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特殊生看立足點平等:理解差異的同時,也設立界線

有些孩子明明已經拼盡全力,卻被認為還「不夠好」;也有些大人,在日復一日的疲憊裡,開始懷疑努力究竟還有沒有意義。當孩子失控、當我們無力,支持該是什麼模樣?羊羊老師在本篇專欄中分享了4個在讚美的同時教育孩子的方法,幫助我們在同理與規範之間,找到平衡。你會發現,有時那微小的一步,已是孩子傾盡全力的證明。

從特殊生看立足點平等:理解差異的同時,也設立界線。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從特殊生看立足點平等:理解差異的同時,也設立界線。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本文重點摘要

特殊孩子的習得無助

當我演講在介紹融合教育時,我會先問觀眾兩個問題:
「你們覺得一個學生有出門去學校,他的表現值得加分嗎?」
大多數人會回答:「他只是做到自己的本分而已,學生本來就該去學校。」

第二個問題是:「那你們覺得一個學生上課時有沒有專心不確定,但至少有坐在座位上,他的表現值得加分嗎?」
大多數人也會回答:「他只是做到自己的本分而已,學生上課本來就該坐在座位上。」

隨後,我介紹「立足點平等」,觀眾了解到每個孩子不只學習能力不同,連社交能力、專注力與情緒調節能力等面向也不相同;我們不能要求每個孩子都考一百分,同理我們也不能要求每個孩子在情緒行為控管上也都百分百。

「真正的公平是和自己比較,而非和別人比較。」當觀眾認同這個主張後,我再回頭問方才的兩個問題:
「乍看之下,一個學生有出門去學校,好像只是做到本分,可是如果,今天這個孩子是焦慮症拒學的孩子呢?」
「乍看之下,一個學生上課有坐在座位上,好像只是做到本分,可是如果,今天這個孩子是注意力缺陷過動症的孩子呢?」

「這些孩子費盡千辛萬苦拿出最好的自己,在別人眼中卻不過如此而已,使得他們永遠加不到分……」我停頓了下,問道:「各位猜猜看,這些孩子最後會怎麼樣呢?」

觀眾陷入沉思的死寂,接著有猶疑的回答陸陸續續冒出:「會放棄吧。」「會習得無助。」「會不想努力了。」

如何做到既讚美又教育

「如果每個孩子的自控能力不一樣,那是不是表示,如果他本來生氣會破壞公物,後來變成只會大吼大叫,我們就要讚美他?」有大人焦慮的問,「雖然的確跟自己比有進步,但大吼大叫還是不好呀,不教育只讚美他會不會反而助長了他?」

其實,我也曾經有過相同的擔心,後來參考了許多專家學者的建議,我決定這麼做:

  1. 說出孩子的進步。例如:我看到……+具體改變。
  2. 解讀孩子的動機。例如:我相信……+正向詮釋。
  3. 設立行為的界線。例如:可是……+不允許的行為。
  4. 提供替代的方案。例如:可以……+相較允許並且孩子做得到的行為。

舉例而言,如果一個孩子本來生氣會破壞公物,後來變成只會大吼大叫,我們可以說:「我看到你從以前生氣會破壞公物,到現在只會大吼大叫,我相信你一定花了很大的力氣克制自己。可是畢竟你大吼大叫我們的耳朵會不舒服,所以你可以改成揉紙團。」這樣一來,便能達到既讚美又教育的效果。

另外要注意的是,第四點「相較允許並且孩子做得到的行為」:「相較允許」表示是暫時性、過渡性的,並不是達標後便止步不前;而「孩子做得到的」則表示鷹架支持,避免他自暴自棄。

如果以數字來量化,攻擊他人是0分,破壞公物是20分,大吼大叫是40分,揉紙團是60分,口語表達是80分,等待氣消是100分;孩子在40分時,我們提供60分這個相較允許並且孩子做得到的替代方案給他,他才有可能一步步邁進。

曾經有同事不認同我的介入,朝著學生破口大罵:「你揉什麼紙團!生氣就是忍耐、等待氣消啊!還揉什麼紙團、製造什麼垃圾!」孩子在40分,她一下要求孩子三級跳變成100分,孩子自覺做不到便挫折得自暴自棄了,不但開始大吼大叫、踹倒桌椅、甚至作勢攻擊那位老師,原本僅有的40分,都瞬間退化為0分,可見一步一腳印的重要性。

堅持與放棄的權衡

當孩子有情緒行為問題時,我們不能說「因為他有障礙所以沒關係」,也不能說「因為他犯了錯所以要退學」;我們必須同時看到他有障礙(發展問題),但也犯了錯(道德問題)──我們必須同時看到他的雙重性,然後選擇第三條路,用發展的眼光來引導道德成長

「立足點平等」這個概念,在不影響到他人的情況下都沒有問題,但在影響到他人時便會演變成一場場正義的爭論,因此我提供的僅止於自己的見解,不代表絕對正確的解答。

許多大人曾憂傷的問:「到底該拿這些情障孩子怎麼辦?」通常會這樣問的,都是已經千嘗百試、耗盡氣力的人,然而你們知道嗎?有一個說法是:「特殊生沒有退步,就是進步了。」能夠維持特殊生不退步的大人,是否願意相信,自己其實值得滿堂喝采?

「那麼,我們什麼時候可以放棄?」這也是另一個特殊生照顧者最想問的問題,那麼我們一起想想其他領域的助人工作者,都是什麼時候放棄的呢?醫護人員、消防人員、諮商心理師、社工……似乎都是在不影響到自己的情況下助人,影響到自己便會暫時停止助人了,所以我會鼓勵特殊生照顧者,也請先優先照顧自己吧!

上天會將世間設計成這樣,一定有祂的道理,只是現階段的我們不見得能參透,只要仰不愧天、俯不怍地,捫心自問自己已經竭盡所能,那麼放棄,又何嘗不是一種放下呢。

*歡迎按下方作者欄「♡ 追蹤」,不錯過羊羊老師未來的文章、教學資源與活動(翻轉教育訂戶專屬功能)。新訂戶輸入羊羊老師推薦碼「dreamhear」,將多送 30 天訂戶權益(翻轉教育推薦碼使用說明)

延伸閱讀

楊元安(羊羊老師) 楊元安(羊羊老師)

國小特教教師

無論老師或學生,每個人身上都藏著魔法、都有別人所沒有的能力。讓我們透過教學相長,引導出彼此的潛在力量,一起閃閃發光吧。

羊羊老師的臉書粉專:羊羊老師の魔法教室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