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成國中生不讀課外書 閱推教師4招,帶孩子重燃閱讀之火

《親子天下》最新調查發現,就算是已經養成閱讀習慣的學生,到了國中還是會遇到瓶頸,有高達兩成幾乎不閱讀課外書。資深國中閱推教師重新點燃孩子閱讀之火的秘訣是什麼?

已經養成閱讀習慣的學生,到了國中還是會遇到瓶頸。曾千倚攝影

已經養成閱讀習慣的學生,到了國中還是會遇到瓶頸。曾千倚攝影

本文重點摘要

  • 方法一:會考素養題助攻,仰賴長文閱讀理解力
  • 方法二:想辦法切入跑道,將閱讀「化整為零」
  • 方法三:爭取彈性課程,將閱讀寫入課程計畫
  • 方法四:學校、家庭齊心協力,小心呵護孩子愛閱的心

《親子天下》今年三到四月執行「樂讀少年閱讀大調查」,透過全台45位閱讀推廣教師(簡稱閱推教師),發放問卷至47所國中、國小,一共回收1317份有效樣本。這些受訪學生現就讀國小一年級到國中九年級,儘管他們都表達自己喜歡閱讀、對閱讀持正面觀感,但在國中階段仍出現「愛閱斷層」。

調查顯示,國小階段僅不到6%學生「幾乎不看書」,但到了國中階段,竟有17.4%的國中生表達自己不閱讀。隨年級上升,閱讀頻率逐漸下降,孩子上了國中,人生突然出現許多「選擇」,在課業、閱讀、滑手機、人際交友眾多選項之下,閱讀不一定會被擺在人生首位。

這樣的現象,在小學高年級就逐漸有感。新北土城國小閱推教師謝春貞的辦公區就在圖書館,「我們在一到三年級廣推閱讀,到了高年級確實會出現落差,這一直是我的瓶頸,也覺得很可惜⋯⋯」

她坦言,高年級進圖書館的學生變少了,也曾有學生告訴她:「我們在中低年級的時候很愛讀書,同學也都愛去圖書館,但不知道為什麼到了高年級,班上就沒有讀書的習慣了。」

孩子升上國中,得面臨一夕間加深加廣又加難的課業壓力,在校時間變長,不再像國小還有「上課半天」的餘裕,若放學後還得前往補習班,回家後大概也只剩下洗澡、躺平的力氣。

國中生不只外部活動變多,老師的教學壓力也更大。苗栗縣造橋國中校長林孟君說,國小是集中教學,國中則是分科教學,每科老師都有自己的進度與作業,面對不同的教學風格,學生往往會疲於奔命完成每個老師交代的作業,把精力都放在課業上。

《親子天下》採訪三位長期深耕國中閱讀教學的老師,與兩位長期陪伴孩子共讀的家長,請他們分享教學面、家庭面能執行的閱讀教學策略,幫助老師與家長,重新為孩子點燃閱讀之火:

方法一:會考素養題助攻,仰賴長文閱讀理解力

翻轉教育訂戶專屬

NT688元/年

享受無限的文章以及豐富的教學資源下載、教育研習活動。

立即訂閱

已是訂戶?用以下方式繼續

延伸閱讀

趙宥寧 趙宥寧

趙宥寧

親子天下記者

記者。一直都是喜歡寫字、聽故事的人。從日報轉戰雜誌,希望報導不是框架,就跟這世界一樣,永遠沒有絕對的事。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