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的7個「不努力守則」老師版的耍廢哲學
當老師久了,總覺得「放假」也得產出點什麼:進修、備課、成長、規劃。好像一停下來,就辜負了教師這個身分。也許我們更需要一份允許耍廢的指南,厭世國文老師寫給每一位總覺得假期「應該更努力」的你,這篇文章不是為了讓你變更好,而是提醒你:老師也是人,暑假也該屬於自己。
暑假不努力,世界不會毀滅。圖:shutterstock、翻轉教育編製
「身為一個老師,如果暑假不好好充實自己,只想著旅遊和渡假,甚至到處吃美食、拍美照,你知道會有什麼下場嗎?」
「會變快樂。」
在這個以生產力衡量一切價值的世界裡,教師若在暑假這段長時間裡選擇「無所事事」——不批改作業、不參加研習、不安排輔導課,甚至不積極「自我提升」,看起來似乎既不負責任,又浪費人生。
教師早已習慣不斷付出精力、耐心、陪伴,還有長時間的專注。這樣的付出模式,也逐漸內化成一種根深蒂固的信念:不斷產出 = 有價值。
尤其在教學現場,每一分鐘都像是在高空鋼索上行走,既要精準計算每一步,又得隨時因應不可預期的陣風。無論是課堂節奏、學生反應,還是制度規範,每一個決定都牽動全局,每一點遲疑都可能被放大檢視。
休息彷彿是一種錯誤,暗示老師背叛了責任。
但如果「什麼都不做」,其實才是對老師最溫柔的修復呢?在持續付出的循環裡,給自己一個沒有進度表、沒有產出的暑假,也許正是讓身心重新呼吸的唯一機會。
以下是七個不努力守則,邀請你嘗試不同的耍廢方式,這大概不會讓你「變得更好」,更無法保證在專業技能上「獨自升級」,可是有機會從這裡找到放鬆的瞬間。
一、 發呆
每天抽出10到15分鐘完全無用的時間(想要更久也可以)。屬於真正的空白時間,你可以坐在地板上、盯著牆壁,或是看著陰影在天花板上爬行,讓你的大腦像一卷沒有結局的老電影膠卷一樣放映。
這種時間一開始讓人感到恐懼。它帶來內疚、不安,甚至是一種莫名的悲傷。可是,「無用的時間」其實正在給予身體一堂新的課程:我什麼都沒做,我依然存在;我靜止不動,我仍然有價值。
二、 看書
老師們都是習慣性的註解者。我們忍不住把每本書的頁邊空白都變成了教案。這個夏天,不妨選擇一本永遠不會成為你課程內容的書,讓自己的想法變得奇特,或放縱,或抽象得難以概括。慢慢地讀、胡亂地讀。直到書頁積滿南國的沙粒,封面沾上蛋糕的奶油。
你不去為了任何價值去閱讀,你就是在提醒自己:你可以盡情享受快樂,彷彿回到童年一樣的單純與美好。
三、 慢動作
如果你的暑假已經安排得精確到這一小時該做什麼——恭喜你,你剛剛複製了你在學校的一學期。試著改走一條沒有目的地的小路,練習一種不那麼效率的生活方式。
比如,為自己煮一杯咖啡——從磨豆開始,慢慢燒水,看著蒸氣緩緩升起,時間就在這樣的等待中,溫柔地流動。
不要太快,要慢一些。
四、 找回興趣
過去那些「無用」的興趣,能把我們帶回成為老師之前的自己:好奇、充滿活力,為了喜歡而喜歡的你。若我們只想從事有用的興趣(任何與教學相關或追求別人讚美的東西),那麼我們又會回到教師的角色,以某種嚴格或殘酷的標準衡量,讓原本屬於自己的時間與熱情,再一次轉變為他人的資源與能量。
你還記得小時候喜歡什麼嗎?快點想起來。
五、 丟掉鬧鐘
你想幾點起床,就幾點起床。做一個獲得睡眠自由的人吧!你睜開眼,只是因為你睡飽了,而不是你該起床了。或許,有人認為習慣早起是自律的表現,但我更相信,等你準備好再醒來,才是學會傾聽自己身體的開始,拒絕傳統勤奮文化的壓迫。
可是,如果你家有小孩……這建議就當我沒說,好嗎?
六、 練習說不
在學校,面對長官和家長的請求,老師通常只有「同意」和「非常同意」;另一種難以拒絕的情況,則是源自一種內建的愧疚機制:不想因為說「不」而內疚。
可是,你要是期待真正的休息,那就得練習說「不」——友善、堅定,沒有解釋。
(好啦!你可以說謝謝,謝謝他不要再來煩你)
畢竟,每一個「好」都將耗費你的精神與體力,即使你應允與承接的任務有多麼簡單。記住,現在你正在休息,不要讓別人的雜事來佔據你的時間。
七、 沒有歉意
也許最深層的休息不是身體上的,而是心靈上的:釋放無所事事的罪惡感。你不必解釋為什麼今天沒有做什麼;不必向自己或誰報告時間的去向;不必把放鬆當作預備工作的鋪墊。
(什麼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休息是為了不要走路啦)。
同時,你也不需要證明自己正在休閒狀態。不需要佈置舞台,不需要觀眾的掌聲,更不需要社群媒體的紀錄。它可以安靜到沒有任何相片或影片,可以無聊到連你自己都忘記那個下午究竟做了什麼,畢竟休息不該成為另一場競賽。
暑假的我,只想當個可愛的小廢物,拯救世界的任務,就交給你們了。
*歡迎按下方作者欄「♡ 追蹤」,不錯過厭世國文老師未來的文章、教學資源與活動。(翻轉教育訂戶專屬功能)新訂戶輸入厭世國文老師推薦碼「yanshi」,將多送 30 天訂戶權益(翻轉教育推薦碼使用說明)
您可能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