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被課本遺忘的古文經典:蘊含給學生的人生哲理
當有些古文經典不再被翻開,也讓學生少了一次與思想相遇的機會。〈為學一首示子姪〉教學生少說空話、勇於實踐;〈良馬對〉讓他們明白穩中求勝、自我節奏的重要。古文不只是背誦的文本,而是一次次學習態度的啟蒙。當學生在文字中看見自己,也在學習中找到策略與方向。
古文裡的故事未曾老去,它們仍能帶給學生啟發。
剛剛辦完金鐘60,幾家歡樂幾家愁,《星空下的黑潮島嶼》變成我的遺珠之憾——不是她沒得獎,而是她拿了太多獎,我怎麼會在她首輪播映的時候錯過她呢?在國中的國文課本裡,也曾經有好多熠熠發光的經典作品,只是教育政策的改變,文言文的篇數比例有所更動,使得這些美好的篇章被硬生生從課本裡剔除,真的可惜好可惜好可惜,我心中最大的遺珠之憾,就是她們:〈為學一首示子姪〉與〈良馬對〉。
〈為學一首示子姪〉教我們的事:少說空話,動手去做
〈為學一首示子姪〉是彭端淑的作品,彭端淑以身為長輩的高度,教導年輕一輩的孩子們做學問該有的態度。通篇文章只有三百多字,並且在許多地方使用了排比與類疊來強化行文的語氣,讀來簡潔有力,論點明晰。
這篇文章的第一段裡,強調事無真正的難易之分,唯有「實踐」與否決定一件事情歸屬於困難或簡單的一方;第二段則進一步提及天賦對最終是不是能邁向成功的結果而言,並非充要條件,重點在於是否持之以恆,而不是腦子好不好使。
這篇文章的論據,使用了窮和尚與富和尚的例子來對照,讓「立志」的重要性,彰顯在「顧不如蜀鄙之僧哉」這句鏗鏘有力的激問裡。
其實讀著讀著,就會莫名汗顏起來,開始思考自己是不是一個「理由伯」,有句話是這麼說的:「成功的人找方法,失敗的人找藉口」,沒有意志也無法全力實踐並持之以恆的人,就能找到一萬種自己辦不到的理由:「太笨了、哪有時間、錢不夠用……」結果被《淮南子》直接打臉「謂學不暇给者,雖暇亦不能學。」
不信你看,那些口口聲聲說「沒空努力」的人,就算放假有空,也只會到《傳說對決》裡去「奮發圖強」。
所以!每次上到這篇文章,我就會要孩子好好想想,有什麼事感覺上很簡單,結果很難做到?一天背五個英文單字超簡單,可是如果不做,這件事就立馬變成魔王關卡;又有什麼事感覺上難如登天,結果做下去發現也還好而已?每天跑操場十圈,一開始腳步沉重,跑著跑著,突然驚覺已經順順地就完成任務。透過這篇文章,彭端淑教會我們的事,可以搭配愛因斯坦的名言:「成功= x+y+z,其中x是工作,y是娛樂,z是『少說空話』。」別老是講得一口好菜,真正拿起鍋鏟的,才能練出真本事。
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人之為學有難易乎?學之,則難者亦易矣;不學,則易者亦難矣。
吾資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學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與庸也。吾資之聰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棄而不用,其與昏與庸無以異也。聖人之道,卒於魯也傳之。然則昏庸聰敏之用,豈有常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貧者語於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缽足矣。」富者曰:「吾數年來欲買舟而下,猶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貧者自南海還,以告富者,富者有慚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幾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之。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
是故聰與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聰與敏而不學者,自敗者也。昏與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與庸而力學不倦者,自力者也。
〈良馬對〉裡的三個備戰法,教你會考穩中求勝
〈良馬對〉則是一篇對於會考戰士特別重要的文章。這篇文章是宋高宗與岳飛的對話紀錄,這篇精煉的程度體現在不到兩百字的篇幅,卻講了一段可以神展開到浩瀚宇宙的良馬與駑馬之別。
從飲食的量與質、是否苟取等細節,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奮迅」那種刻意配速的穩健,再對照「攬轡未安,踴躍疾驅」這種「看我好行、看我最棒」式的猛刷存在感,鮮明地呈現良馬與駑馬於外顯行為上的天壤之別。
每每讀到這裡,我一定會問學生:「你有意識到自己是不是有好好的備戰?你有沒有吃好睡好,處理好基本的生理需求?你穿戴好鞍甲了嗎?是不是一切ready了才穩穩前行?你知道自己要跑多遠的距離嗎?如果是短跑,那麼靠著爆發力一氣呵成當然是首選,但面對會考這場戰役,它卻是個妥妥的馬拉松啊!」
這篇由岳飛與宋高宗領銜演出的一幕經典對談,告訴我們一個成功的會考戰士該有的格局有三:
一、正餐吃好吃滿——也就是說在任何一個戰役的備戰期間,都要好好吃飯,不被垃圾食物綁架。
二、萬事具備了再行動,確認好與目標距離的里程數,再決定好該怎麼安排自己的節奏——也就是說,面對段考、模擬考與會考,應該有不同的工具與跑速,千萬不要殺雞用牛刀,也不能拿著美工刀想砍樹,這些都不可能有什麼理想的結果。
三、如果沒能碰上伯樂,自己要懂得轉身離開,另尋出路——也就是說,如果老師講解的方式在第一時間無法理解,就要問到自己懂為止,那如果老師怎麼講解都聽不懂,那就找到一個自己能聽得懂的老師,家教也好,補習也行,YT或線上課程都可以,重點是,有一個能達成真正溝通的引導者,才能帶你走上成功的康莊大道——當然,最重要的伯樂就是自己,你,認識自己了嗎?
帝問岳飛曰:「卿得良馬否?」
對曰:「臣有二馬,日啗芻豆數斗,飲泉一斛,然非精潔即不受;介而馳,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奮迅,自午至酉,猶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無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遠之材也。不幸相繼以死。今所乘者,日不過數升,而秣不擇粟,飲不擇泉,攬轡未安,踴躍疾驅,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斃然。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窮,駑鈍之材也。」
帝稱善。
小時候讀書時,最怕碰到古文觀止,感覺那些經典離我們好遠,但後來長大後才發現,人生許多的問題,都在這些經典作品中找到答案。
其實還有許多強大的經典作品值得我們一一探究,比如說,思怡老師(也就是我本人)剛出版的《神展開的國文教室》,就是一本把國文課本中的經典篇章無限領域展開的嘔心瀝血之作,用AI世代的角度切入,重新詮釋經典作品,讓千年傳統,賦予全新感受。讀過的都說讚,上市隔天三大網路購書平台全部完售,第三日馬上二刷,此時當然是手刀開搶,可別讓自己成了無法握緊珍珠而悔恨不已的那雙手啊!
What are you waiting for?Ready,Go!
您可能有興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