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現場快樂求生?我的11個心理願望清單
老師的願望其實不是放假,而是能好好吃午餐、影印機別鬧脾氣、偶爾聽見一句「謝謝」。看似小事,卻是最奢侈的幸福。本篇分享厭世國文老師列舉的11個心理願望清單,願這些願望有天不再只是願望。
假期不是萬靈丹,老師的願望其實很簡單。圖:shutterstock
本文重點摘要
老師真正的願望不是:
- 身心調適假
- 教師節放假
- 寒暑假
老師真正的願望是:
- 情緒平靜
- 心靈富足
- 規律運動
- 年薪三百萬
沒有啦!這是一個玩笑而已。社會總以為老師的幸福可以簡單對應於多放幾天假,彷彿疲憊是日曆上出現紅字就可以消化的東西。事實卻是:假期如同一種暫時的止痛藥,只是剛好讓你撐過下一個循環。老師的焦慮與空虛來自體制,而不是單純缺乏休息與金錢。當然,如果一樣辛苦,有錢還是比沒錢來得好上一點。
以下是我列舉的老師願望清單,或許你未必同意,也可能有其他的想法,這很正常,畢竟你知道的──願望永遠不嫌多。
1. 給我二十分鐘,好好吃個午餐
不被電話、不被會議,還有不被班級的雜務打斷。在學校裡,能夠輕鬆地打開便當盒,近乎某種上天的恩賜。一切得看運氣的好壞,可是通常今天都不是我的天。
2. 投影機和影印機不要突然壞掉
我知道,機器通常不會「突然」壞掉,人的使用才會讓機器出現異常的狀況,可是每當看見設備「罷工」,我的呼吸也會因此停了一拍,大概又要花費十來分鐘(或更多)處理這一切。
3. 聯絡簿和生活週記可以電子化
的確,手寫有溫度。但每天看見一大疊的聯絡簿,都得深呼吸一口氣,上面堆積著學生的心情、家長的囑咐,還有學校的無形壓力(抽查到底是抽查學生還是老師…?)。若可以電子化,至少減輕手腕的負擔。
4. 家長投訴自動轉入客服中心
隨時可能響起的電話鈴聲,或是一則又一則的抱怨簡訊,希望能夠都被過濾與轉接到專業的客服中心:一號鍵轉接「孩子不讀書」、二號鍵轉接「成績不理想」、三號鍵轉接「同儕糾紛」。
5. 微笑,一整天不生氣
如果可以,老師當然願意親切溫暖如太陽,照亮每個孩子的日子;誰又想要嚴肅冷酷似北風,只為了維持表面的秩序?有時候的確是故意繃緊面孔,但也有時候控制情緒的意志力正處在崩潰邊緣──我的生氣都不是假裝。
6. 手機自動消失
學生永遠比我更愛TikTok。我講解詩歌流變,他們看短影片;我分析文言文,他們刷迷因。學生正在逃避我的課,同時也在逃避自己的焦慮。願望是:有一個魔法結界,讓手機在課堂上消失。當然,這會製造更大的問題:沒有手機,學生才會真正面對你的臉(我也得面對他們的臉),這或許更加恐怖。
7. 保持學生的好奇心與專注力
這個願望很常見——學生能自然地打開書本,提出自己的問題,並持續追尋知識。可是在當下,這樣的場景卻顯得越來越遙遠。學習被外部的功利思維重重包裹:分數、排名、升學、履歷……好奇心被轉化為焦慮,專注力被消耗在碎片化的訊息流中。
8. 同事之間少一點「比較」
在職場上,我們總不斷被拿來比較:哪一班成績高?哪位老師受歡迎?誰的課程最精彩有趣。比較,像是一種看不見的監控器,迫使我們彼此競爭,甚至學校和家長還會幫你做比較,即使我們喜歡宣稱教育就是成為你自己。
9. 偶爾不被「榜樣」綁架
老師是人,會遲到,會分心,會想偷懶。可是社會總要把「榜樣」兩字掛在我們身上,好像只要我們喝一杯手搖飲,一次研習不認真,整座教育大樓就要倒塌。若老師真是榜樣,也是向學生示範:如何帶著瑕疵好好活下去。
10. 聽到有人說謝謝
不需要每天說,不需要每個人說。但如果偶爾從一個學生、家長,或是一位同事的口中冒出來,就足以成為一股支持自己的能量。我當然期待讚美,但更想要的是一種單純的理解:我做的一切在某個時刻被看見。
11. 允許「不完美的教育」
這是最深切的一個願望,希望社會允許我們「不完美」。教育正被塑造成一種可以「立刻驗收」的產品:考試分數、競賽獎狀,以及永遠保持正向的情緒。彷彿一切都必須快速、有效,才能證明老師盡了責任。但教育的本質,本來就是一場延遲的對話。今天播下的種子,可能要十年後才發芽。我期待的是──讓學生可以在試錯中學習,讓老師可以在不完美中成長。
以上是我的願望清單。或許,人們真正的願望,其實是一種對秩序與穩定的追求,一種渴望從混亂中找到平靜的「小確幸」,甚至也不需要什麼浮誇的願望,所祈求的不過是對於「正常」人生的期待。
*歡迎按下方作者欄「♡ 追蹤」,不錯過厭世國文老師未來的文章、教學資源與活動。(翻轉教育訂戶專屬功能)新訂戶輸入厭世國文老師推薦碼「yanshi」,將多送 30 天訂戶權益(翻轉教育推薦碼使用說明)
您可能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