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戶專屬
期末親師溝通藝術:從評量到評語的三方共好之道
每到期末,老師除了要面對繁重的評量與行政作業,也會面臨如何向家長說明成績與評語。明明已經盡力公正評量,卻可能被質疑「為什麼不是全優?」、「老師是不是太嚴格?」這些溝通壓力,讓許多老師感到心累。小魚老師分享實用原則與策略,協助老師有效回應家長疑問,讓溝通更順利、更有溫度。
面對家長對成績與評語的高期待,老師如何說得清楚、專業、溫暖?圖:小魚老師提供
本文重點摘要
- 期末親師溝通三大原則
- 一、【不只是談成績】讓家長看見孩子一學期的亮點與努力
- 二、【幫助家長轉念】成績是一時,孩子的潛力才是一輩子
- 三、【說清楚怎麼評】成績有根據,老師依據學習過程真實反映
- 四、【全優不是標配】沒拿「全優」不代表失敗,代表他還在進步中
- 五、【學習扶助不是扣分】那是讓孩子有「再一次練習」的機會
- 六、【教家長看懂評語】不是套用制式模板,而是孩子一學期的學習縮影
- 附件下載:期末親師溝通情境對話大全|應對家長提問的實用範本
【情境一】孩子全科考高分,為什麼還不是「全優」?
成績單發下後,一位媽媽很快就傳訊息問:「老師,孩子這學期每次段考幾乎都是九十幾分,作業也都準時交,為什麼不是全優?是不是他有什麼地方做不好?」
【情境二】孩子為何只是「大部分能做到」而不是「全部做到」?
期末評量表發下不久,一位爸爸來電,語氣平靜,但話中有話:「老師,我兒子平常在家都很乖、很聽話,為什麼在生活表現那欄不是『全部做到』,而只是『大部分能做到』?是不是老師對他比較嚴格?」
您可能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