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新舟:面對 AI 與教師荒,教育部應有所作為

台灣教育正面臨AI浪潮與教師斷層的雙重挑戰,唯有正視這兩大危機,提出系統性解決方案,教育轉型才有可能真正落實。

許多老師深夜還在備課、批改,AI輔助工具若能普及,將大幅減輕第一線負擔。圖片來源:GPT

許多老師深夜還在備課、批改,AI輔助工具若能普及,將大幅減輕第一線負擔。圖片來源:GPT

本文重點摘要

教育部明日召開每年一度的全國教育局處長會議,為期兩天,議題繁多,預計有 150 人參加。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很多學校面臨的教師荒竟未單獨列入討論重點。

現場困境遠非幾項工具即可根本解決

誠致教育基金會本著「關懷弱勢,科學救國」的使命,是全台規模最大的實驗教育系統,我們於 2012 年創立的「均一教育平台」,目前由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營運,已成為全國最多人使用的數位學習工具。如何有效使用科技改善教學與教育環境,一直是我們掛念的事。面對 AI 與教師短缺的雙重衝擊,我們與志工老師、工程師攜手合作,開發多款 AI 工具,協助教師備課、設計差異化教材、命題與批改,大幅減輕現場負擔。這些工具一旦成熟,將無償提供全國教師使用。

我們很了解現場困境遠非幾項工具即可根本解決。舉例來說,行政工作繁雜壓力大,是教師荒的原因之一。然而校長與主任每天平均需花非常專注的 60 分鐘處理公文,其中九成是不相關或重複性極高的「公文垃圾」。我們的志工團隊已具備運用 AI 自動篩選、彙整與草擬公文的能力,可顯著提升行政效率;但現行公文系統封閉,受制於廠商技術鎖定,無法合法接入,制度性障礙使我們有心無力,令人扼腕。

課程表編制、師資難補足,影響教學準備

另一個常被忽視的問題是課程表編制。大學校可購買排課軟體,小校不僅無力購買,師資也難補足,往往拖至開學前一刻才排定課表,影響教學準備與開課品質。這類看似細節的問題,實則深刻影響全台上千所小校的行政效能與教育穩定。

教育部之前出版《校長數位學習領導指引》、《數位教學指引3.0版》及《家長數位學習知能指引》,打造「學生安心、教師專心、家長放心」的學習環境。事實上,AI +教育的潛力遠不止這些,無論是校務分析(如新北市推動的 AI 辦公)、生成式 AI 在諮商與評量上的應用,甚至教師增能,都將帶來根本改變。

教育部大量下放權責,卻未顧及地方落差

上述案例反映出一個根本性的治理問題:自《地方制度法》實施以來,教育部大量下放權責,卻未顧及地方因資源差距所導致的專業落差。在運作穩定、程序明確的業務上,依法行政理所當然;但面對 AI 帶來的顛覆性變革,多數地方教育局缺乏科技人才與跨域整合能力,無法掌握轉型契機。表面看似落實地方自治,實際卻放任能力差異擴大,加劇城鄉落差,違背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第 4 項:「確保包容與公平的優質教育,並為所有人提供終身學習機會。」

應讓第一線教師真正受惠

在 AI 時代,中央若仍僅「出錢不出力」,任由地方各自為政,只會讓偏鄉教育現場雪上加霜。凡屬全國系統整合、技術門檻高、需快速部署的事項,例如 AI 公文助理、AI 課程表系統,教育部應立即回收主導權,集中資源、統一規劃,加速推動,讓第一線教師真正受惠,也讓台灣教育不再錯失全球轉型浪潮。

台灣教育正面臨少子化與教師荒的雙重夾擊。AI 是危機,也是轉機。教育部不能再錯過良機,唯有正視問題、跨部協作、積極部署,方能推動教育體系升級,重拾社會信任。

延伸閱讀

方新舟 方新舟

方新舟

誠致教育基金會

誠致教育基金會創辦人、均一教育平台創辦人、誠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人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