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校園制度失控:我的孩子只想練泳,卻因匿名檢舉捲入調查風暴

一封匿名檢舉,引發會議調查。小四孩子說:「是因為我沒做好嗎?」心理承受壓力、成長也被打斷,家長心疼卻無能為力,老師工作也被迫中斷。學校本是讓孩子們學習探索與成長的地方,卻成為讓孩子受傷、家長無助、老師失落的修羅場——這是家長的真實心聲,也是一場讓所有人消耗的制度風暴。

一池練習的水,卻擋不住制度的浪潮,讓原本單純的訓練成了被審問的現場。圖:shutterstock

一池練習的水,卻擋不住制度的浪潮,讓原本單純的訓練成了被審問的現場。圖:shutterstock

本文重點摘要

曾經,我以為國小是最單純最公平正義的環境,但沒想到學校讓我看見不為人知的另一面。這一切都是從一封匿名檢舉信開始的.......

我的孩子都參加國小游泳校隊,競技訓練強度高,孩子們每日清晨早到、假日也練,家長們會在泳池邊,陪伴著孩子在50公尺的深水池加強訓練。在這樣高強度、高密度的訓練下,教練、孩子和家長的關係是緊密且信任的,大家的關係也都很好,因為彼此間都在相互的支援。

一封匿名檢舉,打破日常的平靜

某天突然接到學校來電,告知泳隊有「霸凌事件」發生,在通過校事會議後確定要立案,所以需要兒子出席釐清調查。當日我懷著忐忑的心陪伴孩子來到學校,一進到會議室,共有三位外部專家和主任、老師做成ㄇ字型請我們入座,然後開始了對兒子一連串的詢問:「二月的寒假的某一次訓練,你有沒有看到教練懲罰同學?」......。

會議調查:孩子的心理壓力與家長的心疼

會議調查時,看著孩子不停地咬手指,戰戰兢兢地回答,我可以感受到孩子的緊張,畢竟這樣高壓的排場,不光對於一個四年級的孩子來說,是前所未有的經驗;對於身為母親的我,亦是。

會議十幾分鐘後,我才聽出原來是有「匿名」投訴教練霸凌泳隊的某兩位特定孩子。但那兩個孩子平常和教練及孩子們的相處都很好,父母間也熟識,實在不理解為何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結束後,牽著孩子的手走出校園,他抬頭問著我說:「他們在調查教練?是因為我沒做好嗎?」,接著說「剛剛我好緊張,怕自己說錯話會害教練,這樣的過程再也不想經歷了!」看著孩子皺緊的眉頭,內心真的很心疼,這麼小的孩子,只想著好好練習游泳,這些來源不清的調查讓孩子來承受,對嗎?為什麼需要經歷這些?

會議後與其他家長交換訊息,才知道還有六、七位孩子也被約談。而所謂的受害者,與教練和其他同學互動良好,家長們也彼此熟識,根本不認為自己是受害者。投訴人並非當事人,光靠一個匿名投訴,校方便展開全面調查

學校受理的原因是什麼?難不成教育局的制度就是如此?過程中帶給孩子的不安與焦慮是應該的嗎?在家長們都渴望有好老師教導自己孩子成長時,教練對孩子們熱情和付出換來的是投訴,這無疑是對孩子、老師及家長的一種欺壓。

匿名檢舉引發校園調查風暴。

從連署到1999:家長溝通無門,制度回應冰冷

我們一群家長決定連署,表達對教練的支持,也希望與校長會面溝通,避免影響孩子接下來的訓練。但數次聯繫未果,最後只好透過市民熱線1999反映。隔天校長才主動回電。

會議當天,能到場的家長們都特地請假出席,只為向校長表達我們的關切與期待。沒想到一進門,校長面色凝重,開場便直接說道:「我很不高興你們打1999,難不成校長要坐在辦公室等你們電話?」這樣的語氣與態度,讓我頓時愣住——過去那位笑容可掬、看似親切的校長,竟也有這樣的一面。

我們原本以為透過市民熱線反映訴求是合理的管道,卻在那一刻被質疑甚至被指責,彷彿我們做錯了什麼。

期待校長是問題解決者,卻換來指責、輕蔑與威脅

這場會議持續了兩個多小時,細節無法一一贅述,但過程中校長多次翻白眼、露出輕蔑笑容,甚至評論校隊孩子的成績表現「不夠好」,並表示若他願意,隨時可以「換一個校隊來經營」——暗示可考慮解散現有泳隊。這些話語讓我們非常錯愕,也深感遺憾:孩子們全心投入、家長們盡力支持,換來的竟是這樣的對待與威脅。

我驚訝身為校長,對孩子的努力不是鼓勵而是比較,對於家長的請願認為是麻煩,甚至語出威脅說要解散孩子們熱愛的游泳隊。

更令人難過的是,校長在言談中對一位努力融入團體的特殊生孩子貼上標籤。當那位家長分享孩子進入泳隊後變得更有自信、開始願意參與團體互動時,校長卻說該家長只是想融入團體在委曲求全。看似關心,實則帶刺,讓人感受到校長在言語中刻意分化家長群體。而這名特殊生,正是匿名檢舉中所指稱的「受害者」。

整場對話中,校長對教練不斷提出負面評價,絲毫未顧及教練平日對孩子們的付出,也無視我們作為家長對教練的信任與肯定。

在教師資源這麼缺乏的狀況下,家長想要表達對老師的肯定與信任,想要為孩子爭取穩定的學習機會。我原以為校長會是協助解決問題的領導者,卻發現他更像是一道冷漠的制度防線。

當程序蓋過信任,誰來保護孩子與教練?

我對於這一場的會面感到驚訝不已,事後內心久久不能平復。我雖然只是一位平凡的家長,不理解學校的體制和制度,但只是單純的認為,當被害人及家長都不認爲自己受害了,而且也和教練有著良好溝通及互動的情況下,這件調查案為何需要發生?

既花費時間成本也浪費公帑,更重要的是對學生及教練造成傷害,甚至被貼上標籤。這樣大費周章地將為不存在的事情展開調查,再冠上通過校事會議決議的形式,表面上看似合乎流程,但實際執行卻讓人感受到一種難以言喻的排斥與不信任。

我們是一群單純支持孩子所熱愛泳隊的家長,是一群看著鐵面柔情的教練對他們認真付出的家長。

我們並非要對立或對抗體制,而是希望讓更多人看見這其中制度運作的問題。因為我們深知,若放任事情這樣發展下去,最終受到傷害的,絕不會是體制本身,而是那些每天努力練習、心中懷抱夢想的孩子們。


翻轉教育今年暑假推出 2 檔重磅研習&課程,幫助老師在親師、師生、師師的溝通上,都能更游刃有餘!

延伸閱讀

泳隊媽咪s 泳隊媽咪s

泳隊媽咪s

國小家長

希望孩子在學習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成就感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