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戶專屬
「身心調適假」只是OK繃——老師如何從「政策療癒」轉為「自我賦能」
「身心調適假」的三天休息,像塊精緻的OK繃一樣,無法真正撫平老師的倦怠與焦慮。當行政壓力和投訴文化持續消耗教學熱情,老師需要的不只是多幾天假,而是能真正支撐下去的力量。小魚老師透過文章分享自我賦能的具體行動。與其等待政策救贖,不如打造屬於自己的身心調適力,讓老師們能在挑戰中,依然保持專業與熱情。
三天假期止不了滿桌疲憊,自我身心調適力才是關鍵。圖:Nano Banana 生成
本文重點摘要
- 一、 老師的痛點:教學與行政重擔的雙重壓垮
- 二、 老師的心聲:需要的不是假期,而是根本的改變
- 三、 我的實踐:從「政策療癒」轉向「自我賦能」
- 附件下載:《老師的心靈魔法師養成計畫》告別教學焦慮,找回教學熱情!
2025年10月10日「身心調適假」就要正式上路,行政院說明,在建構友善、安全的職場環境上,政府必須以身作則、帶頭示範,並增列公務人員身心調適假,每年准給三日,得以時計,併入事假計算,且不需檢附證明文件……,當大家討論這三天假對於公務人員的意義時,身為在第一線奮戰多年的基層老師,心裡有著深刻的感觸。
我當然知道政府的良好立意,是想給老師一個喘息的機會。但老實說,當聽到這個政策時,腦中浮現的是學生滿是疑問的臉龐、班上堆積如山的作業簿,以及那些讓老師感覺如履薄冰的日常……三天身心調適假,像是一塊精緻的OK繃,試圖覆蓋老師無法痊癒的傷口。真的多了三天的假期,就能彌補教學現場所累積的疲憊身心與嚴重的無力感嗎?
您可能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