是讓孩子在後續學習「社會覺察 (SEL)」時的前置作業。

5. 尋求旁人的支援

若評估自己無法單獨應對,應立即向周圍的群眾、店家員工、或其他在場的人發出明確的求助信號。即使只是請旁人幫忙撥打電話、報警、錄影、喊叫,都能增加安全保障,並讓對方有所顧忌。

6. 離開現場,退一步海闊天空

當衝突情勢危急或對自己不利時,「離開現場」是首要的保命策略,正如俗話所說的「退一步海闊天空」。選擇暫時的退讓,可以避免肢體衝突造成的傷害,讓雙方有冷靜空間;也許因為冷靜之後,情緒沒人,事情也就解決了。

7. 先記下時間、地點等線索,再後續反映

因為大多數的地方都裝設有監視系統,如果當下情況不允許處理,或覺得受到委屈時,應先冷靜、完整地記下衝突發生的時間、地點、相關人名或特徵等,再後續透過電話、信件、或向主管單位反映,以進行公正、客觀的後續調查與處理。

8. 平日教育與長期學習的策略

平日可以與孩子刻意進行情境模擬,如營造某一個衝突情境、新聞影片引導、或文章案例的閱讀與分析等,讓孩子有初步的概念。尤其這些「突如其來」的事件,必須透過平日的演練,建立一套標準的應對 SOP,讓無論大人或小孩,在真實衝突發生時,都能有所依循,不至於措手不及。

9. 具備同理心與換位思考的能力

有時可以先想想看,「為什麼他會這麼衝動?」是因為個性嗎?還是因為今天有所不如意?體認到我們都是群居且需要與人互動的生命體,而且我們都是擁有各種情緒的。因此在面對衝突時,練習換位思考,理解客運司機或服務業人員的工作壓力與情緒負荷,避免因為態度輕浮或語氣不佳而引發不必要的摩擦。

10. 學習 SEL (社會情緒學習)

這幾個月來,筆者常有幸受邀到各校,和孩子們分享 SEL,因為希冀孩子可以從小就養成如何覺察、管理情緒的能力;其實,不只孩子,包括教師、公司行號、機關團體,所有員工都應具備此知能。而且不僅止於「認知、理論」,而應真正落實於「生活」(如何正確處理),以學習如何拿捏好人際分寸、在群居生活中達到「不傷人也不被人傷」的平衡。

看了這則新聞,儘管是一則令人難過的新聞事件,卻是最好的教育教材;倘若可以把事件,昇華成教學探討事件,那麼對於孩子的學習,以及大人的提醒,都是很重要的內容。

翻轉教育 Logo
衝突管理小幫手
翻轉教育工具庫提供各式 AI 助理 × 教師小工具,根據翻轉教育平台專家與教師建議,協助老師溝通更順利、教學更有效。

 

延伸閱讀

彥佑 彥佑

彥佑

高雄市林園國小

Super 教師首獎、翻轉教育創新獎得主,擔任過教育部閱讀磐石評委、教學訪問教師、中央與地方輔導員等;著有《和孩子玩文字遊戲》、《有趣的成語遊戲》、《讀寫生活好好玩》。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