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性健康教育怎麼教?一場「電子寶寶」體驗讓學生看見愛與責任

「有誰的國中健康教育課是完整上完的?」當青少年開始探索愛與關係,如果在缺乏知識與正確引導下獨自摸索,是青春期發展的巨大風險。高中健康與護理老師分享「電子寶寶」體驗課活動,讓學生感受愛與責任,培養出健康、負責的性觀念,也了解到性教育不只是知識,更是對人生選擇的練習。

近半高中生性教育不足?高中性健康教育怎麼教?一場「電子寶寶」體驗讓學生看見愛與責任。圖片來源:蔡秉兼老師提供

近半高中生性教育不足?高中性健康教育怎麼教?一場「電子寶寶」體驗讓學生看見愛與責任。圖片來源:蔡秉兼老師提供

本文重點摘要

「國中三年健康教育課,有完整上完的請舉手?」

身為一名高中健康與護理教師,每年第一堂課上的這個問題,總讓我心頭一緊,因為,幾乎每個班級,都有超過一半的學生沒有完整上過國中階段的健康教育課程。

這意味著什麼?當我們的青少年,正值情竇初開、對情感關係充滿好奇的年紀,他們對「性」與「愛」的基礎知識,竟是如此匱乏!在這個社群網路多元的時代中,他們將如何面對日益複雜的情感關係、如何保護自己、又如何學習承擔責任?這不只是校園教育現場的困境,更是社會大眾都需要正視的教育危機!

我認為高中端現場教師遇到的困境:

一、國中健康教育的「斷層」:愛的知識為何「失落」?

高中性健康教育的困境,就像一棟地基不穩的房子。學生進入高中,性知識的起點卻天差地遠。原因無他,就是國中階段的健康教育課程,常常因為師資缺乏、時數壓縮,或是社會對性議題的保守態度,而被嚴重忽略甚至跳過。

當課本上的知識變成遙遠的空談,青少年對性的認知,便很容易被網路上的錯誤資訊、甚至不健康的內容所取代。他們缺乏正確的引導,面對誘惑時更容易迷失方向,這對他們的青春期發展,無疑是埋下了巨大的風險。

二、從「知道」到「感受」:愛與責任的「衝擊教育」與情感啟蒙

性健康教育不只是教知識,最終目標是希望學生能在現實生活中做出比較成熟、有責任的選擇。但問題來了,光是知道避孕、知道保護自己的方法,不代表真的能在關鍵時刻用出來。當學生面對喜歡的人、被慫恿、喝酒、被拒絕怕尷尬等等情境時,課堂上的理論往往派不上用場。

這也是為什麼我會說,性教育其實是關於價值觀的課程,是在幫助學生練習做選擇,而不是單純學會一套知識。可是這樣的教學,需要時間、空間,更需要被好好看待,不是一週一堂課就能解決的。

然而,這些抽象的概念,要如何讓從未談過戀愛、甚至對「父母的愛」都還懵懵懂懂的青少年真正「感受」到?

為此,我設計了一場特別的「電子寶寶體驗活動」。每位學生必須領養一個會哭、會笑、需要餵奶、換尿布,甚至會在半夜哭鬧的電子寶寶,照顧時間 42 小時。這場活動,讓充滿手忙腳亂的「準爸媽們」,在不知不覺中,給了他們一場深度的體驗式教育。

  • 突如其來的「為人父母」體驗

當夜深人靜,電子寶寶突然大哭,學生們被迫從睡夢中驚醒照顧時,他們真實體驗到為人父母的不易。有人累到想放棄,有人煩躁抱怨,但更多人開始思考:原來照顧一個生命,是如此耗費心力、需要無私付出,幾乎沒有個人時間。

  • 淚水與感恩交織:喚醒最初的「愛與被愛」的感動

體驗過電子寶寶的辛勞後,我引導學生回想自己小時候,照顧者是如何不眠不休地照顧他們。許多學生紅了眼眶,甚至流下眼淚,那一刻,他們對照顧者的付出有了前所未有的體會。

每個人生命中最初的「愛與被愛」的真實感受,在照顧的辛苦中被深刻喚醒,他們才明白,原來自己是被如此悉心照顧著長大,心中充滿了對照顧者的感恩。

  • 「如果我真的有了孩子怎麼辦?」

活動後,我們進一步討論:「如果你現在真的有了孩子,你的家庭會支持嗎?朋友會怎麼看?高中生能養活一個孩子嗎?」這些問題,讓學生們直接面對現實,思考家庭教育、社會輿論對一個新生命會帶來多大的影響。

他們意識到,一個小生命的誕生,不僅是個人的事,更是整個家庭甚至社會都要共同承擔的重量,需要大量的愛與支持。

  • 重新思考愛的選擇:擇偶觀的蛻變

最讓我開心的是,經過這場「震撼教育」,許多學生對於未來的人生伴侶選擇,開始有了截然不同的看法。他們不再只看外表或浪漫,而是開始思考:「這個人,未來能否跟我一起承擔照顧孩子的責任?是否有耐心、有擔當?是否是一個好伴侶?」

從一次的親身體驗中,他們看見了親密關係更深層次的本質,那就是共同的付出、理解與責任。

「體驗式教育」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從實際體驗中建立連結,將書本上的知識與情感經驗相結合。不僅提升了學生的參與度,更讓他們在安全、正確的環境中學習成長,對生命、愛與責任有更深刻的體會與反思。

性教育,別讓孩子獨自摸索!社會需要一場「性健康教育」革新

高中階段的性健康教育,確實面臨許多挑戰。但每一個挑戰,都應是我們社會共同成長的機會。

我們必須正視國中健康教育基礎的落實問題,確保學生能獲得連貫且完整的性健康知識。同時,教育工作者應被支持,採用更多元、創新的教學策略,依循教育部 108 課綱指導綱領,引導青少年不僅學習知識,更能學會如何做出負責任的性健康行為。

社會各界與家長,也應共同營造一個開放、尊重、支持的氛圍,讓青少年能安心探索性議題,並在需要時尋求協助。

當我們共同努力,為青少年提供足夠的知識、支持和引導時,他們才能更有能力面對成長的挑戰,培養出健康、負責的性觀念,並為未來的社會注入更多正向力量。

延伸閱讀

蔡秉兼 蔡秉兼

蔡秉兼

高中健康與護理教師

桃園市立壽山高中健康護理教師,台北市公共衛生師公會理事。我是一位現場高中健康與護理教師,從事教學15年,因為知道性教育不好教學,所以使用電子寶寶去引導體驗後,再延伸後續的教學內容,期盼孩子可以又更深一層的體會與領悟。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