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班導的一天:寫給在體制縫隙中努力呼吸的導師
新生班導的一天,常常像是一場無止境的接力賽。清晨推開教室門,本以為第二週總該稍稍步入軌道,沒想到迎面而來的,仍是一波又一波的「機會教育」。
寫給每一位在體制與理想縫隙中努力呼吸的導師——在落葉與彩虹之間:新生班導的一天。圖片來源:Aflo Images
本文重點摘要
一、早修篇:聯絡簿與電話的雙重奏
當任務同時擠壓,大腦只能快速切換。
有孩子功課未如實填寫,有孩子把小考成績空著,也有孩子生活札記一片空白──老師一邊得逐一呼喚,讓孩子現場補齊;另一邊又要兼顧自主學習的進度。這時,你會體會到心理學家卡尼曼所說的「認知負荷」──當任務同時擠壓到來,大腦無法精確分配資源,只能在混亂中不斷切換模式。
就在此時,家長來電。電話那頭的焦慮,讓導師瞬間化身心理師,溫和回應、耐心傾聽,再即時與孩子面對面談話,才發現問題並非如家長所述,而是孩子尚未適應國中緊湊的節奏。於是我在心底苦笑:不只是孩子,這位新手資深菜鳥導師,也正在重新學習呼吸。
二、課餘篇:「我也想辭職」的股長
辭職、退休或堅持,是導師內心的拔河。
上週,一個股長吶喊想辭職。我差點脫口而出:「我也是。」最後還是選擇真誠同理:「謝謝你願意說出真實心情,老師會陪你,一起想辦法。」事後再探詢,才發現這孩子並不是真的要放棄,而是想在情緒裡找到出口。這,何嘗不像我們每個大人?在龐大的責任裡,我們也渴望有一個能安放脆弱的角落。
心理學裡有個概念叫「情緒共調」(emotional co-regulation)。孩子需要大人的陪伴來調整情緒,老師亦然。沒有出口的疲憊,只會慢慢滲透、慢慢消磨。
三、下課篇:班級鑰匙與責任的分散
通往責任的鑰匙,不該只壓在一人肩上。
班級鑰匙原本只有總務股長那麼一副。我心裡納悶:一個班級的大小事,怎能只靠一把鑰匙來轉動?於是只好自費多打一把。這不只是方便,而是一種提醒:責任若只交在一人手上,總會遺漏;分散出去,才能互相接力,不至於陷入「沒人幫忙」的孤單。
同時,我也不斷引導孩子:不落單、不孤單,每個人都要找到代理人,找到屬於自己的安全網。導師亦然。
四、實務篇:體制與理想的夾縫
最後一道安全網,不該是無盡的消耗。
在這樣的體制裡,我們或許難以奢求徹底改變什麼。每個角色都在體驗自己崗位上的難,看似安穩的角色,也許正默默承受著無人看見的風雨。真正的共善,不在於誰最輕鬆,而在於誰願意承擔:教育現場最需要的,不是評斷,而是理解;不是苛責,而是同理—不見他人風雨,莫道他人安穩。
事實卻是:各處室甚至總務處的收執聯,仍需導師逐一收取;輔導室的 A 表線上填報,最後也落在導師手裡,催促那些未完成者。需要成果的海報,要導師督導學生完成;校慶場地的佈置,還附加評比制度,平添無形壓力。至於各項排名與數據,更像隱形的績效考核,一次次鞭策著現場老師的用心與認真。
若各處室為了避免增加業務量,便把導師視為「最後一道安全網」,導師的心便會被瑣碎多工填滿。
教學專業?備課時間?班級經營?如何兼顧?
支持的重量,不只存在於數字,而在於尊重與同理能否被深深看見。當理解與善意在群體中交織成光,制度便不再冰冷,而會化作教育現場最溫柔、也最堅韌的依靠。
五、日常篇:Let Them Theory
引領與靜待,是班導的日常哲學。
每天的早修與下課,總有收不完的作業、改不完的筆記。孩子們的自主活動多元,老師只好踩在「引導」與「放手」之間的鋼索。近年流傳的 Let Them Theory(中文:「讓他去吧」理論),雖非嚴謹理論,卻像一種人生哲學:提醒我們與其急著為學生收尾,不如讓他們在安全範圍內承擔後果。或許會跌跌撞撞,但正是成長的養分。
同樣地,老師也該給自己這份「引領與靜待」的練習。未完成的壁報、跑錯的社團地點、永遠掃不完的落葉、即將到來的校慶──這些,不必全然背負。能做到的盡力做,其餘的,就暫且放下。
導師不可能改變所有大環境的沉重與荒謬。有些不合理、不公平,與其耗盡心力對抗,不如「let them」。有些事,就讓它如此吧,把心力留給自己、留給學生、留給家人。這不是放任,而是一種選擇:選擇把有限的能量,用在真正重要的價值上。
六、放學篇:安撫一句
在陰雨裡,也要相信彩虹會悄悄來臨。
放學後,回覆官方親師群組訊息之時,好友傳來一張彩虹照。天空灰濛濛,細雨微落,彩虹卻像粉彩般輕輕掛在天際。那一瞬間,安撫了我這些日子的躁動與倦怠。
原來,老師的日子就像這場雨後的天空:再怎麼陰沉,仍可能被一道彩虹溫柔劃開。那些彩虹,有時來自學生的笑容,有時來自家人的陪伴,有時則是一句朋友的「我懂」、「保重啊」。

圖片提供:Louisa
結語:給在現場的我們
班導的一天,從來不是華麗的冒險,而是一場兵荒馬亂中的修行。
我們在落葉堆裡奔跑,在電話裡傾聽,在班會裡提醒,在瑣碎中重複。
但願在這樣的日子裡,我們都能記得:適時放手,適度喘息,彼此善待。孩子需要時間,老師更需要時間。
在這條看似沒有盡頭的路上,願我們都能學會慢下來,留下一點餘裕,好安放自己,也溫柔善待他人。
我們從來不是孤軍獨行,而是要尋找能並肩的同伴;不論身處哪個崗位,歷經怎樣的困境,都別忘了──裂縫裡,花仍會綻放;陰雨之中,彩虹終會乍現。

您可能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