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戶專屬
寫作,不只是交作文!蔡淇華:用「三個三」培養一生帶得走的寫作力
我們為什麼要教寫作、學寫作?寫作教育,不該只是為了升學而反覆交差的作文練習。蔡淇華老師提出「三個三」寫作教學概念,從思辨結構、感知層次,到日常的積累,教出有感覺、能思考、願發表的學生,更能培養一生受用的寫作力。
寫作,不只是交作文!蔡淇華:用「三個三」培養一生帶得走的寫作力。shutterstock
本文重點摘要
- 一、運用「三層結構」:以「正反合」寫出思辨力
- 二、鍛鍊「三重感知」:從 sensitive「敏感」、sensible「合理」到 sensational「有感」
- 三、培養「三察」能力:生活的「覺察」、素材的「檢查」、資料的「存查」
學校的寫作教育,絕非為了一次次升學作文的交卷而存在。真正的目標,是培養出一位「有感覺、能思考、願發表」的知識份子。寫作不只是技藝,更是自我表達與公共參與的橋樑。
孔子提到:「言之無文,行而不遠。」語言若無內涵與情感,就難以打動人心。學生在寫作中,學習的不僅是詞藻與結構,更是在摸索如何與自己對話、與社會連結。
此外,寫作是一種公共實踐。西方哲學家漢娜.鄂蘭認為,人的言說與行動,是進入公共領域、形塑世界的方式。讓孩子們學會寫作,就是讓他們擁有發聲的權利,不再只是知識的接受者,而是價值的建構者。
因此,學校的寫作教育,真正的任務是點燃思考的火、啟動表達的門。當學生能因一則新聞感動,為一種不公提筆,這才是教育最深的成就。
以下提出三個寫作教學概念,期待用這「三個三」的教育,幫助每一個孩子,完成一生無止盡的的寫作:
一、運用「三層結構」:以「正反合」寫出思辨力
您可能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