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e the needs, Driving motivation and Go!|專文導讀《SDGs100問》 作家陳祖安
作家陳祖安以母親與永續作家的雙重視角,分享她陪伴孩子理解 SDGs 的經驗,看見《SDGs 100問》如何讓永續議題變得貼近生活、容易理解,引導孩子思考、發問,並成為主動參與改變的世界公民。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通常孩子二到五歲階段很愛問為什麼,很幸運,我女兒沒有這種有點煩人的時期。但是相對的,我曾擔心他是不是沒有好奇心,或是因為有個太愛說故事的爸爸,而習慣接收大人的想法,完全沒有自己的看法。所幸女兒就學後,我發現可能他是數位原生代,資訊隨手可得,加上獨生女養成愛自言自語的性格,他喜歡自己找答案,甚至不喜歡大人插手提供意見。譬如寫作文時,我們的建議經常遭到婉謝,讓靠文字創作吃飯的爸媽有些受傷。
我因此有了另一層擔憂,網路發達資訊取得容易,也可能輸出錯誤或是僅部分正確的答案,即使樂見女兒自由發展,仍需適時介入一下。只是人生多數的問題,沒有正確答案,我也不該隨意介入,比方女兒小三升四年級的暑假作業,要寫如何在生活中實踐SDGs,當時我正好在寫《運動助攻永續力》這本談論運動能推進SDGs目標的書,雖自認應該比多數父母更能引導孩子,我仍有先忍住讓女兒自己去找資料,但是當他分享打算寫什麼內容時,我還是忍不住了。
談起永續,多數人想到的都是環境保護相關的實踐方法,例如種樹淨灘、節約用水電、垃圾分類,多搭乘大眾交通工具,這些固然正確也重要,但是絕對不只是這些,SDGs就有17項目標需達成。網路能查到的就是這麼多,因此我花了不少唇舌,依然說服不了女兒寫「環保」以外的做法。而且老實說,對於小孩能在消除貧窮、基礎建設或就業經濟等議題上做什麼,我也沒有好答案(果然不該忍不住介入)。
台灣現在十分重視SDGs教育,但是家長和老師們,是否有足夠的資訊,給予孩子更多元的知識呢?《SDGs100問》這本書,解決了我的擔憂,也更知道如何與孩子一起在生活中實踐了。

-
S, See the needs讓孩子看見台灣和世界的永續需求
永續是很複雜的議題,在做法上沒有絕對正確的答案,這本書不是17個目標一項一項的「教」,而是從不同的面向提供資訊。先提出為什麼要做這件事,有了清楚的脈絡,孩子會更知道如何去探索。
最棒的是,後續章節多是從台灣的例子出發,讓孩子更容易從生活周遭去理解;提供台灣觀點外,也透過在台灣看來理所當然的事,如國民教育、水電供應、健保福利,說明其他國家的差異,更能使孩子知足且同理缺乏者的需求。
- D, Driving motivation驅動孩子實踐目標的動機
SDGs各目標時常是相互作用、環環相扣,一個問題可能來自多種原因,比方書中有個例子提到某些貧困國家的女性失學,竟然和缺水有關,性別不平等造成女生需擔負取水的責任,每天需走10幾公里去取水所以無法上學,沒受教育將來就難找工作,因此陷入貧窮、營養缺乏而失去健康的惡性循環,而缺水是因為氣候變遷,氣候變遷還會影響農作物收成。這個例子包含了SDG1、2、3、4、5、6、8、13等目標,感覺問題重重,但若是正向的看,就是解決一個議題,可以同步推進其他目標。讀到這個例子時,我會跟女兒分享,如果我們努力減少碳排,就能降低氣候變遷,那麼其他問題也可以慢慢解決,讓孩子覺得「CP值高」而更有動力去做。
-
G, Go! 提供孩子行動的方向
教育的目的是實踐,但是有時候知道太多,會覺得都要做到太困難甘脆放棄,要不就是只要有一點影響就因噎廢食。
我最喜歡的是,本書會建議我們如何盡量實踐,或是比較沒有障礙的去實踐,像是我們全家都是海鮮控,有了書中選購海鮮的原則,享口腹之慾時就不會有破壞生態的罪惡感了;或是許多人擔心環保商品偏高價,書裡就以使用壽命的均價比較來破除迷思。
從看見需求、引發動機,到產生行動,本書藉由100個「為什麼?」,一步步導入SDGs的重要觀念與實踐方法。家長、老師不用再怕被問「為什麼?」,陪著孩子一起找答案,跟著孩子一同長知識,一天一篇床邊故事,一堂課討論一個問題,一次嘗試做一件事,幫助我們的未來有未來。
打開《SDGs100問》,就是實踐SDGs的開始,Let’s Go!

- 限時優惠方案:翻轉教育年訂+《SDGs100問》=只要$699
- 單書購買連結:親子Shopping|博客來|誠品|金石堂|momo
您可能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