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戶專屬
閱推老師是誰?一人扛起全校閱讀教育,為孩子打開世界的窗
當閱讀素養成為國際競爭力指標,台灣卻在2006年閱讀素養(PIRLS)評比中跌了一跤。教育部補助中小學校園申請增置閱推教師,事隔16年,這項制度性的投資,證明是將台灣小學生閱讀素養推向全球前十的關鍵。
閱推教師在學校推動閱讀教育,為孩子打開閱讀世界的窗。圖為新北市土城國小。曾千倚攝影
本文重點摘要
- 首年參與閱讀素養(PIRLS) 台灣名列22名 啟動一場閱讀革命
- 每年核近580所閱推學校 至少設1名閱推教師
- 圖書館閱讀推動教師專業職責表
- 挑戰一:必須從競爭型計畫轉型成永續計劃
- 挑戰二:推動閱讀不只是閱推老師的責任,而是塑造全校文化
- 挑戰三:閱讀「重要卻不急迫」 升學主義難翻轉
- 閱推計畫16年 台灣前進PIRLS前十
- 比成績更重要的 是孩子們無法量化的笑容
教育部自2009年起啟動「圖書館閱讀推動教師計畫」,補助學校增置「閱讀推廣教師」(簡稱閱推教師),由校內編制內教師兼任。
這群教師要經營圖書館、處理圖書編目,開發閱讀課程,甚至還負責培訓圖書志工。他們用一人的力量,在不同教學科目間穿針引線,串接全校資源,讓閱讀成為校園文化。
根據113學年統計,全國有576所學校擁有閱推教師,占全國中小學17%。由於計畫經費有限、有志者眾多,近幾年新北市、基隆市、屏東縣、高雄縣也額外挹注經費,補助有申請教育部計畫但未通過的學校增置閱推教師,合計全台目前有將近1000位閱推教師。
「經營圖書館」,只是閱推教師的初階任務。
桃園市建德國小全校2000餘人,擁有300多坪的圖書館,一眼望去,又細分多個教學區,空間大到還分前、後門。下課鐘聲一響,學生魚貫走進來,有的拿起百科全書就坐在閱讀角獨享,也有學生跟同學小手拉小手,不甘心地喊著:「吼,達克比又被借走了啦!」熱鬧的景象,很難想像這裡在10年之前,一切百廢待舉。
建德國小閱推教師郭靜如在接下任務前,她擔任高年級導師13年,教職生涯持續在探索如何帶學生自主學習,某次帶學生參與專題寫作競賽時,深刻感受學生缺乏查資料、閱讀各類文本的能力,同時也發現老師不太會教,日常教學幾乎是「疲於扶弱」。
您可能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