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不只是交作文!蔡淇華:用「三個三」培養一生帶得走的寫作力

我們為什麼要教寫作、學寫作?寫作教育,不該只是為了升學而反覆交差的作文練習。蔡淇華老師提出「三個三」寫作教學概念,從思辨結構、感知層次,到日常的積累,教出有感覺、能思考、願發表的學生,更能培養一生受用的寫作力。

寫作,不只是交作文!蔡淇華:用「三個三」培養一生帶得走的寫作力。shutterstock

寫作,不只是交作文!蔡淇華:用「三個三」培養一生帶得走的寫作力。shutterstock

本文重點摘要

  • 一、運用「三層結構」:以「正反合」寫出思辨力
  • 二、鍛鍊「三重感知」:從 sensitive「敏感」、sensible「合理」到 sensational「有感」
  • 三、培養「三察」能力:生活的「覺察」、素材的「檢查」、資料的「存查」

學校的寫作教育,絕非為了一次次升學作文的交卷而存在。真正的目標,是培養出一位「有感覺、能思考、願發表」的知識份子。寫作不只是技藝,更是自我表達與公共參與的橋樑。

孔子提到:「言之無文,行而不遠。」語言若無內涵與情感,就難以打動人心。學生在寫作中,學習的不僅是詞藻與結構,更是在摸索如何與自己對話、與社會連結。

此外,寫作是一種公共實踐。西方哲學家漢娜.鄂蘭認為,人的言說與行動,是進入公共領域、形塑世界的方式。讓孩子們學會寫作,就是讓他們擁有發聲的權利,不再只是知識的接受者,而是價值的建構者。

因此,學校的寫作教育,真正的任務是點燃思考的火、啟動表達的門。當學生能因一則新聞感動,為一種不公提筆,這才是教育最深的成就。

以下提出三個寫作教學概念,期待用這「三個三」的教育,幫助每一個孩子,完成一生無止盡的的寫作:

一、運用「三層結構」:以「正反合」寫出思辨力

翻轉教育訂戶專屬

NT688元/年

享受無限的文章以及豐富的教學資源下載、教育研習活動。

立即訂閱

已是訂戶?用以下方式繼續

延伸閱讀

蔡淇華 蔡淇華

蔡淇華

翻轉教育專欄作家

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畢業。現任台中惠文高中教師兼圖書館主任。曾獲臺中市文學獎首獎、新北市文學獎首獎、臺中市詩人節新詩創作首獎、總統教育獎主題曲首獎、教育部師鐸獎、星雲教育獎。出版多本暢銷著作:《青春動力學》、《青春微素養》、《青春正效應:新世代應該知道的人生微哲學》、《有種,請坐第一排》、《寫作吧!你值得被看見》、《寫作吧!破解創作天才的心智圖》等。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